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14年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考試相關專業知識-消化內科

發布時間:2014-03-17 共2頁

  三、A3/A4型題:以下提供若干個案例,每個案例下設若干道考題。請根據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題下面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11-13題共用題干)
  男性,45歲。上腹隱痛6年,為空腹時疼痛,進餐后可緩解,1年前患者行胃腸鋇透提示十二指腸球部變形,2天前因大量進食后出現上腹疼痛加重,疼痛可向腰背部放散。查體:上腹部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急檢血常規提示:白細胞為11×109/L,中性粒細胞78%。
  11.該患者初步診斷為
  A.急性重癥胰腺炎
  B.胃潰瘍穿孔
  C.絞窄性腸梗阻
  D.十二指腸潰瘍穿孔
  E.胃癌
  12.消化性潰瘍的重要病因是
  A.幽門螺桿菌感染
  B.非甾體類消炎藥
  C.吸煙
  D.胃酸、胃蛋白酶
  E.遺傳
  13.最易發生幽門梗阻的潰瘍是
  A.胃角潰瘍
  B.胃竇潰瘍
  C.球后潰瘍
  D.胃多發性潰瘍
  E.幽門管潰瘍
 
  正確答案:11.D;12.A;13.E解題思路:消化性潰瘍引起的并發癥有:出血、穿孔、幽門梗阻、癌變。
 
 ?。?4-17題共用題干)
  女性,48歲。肝硬化腹水患者,近來自覺腹脹加重,腹圍增大,腹痛,發熱。查體:腹肌略緊張,全腹壓痛,反跳痛,雙下肢水腫。
  14.給予患者利尿治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臨床上常用的利尿劑為氫氯噻嗪
  B.螺內酯是排鉀利尿劑
  C.螺內酯是保鈉利尿劑
  D.氫氯噻嗪是排鉀利尿劑
  E.呋塞米是排鉀利尿劑
  15.給予利尿劑治療時,下列比例在臨床上認為是效果最佳的是
  A.螺內酯60mg,呋塞米20mg
  B.螺內酯200mg,呋塞米80mg
  C.螺內酯200mg,呋塞米100mg
  D.螺內酯300mg,呋塞米120mg
  E.螺內酯400mg,呋塞米200mg
  16.在利尿過程中,每天應監測體重,該患者以每日減輕為宜的體重是
  A.0.1~0.2kg
  B.0.3~0.4kg
  C.0.3~0.5kg
  D.0.5~0.8kg
  E.0.8~1.0kg
  17.如果利尿過猛,易并發
  A.肝肺綜合征
  B.肝腎綜合征
  C.肝性腦病
  D.感染
  E.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正確答案:14.E;15.A;16.E;17.C解題思路:4.理想的利尿效果為每天體重減輕0.3~0.5kg(無水腫者)或0.8~1.0kg(有下肢水腫者)。
 
  四、B型題:以下提供若干組考題,每組考題共用在考題前列出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問題關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某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18-21題共用備選答案)
  A.起病后6~12小時升高,48小時下降,持續3~5天
  B.起病后12~14小時升高,下降緩慢,持續1~2周
  C.起病后24~72小時上升,持續7~10天
  D.降低程度與臨床癥狀平行
  E.起病后3~4小時上升,12小時高峰,24小時下降
  18.急性胰腺炎時血鈣濃度
  19.急性胰腺炎時血清淀粉酶
  20.急性胰腺炎時血清脂肪酶
  21.急性胰腺炎時尿淀粉酶
 
  正確答案:18.D,19.A,20.C,21.B解題思路:急性胰腺炎時實驗室檢查結果可發現:多有白細胞增多及中性粒細胞核左移。血清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時升高,48小時下降,持續3~5天,超過正常值3倍可確診,其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輕重。尿淀粉酶在起病后12~14小時升高,下降緩慢,持續1~2周,但受尿量的影響。血清脂肪酶起病后24~72小時上升,持續7~10天,對病后就診較晚的急性胰腺炎有診斷價值,其特異性較高。暫時性低鈣血癥常見于重癥急性胰腺炎,低血鈣程度與臨床嚴重程度平行。
 
 ?。?2-23題共用備選答案)
  A.胃黏膜微循環障礙
  B.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C.親脂性,破壞黏膜屏障
  D.黏液屏障分泌減少
  E.膽鹽、磷脂酶A和其他胰酶破壞
  22.應激性急性胃炎主要發病機制
  23.NSAID急性胃炎主要發病機制
 
  正確答案:22.A,23.B解題思路:嚴重創傷、大手術、燒傷、顱內病變、敗血癥及其他嚴重臟器病變或MODS等均可引起胃黏膜糜爛出血,嚴重者發生急性潰瘍并大量出血,如燒傷所致稱為Curl-ing潰瘍,中樞神經系統稱為Cushing潰瘍。一般認為應激狀態下,胃黏膜循環不能正常運行而造成黏膜缺血、缺氧是發病的重要環節,由此可以導致胃黏膜黏液碳酸氫鹽分泌不足、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不足,上皮再生能力減弱等改變,胃黏膜屏障因而受損。NSAID通過削弱黏膜的防御和修復功能導致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損害作用包括局部和系統作用兩方面。前者指藥物直接損傷胃黏膜上皮層;后者主要是通過抑制環氧合酶COX起作用。COX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關鍵限速酶,分為兩種異構體--COX-1和COX-2。COX-1在組織細胞中恒量表達,催化生理性前列腺素合成而參與機體生理功能調節;COX-2主要在病理情況下由炎癥刺激誘導產生,促進炎癥部位前列腺素合成。傳統的NSAID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旨在抑制COX-2而減輕炎癥反應,但特異性差,同時抑制了COX-1,導致胃腸黏膜生理前列腺素E合成不足。后者通過增加黏液和碳酸氫鹽分泌、促進黏膜血流增加、細胞保護等作用在維持黏膜防御和修復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