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18 共1頁
一、名詞解釋
1.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危險度評定:是通過對工業毒理學測試,環境監測,生物監測,健康監護和職業流行病學調查的研究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定性和定量地認定和評價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潛在不良作用,并對其進行管理。
2.最高容許濃度:是指工作地點空氣中任何一次有代表性的采樣測定均不得超過的濃度。
3.時間加權平均閾限值:指正常8小時工作日或40小時工作周的時間加權平均濃度不得超過的接觸限值。在此濃度下,幾乎全部工人每天反復接觸而不致產生有害效應。
4.短時間接觸閾限值:是在一個工作日的任何時間均不得超過的15分鐘時間加權平均接觸限值。每天接觸不得超過4次,且前后兩次接觸之間至少:要間隔60分鐘。同時,當日的時間加權平均閾限值亦不得超過。
5.上限值:是指瞬時也不得超過的最高濃度。
6.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是按8小時工作日的時間加權平均濃度規定的容許濃度。
7.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是在一個工作日的任何時間均不得超過的15分鐘時間加權平均接觸限值。每天接觸不得超過4次,且前后兩次接觸之間至少:要間隔60分鐘。同時,當日的時間加權平均閾限值亦不得超過。:
8.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是研究勞動條件對生產者健康的影響,以及如何改善勞動條件,創造安全,衛生,滿意和高效的作業環境,提高勞動者的職業生活質量的一門科學。
9.生產性有害因素:在生產過程,勞動過程及生產環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勞動者健康的因素,又稱為生產性有害因素
10.職業性病損:職業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各種職業性損害統稱職業性病損
11.職業?。寒斅殬I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體的強度與時間超過一定限度時,人體不能代償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質性病理損害,出現相應的臨床征象,并影響勞動能力,這類疾病統稱為職業病
12.工作有關疾病:職業性有害因素是發病的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直接病因;職業性有害因素使潛在疾病暴露,或加重已有病情;改善工作條件,該病可控制或緩解
13.氧需:勞動1分鐘所需要的氧量
14.氧債:氧需和實際供氧不足的量
15.氧上限:血液在1分鐘內能供應的最大氧量
16.單純窒息性氣體:本身毒性很低或屬惰性氣體,但由于他們的存在可使空氣中氧含量降低,引起肺內氧分壓下降,隨后動脈氧分壓也下降,導致機體缺氧
17.化學窒息性氣體:能對血液或組織產生特殊的化學作用,使血液運送氧的能力或組織利用氧的能力發生障礙,引起組織缺氧或細胞內窒息的氣體。
18.農藥:用于消滅,控制危害農作物的害蟲,病菌,雜草等的各種藥物。
二、選擇題
1.熱輻射能量大小主要取決于。
A.環境的溫度
B.環境的濕度
C.輻射源的溫度
D.輻射源的濕度
E.周圍物體表面溫度
【答案】C
2.塵肺X線診斷標準中"t"小陰影是指。
A.直徑在1.5mm以下的類圓形小陰影
B.直徑在1.5~3mm類圓形小陰影
C.直徑在3~10mm的類圓形小陰影
D.寬度在1.5mm以下的不規則形小陰影
E.寬度在1.5~3mm的不規則形小陰影
【答案】E
3.1989年衛生部頒布的《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中規定職業性中暑診斷及分級標準為。
A.輕癥中暑,中度中暑和重癥中暑
B.中暑先兆,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
