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18 共1頁
一、以下每一道題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
1.肟類化合物和有機磷化合物競爭與膽堿酯酶的結合,致使有機磷化合物毒性效應減弱。那么,肟類化合物與有機磷化合物的聯合作用表現為(C)
A.相加作用
B.協同作用
C.拮抗作用
D.獨立作用
E.加強作用
2.人體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是(B)
A.肝臟
B.腎臟
C.皮膚
D.肺
E.胃
3.體細胞突變可以引起的后果為(D)
A.遺傳性疾病
B.生育功能障礙
C.胚胎綜合征
D.流產與死胎
E.遺傳負荷
4.三段生殖試驗主要包括以下內容(C)
A.一代繁殖試驗 二代繁殖試驗 三代繁殖試驗
B.一代繁殖試驗 多代繁殖試驗 致畸試驗
C.一般生殖毒性試驗 圍產期試驗 致畸試驗
D.繁殖試驗 圍產期試驗 致畸試驗
E.雄性生殖毒性試驗 雌性生殖毒性試驗 發育毒性試驗
5.微核試驗主要反映的遺傳終點為(D)
A.DNA完整性改變
B.DNA重排或交換
C.DNA堿基序列改變
D.染色體完整性改變
E.染色體分離改變
6.某研究發現小鼠皮膚表面涂抹含有多環芳烴類的煤焦油能誘發乳頭狀瘤,如在涂抹煤焦油后加用佛波醇酯,試驗期可明顯縮短,且腫瘤的發生次數與佛波醇酯的使用劑量相關,減少或停止使用佛波醇酯的條件下,小鼠皮膚乳頭狀瘤發生次數減少或不發生。在這個試驗中多環芳烴和佛波醇酯分別扮演著何種角色
A.啟動劑和促進劑 (A)
B.促進劑和促惡性進展劑
C.促進劑和啟動劑
D.促惡性進展劑和啟動劑
E.啟動劑和促惡性進展劑
7.期接觸外來化學物時,如果吸收速度超過解毒和排泄速度,就會出現毒物在體內逐漸增多的現象。毒物對蓄積部位可有作用,也可無作用。當化學物的蓄積部位不是它的毒作用部位,或對蓄積部位相對無害時,這種器官或組織通常稱為化學物的(C)
A.代謝轉化器官
B.靶器官
C.貯存庫
D.排泄器官
E.非靶器官
8.關于超敏反應說法不正確的是(B)
A.產生自身抗體和(或)自身應答性T淋巴細胞
B.又稱變態反應或過敏反應
C.是免疫毒性的表現之一
D.接觸性皮炎和過敏性哮喘是由于職業性接觸而誘發的超敏反應性疾病最常見的兩種超敏反應
E.根據超敏反應發生機制和臨床特點,將其分為四型
9.化學致癌過程促進階段的特點為(B)
A.不可逆性
B.對外源性化學物質極其敏感
C.核型紊亂
D.由細胞基因突變引起
E.劑量-反應可能檢測不出閾劑量和最大效應劑量
10.細菌回復突變試驗主要反映的遺傳終點為(C)
A.DNA完整性改變
B.DNA重排或交換
C.DNA堿基序列改變
D.染色體完整性改變
E.染色體分離改變
11.人體不同部位皮膚對外源化學物質的通透性不同,以下皮膚通透性最高的部位是(E)
A.腹部
B.額部
C.足部
D.手掌
E.陰囊
12.某外源性化學物質的蓄積系數K>5時,表明該物質的蓄積毒性為(D)
A.高度蓄積
B.明顯蓄積
C.中等蓄積
D.輕度蓄積
E.不蓄積
13.有的化學物的交互作用可引起化學物的代謝酶系發生變化,例如馬拉硫磷與苯硫磷聯合作用,可對大鼠增毒達10倍、狗為50倍。其機理可能是苯硫磷可抑制肝臟分解馬拉硫磷的酯酶。那么,馬拉硫磷與苯硫磷的聯合作用表現為(B)
A.相加作用
B.協同作用
C.拮抗作用
D.獨立作用
E.加強作用
14.下列哪項指標是評價外源性化學物質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參數,也是對不同外源性化學物質進行急性毒性分級的基礎標準。(A)
A. LD50
B. LD100
C. MTD
D. LOAEL
E.NOAEL
15.多次、反復接觸某一外源化學物質一定時間后,若能用化學方法測得機體內或某些組織臟器中存在該化學物質或其代謝產物,就稱之為(D)
A.慢性蓄積
B.亞慢性蓄積
C.功能蓄積
D. 物質蓄積
E .代謝產物蓄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