(8-12題共用題干)
男,18歲,上頜中切牙切緣釉質缺損呈弧形,第一磨牙牙形態異常,呈桑葚狀。有間質性角膜炎及中耳炎病史
8.最可能的致病因素是
A.4~5歲期間服用大量四環素
B.幼兒期患嚴重營養不良
C.5歲之前生活在高氟地區
D.母親患梅毒
E.遺傳因素
9.確診該病的手段是
A.X線檢查
B.染色體檢查
C.詳細詢問病史
D.血清學檢查
E.骨骼及毛發檢測
10.預防該病的措施是
A.妊娠早期及時治療母親所患疾病
B.基因治療
C.及時改善患兒營養不良
D.8歲以下兒童禁用四環素
E.選擇含氟量適宜的水源
11.該疾病病理過程中,對牙齒組織損害最嚴重的時期是
A.胚胎早期
B.胚胎末期及出生后第1個月
C.1歲左右
D.2歲左右
E.3歲以后
12.治療方法可選用
A.光敏樹脂修復
B.用覆罩
.gif)
面和切嵴的塑料夾板修復
C.酸蝕磨除法
D.脫色法
E.再礦化法
正確答案:8.D;9.D;10.A;11.B;12.A解題思路:2.最有力的證據應是血清學檢查。
3.在妊娠早期治療梅毒,是預防先天性梅毒的有效方法。若在妊娠后4個月內用抗生素行抗梅毒治療,95%的嬰兒可免得先天性梅毒。
4.梅毒對組織損害最嚴重的時期,是在胚胎末期及出生后的第1個月。
5.對梅毒牙可用修復學方法或光固化復合樹脂修復。
三、B型題:以下提供若干組考題,每組考題共用在考題前列出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問題關系最密切的答案。某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13-16題共用備選答案)
A.細胞毒素類
B.抗代謝類
C.抗生素類
D.植物類
E.激素類
13.長春新堿屬
14.阿霉素屬
15.5-Fu屬
16.環磷酰胺屬
正確答案:13.D,14.C,15.B,16.A解題思路:1.常用的化學抗癌藥物植物類包括:長春花堿(VLB)、長春新堿(VCR)、喜樹堿(camptothecine)。
2.根據各種抗癌藥物對細胞周期的作用及其對增殖細胞和休止細胞的敏感性不同,可將現有抗癌化學藥物分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和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兩大類。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可作用于細胞增殖周期的各期。主要為一些細胞毒素類和抗生素類藥物,如氮芥、環磷酰胺、卡氮芥、甲基芐肼、絲裂霉素、阿霉素、抗黑瘤素、潑尼松、順鉑等。
3.常用的抗代謝類化學抗癌藥物有甲氨蝶呤(MTX)、5-氟尿嘧啶(5-FU)。
4.細胞毒素類(烷化劑)化學抗癌藥物:主要是氮芥及其衍化物,例如氮芥(ni-trogenmustard,HN2)、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endoxan)。
(17-20題共用備選答案)
A.個別牙著色
B.遇冷、熱痛
C.牙體實質缺損
D.多數牙著色
E.牙齒松動
下述疾病最可能出現的臨床表現
17.淺齲
18.牙隱裂
19.四環素牙
20.牙震蕩
正確答案:17.A,18.B,19.D,20.E解題思路:1.位于牙冠部的淺齲又可分為窩溝齲和平滑面齲。前者的早期表現為齲損部位透出墨浸狀。平滑面上的早期淺齲一般呈白堊色點或斑,隨著時間延長和齲損繼續發展,可變為黃褐色或褐色斑點。
2.表淺的隱裂常無明顯癥狀,較深時則遇冷熱刺激敏感,或有咬合時不適感。深的隱裂因已達牙本質深層時,多有慢性牙髓炎癥狀,有時也可急性發作,并出現定點性咀嚼劇痛。
3.在牙的發育礦化期服用的四環素族藥物,可被結合到牙組織內,使牙著色。初呈黃色,在陽光照射下則呈現明亮的黃色熒光,以后逐漸由黃色變成棕褐色或深灰色。
4.牙震蕩是牙周膜的輕度損傷,通常不伴牙體組織的缺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