C.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
D.輕癥中暑、重癥中暑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4.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哪三種。
A.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肺水腫、瞳孔縮小
B.全身緊束感、胸部壓迫感、肌束震顫
C.消化系統癥狀、眼睛的癥狀、呼吸道癥狀
D.毒蕈堿樣癥狀、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煙堿樣癥狀
E.呼吸肌麻痹、抽搐、昏迷
【答案】D
5.下列有關勞動衛生標準應用論述錯誤的是。
A.具有技術和法律效力
B.一經分布必須嚴格執行
C.不是安全與否的絕對界限
D.最高容許濃度是衡量車間空氣污染程度的衛生標準
E.經皮進入人體的毒物,尚須注意皮膚防護
【答案】A
6.反映鉛在體內含量的指標是。
A.網織紅細胞
B.尿ALA
C.尿糞卟啉
D.血鉛
E.游離原卟啉
【答案】D
7.影響作業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
A.社會和心理因素
B.個體因素
C.環境因素
D.工作條件和性質
E.以上都是
【答案】E
8.下列哪項不屬于職業性有害因素評價工作。
A.生產環境監測
B.健康監護
C.職業流行病學調查
D.閾限值制訂
E.實驗室測試和危險度評定
【答案】D
9.在生產條件下,金屬汞主要以下列哪種形式經呼吸道進入人體。
A.粉塵
B.煙
C.蒸氣
D.霧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10.矽肺診斷所必備的條件是。
A.確切的二氧化硅粉塵接觸史
B.確鑿的X線胸片表現
C.動態觀察資料和該單位的矽肺流行病學調查情況
D.確切的二氧化硅粉塵接觸史;確鑿的X線胸片表現;動態觀察資料和該單位的矽肺流行病學調查情況
E.肺組織活檢
【答案】D
11.鉛及無機化合物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是。
A.皮膚
B.皮膚和呼吸道
C.呼吸道
D.皮膚和消化道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12.塵肺是一種。
A.肺部疾病
B.以肺纖維化為主的疾病
C.纖維化疾病
D.粉塵引起的免疫性疾病
E.炎癥
【答案】B
13.鳴肺的X線表現有。
A.類圓形小陰影
B.不規則形小陰影
C.大陰影
D.胸膜和肺門改變
E.以上全有
【答案】E
14.勞動衛生法規是。
A.管理生產的條例
B.降低生產成本的依據
C.保障工人在安全、衛生條件下勞動的行政管理和立法依據
D.安全勞動的規范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15.粉塵在呼吸道的沉積方式有多種,但沒有下列哪項。
A.撞擊
B.沉降
C.巨噬細胞吞噬
D.彌散作用
E.被氣道上皮細胞及分泌物截留
【答案】C
16.驅鉛治療的首選藥物。
A.亞硝酸鈉
B.依地酸二鈉鈣
C.阿托品
D.美藍
E.青霉胺
【答案】B
17.粉塵在呼吸道的阻留與以下因素有關。
A.粉塵粒子的直徑
B.粉塵粒子的比重
C.粉塵粒子的形狀
D.粉塵粒子的荷電性
E.以上全部
【答案】E
18.急性汞中毒的主要臨床表現。
A.發熱、口腔炎、消化道癥狀
B.貧血、腹痛、口腔炎
C.易興奮、震顫、口腔炎
D.周圍神經炎、皮疹、貧血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19.粉塵中的二氧化硅與致纖維化能力的關系是。
A.游離型致纖維化作用與結合型相同
B.游離型致纖維化作用大于結合型
C.游離型致纖維化作用小于結合型
D.結晶型致纖維化小于非結晶型
E.以上全對
【答案】B
20.我國衛生標準中采用的最高容許濃度數值是指工人經常停留的工作地點的呼吸帶。
A.粉塵濃度的日平均值
B.任何一次采樣測塵中均不應超過的粉塵濃度最高限值
C.瞬間可超過的粉塵濃度值
D.時間加權平均濃度
E.粉塵濃度的年平均值
【答案】B
21.勞動強度指數是通過下列哪項求得。
A.勞動工時測定
B.能量代謝測定
C.調查
D.公式計算
E.以上都是
【答案】E
22.下列哪項不是個人防護用品使用應注意事項。
A.正確選擇性能符合要求的用品
B.充分理解使用目的和意義
C.做好維護保養,妥善安放,便于取用
D.建立發放和管理制度
E.盡量節約使用,以降低生產成本
【答案】E
23.下面哪種論述是正確的。
A.高分子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取決于毒物在空氣中的濃度和分散度
B.高分子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取決于毒物所含游離單體的量和助劑的品種
C.高分子化合物單體的毒性小于聚合物
D.以上都不正確
E.以上都正確
【答案】B
24.下列關于流行病學調查論述錯誤的是。
A.主要是在接觸群體中,研究有害因素與健康損害之間的聯系和因果關系
B.研究職業性損害在人群中的分布和發生、發展規律
C.常采用斷面調查、病例一對照和隊列調查方法
D.單明接觸水平-反應關系,制定修訂衛生標準和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E.鑒定勞動衛生工作質量,評價預防措施效果
【答案】D
25.下列哪項不屬于生產環境職業有害因素控制措施。
A.從衛生和安全角度設計生產工藝和設備
B.減低勞動強度,減少接觸時間
C.正確選擇廠址、合理安排車間布局
D.避免使用有毒物質
E.密閉、隔離、通風,車間整潔,安全貯運
【答案】B
26.典型的矽結節橫斷面似。
A.蔥頭狀
B.星芒狀
C.網狀
D.不規則狀
E.以上全對
【答案】A
27.列關于勞動衛生標準論述錯誤的是。
A.對職業有害因素規定的接觸限值
B.超過限值與否是診斷職業病的依據
C.是衡量作業衛生狀況的尺度、改善勞動條件的目標
D.實施衛生監督的依據
E.其目的是保護勞動者健康
【答案】B
28.預防疲勞提高作業能力的措施主要包括。
A.鍛煉與練習
B.改善勞動制度
C.改善勞動組織
D.心理學措施
E.以上所有措施
【答案】E
29.生產中錳主要以下列哪種形式經呼吸道吸收而引起中毒。
A.錳塵和錳蒸氣
B.錳煙和錳蒸氣
C.錳煙和錳霧
D.錳煙和錳塵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30.纖維粉塵是指縱橫徑之比。
A.>10:1
B.>5:1
C.>3:1
D.<3:1
E.>2:1
【答案】C
31.急性減壓病出現最早且較普遍的表現為。
A.神經系統的改變
B.循環系統的改變
C.呼吸系統的改變
D.皮膚改變
E.肌肉、關節、骨骼系統的變化
【答案】D
32.氮氧化物的防治重點是。
A.定期維修設備,防止跑、冒、滴、漏
B.加強通風排毒
C.加強安全教育,積極做好肺水腫的防治,搶救
D.定期健康檢查,找出職業禁忌證,如有肺部疾患不得從事該作用
E.以上都正確
【答案】E
33.具有下列一項表現者,可診斷為重度鉛中毒。
A.腹絞痛
B.貧血
C.鉛麻痹
D.中毒性周圍神經病
E.神經衰弱腹脹,便秘
【答案】C
三、簡答題
1.生產性粉塵的來源有哪幾方面
(1)固體物質的粉碎加工
?。?)可燃物的不完全燃燒
(3)蒸汽的冷凝氧化
?。?)粉末狀物質的過篩,包裝,混合,搬運等
2.生產性毒物進入人體的量和途徑都受那些方面的影響
(1)呼吸道,影響因素:毒物濃度,血氣分配系數,水溶性,勞動強度。
?。?)皮膚影響因素:毒物濃度,脂水分配系數,皮膚完整性,皮膚部位,暴露面積,氣溫氣濕。
(3)消化道
3.影響毒物對機體毒作用的因素都有哪些
(1)毒物的自身性質(化學結構,理化性質,)(2)劑量,濃度和接觸時間(3)聯合作用(4)個體感受性(5)生產環境和勞動強度
4.如何預防職業中毒
(1)根除毒物,改善生產工藝
?。?)降低毒物濃度(技術革新,通風排毒)
?。?)個體防護
?。?)工藝建筑布局合理化
?。?)安全衛生管理
?。?)職業衛生服務
5.如何預防鉛中毒
?。?)降低鉛濃度:工藝改革,通風,控制熔鉛濃度,以無毒或低毒物替代鉛;
?。?)個人防護:穿工作服,戴防塵煙口罩,嚴禁在車間吸煙進食,下班淋浴,定期體檢,定期監測工作環境;
?。?)職業禁忌癥:貧血,神經系統器質性疾患,肝腎疾患,心血管器質性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