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復習題
一、A1型題:每一道考試題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
1.再次體液免疫應答的特點是
A.潛伏期長
B.大約需要15天才可檢測到抗體產生
C.用大量抗原刺激才可誘導
D.比第一次體液免疫應答弱
E.主要產生IgG抗體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試題難度:難,考核B細胞再次應答產生抗體的特點,同時需掌握與初次應答產生抗體的區(qū)別。B細胞再次應答抗體產生的特征是:①潛伏期短,大約為初次應答潛伏期(10~15天)的一半;因此A、B均錯誤;②抗體濃度增加快,快速到達平臺期,平臺高(有時可比初次應答高10倍以上),因此D錯誤;③抗體維持時間長;④誘發(fā)再次應答所需抗原劑量小,因此C錯誤;⑤再次應答主要產生高親和力的抗體IgG,而初次應答中主要產生低親和力的IgM,因此只有選項E正確。
2.以下不屬于抗原遞呈細胞的是
A.B淋巴細胞
B.T淋巴細胞
C.巨噬細胞
D.樹突狀細胞(DC)
E.紅細胞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試題難度:易,考核抗原遞呈細胞的種類和名稱。抗原遞呈細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是指能夠加工、處理抗原并將抗原信息遞呈給T淋巴細胞的一類細胞。專職性APC(professional APC),包括樹突狀細胞(DC)、單核-巨噬細胞、B淋巴細胞。非專職性APC包括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上皮及間皮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在內的所有有核細胞,雖然它們在靜息狀態(tài)下不表達MHCⅡ分子,但都表達MHCⅠ分子,并且有的細胞在活化狀態(tài)下還可表達MHCⅡ分子。紅細胞既不表達MHCⅡ分子,也不表達MHCⅠ分子,因此既不能作為專職抗原遞呈細胞,也不能作為非專職抗原遞呈細胞。選項中A、C、D均為專職APC,B為非專職APC,答案選E。
3.T細胞分化、發(fā)育、成熟的場所是
A.脾臟
B.胸腺
C.骨髓
D.淋巴結
E.心臟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試題難度:易,考核中樞淋巴器官及其功能。中樞免疫器官是免疫細胞發(fā)生、分化、發(fā)育和成熟的場所。人或其他哺乳類動物的中樞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所有免疫細胞和造血細胞都由骨髓分化而來,而T細胞前體細胞隨血流進入胸腺,胸腺是T細胞分化、發(fā)育、成熟的場所,因此選B。而骨髓是B細胞分化、發(fā)育和成熟的場所,因此排除C。A、D是外周免疫器官,是T、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誘導免疫應答的場所。E不是免疫器官。
4.IgM
A.是在胃腸道局部大量分泌的免疫球蛋白
B.是初次體液免疫應答中最早出現(xiàn)的抗體
C.能夠穿過胎盤屏障
D.介導ADCC作用
E.介導Ⅰ型超敏反應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試題難度:易,考核IgM等5類Ig的主要功能。IgM是初次體液免疫應答中最早出現(xiàn)的抗體;血清中檢出IgM,提示新近發(fā)生感染。而再次免疫應答中由于發(fā)生Ig的類別轉換,因此主要產生IgG類抗體。膜表面IgM也是B細胞抗原受體的主要成分。選項A是IgA的功能;選項C、D是IgG的功能,選項E是IgE的功能,因此正確答案為B。
5.CTL通常是指
A.B淋巴細胞
B.CD8T細胞
C.巨噬細胞
D.肥大細胞
E.CD4T細胞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試題難度:易,考核CTL的T細胞性質和英文縮寫。細胞毒性T細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或Tc)通常指表達TCRαβ的CD8T細胞。因此答案為B。雖然CD4T細胞的某些特定亞群有時也有細胞毒的作用,但通常情況下,CTL就是特指CD8T細胞。
二、A2型題:每一道考題是以一個小案例出現(xiàn)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
6.一患者急需接受骨髓移植,但無合適供體。已知發(fā)生骨髓移植排斥反應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配型不合供體骨髓中存在著成熟的T淋巴細胞。為了減輕排斥反應,在移植前,可用補體加抗體處理配型不合的供體骨髓。在這種情況下,所應用的抗體應能識別
A.CD3
B.CD4
C.CD8
D.CD28
E.CD154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試題難度:難,本題為結合臨床的理解型綜合題,難度較大。考核移植排斥中T細胞的作用以及T細胞的最主要表面標志和功能分子。所有T細胞表面的特征性標志是T細胞抗原受體(TCR)以非共價鍵與CD3分子形成的TCR-CD3復合物。CD3分子胞內段含有免疫受體酪氨酸活化模體(ITAM),ITAM的磷酸化提供T細胞活化信號傳導功能。因此CD3是T細胞的重要表面分子與功能分子。配型不合供體骨髓中存在的大量成熟T淋巴細胞輸注受者后可因受者的MHC不同而激活,從而產生嚴重的免疫排斥反應,因此必須去除。由于CD3是所有T細胞的表面分子,因此只要用抗CD3抗體聯(lián)合補體可通過MAC溶細胞功能將所有T細胞去除。而CD4、CD8只分別是CD4T、CD8T細胞的表面標志,CD28表達于90%CD4T細胞和50%CD8T細胞,CD40配體(CIMOL,CD154)主要表達于活化的CD4T細胞,通過其中任何之一的抗體僅能去除一部分T細胞,都不是最佳選項。因此選A。
三、B1型題:以下提供若干組考題,每組考題共用在考題前列出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問題關系最密切的答案。某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7-10題共用備選答案)
A.IgG
B.IgM
C.IgD
D.IgE
E.IgA
答案 A B C D E 7.在胃腸道局部大量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是
答案 A B C D E 8.B細胞分化發(fā)育成熟的標志是
答案 A B C D E 9.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抗體是
答案 A B C D E 10.再次免疫應答產生的主要抗體是
正確答案:7.E,8.C,9.D,10.A 解題思路:1.試題難度:易,本題為綜合理解判斷型題目,考核5類免疫球蛋白特別是IgA的來源和功能。分泌型IgA(secretory IgA,sIgA)合成和分泌的部位在腸道、呼吸道、乳腺、唾液腺和淚腺,因此主要存在于胃腸道和支氣管分泌液、初乳、唾液和淚液中。sIgA是外分泌液中的主要抗體類別,參與黏膜局部免疫。因此答案為E。 2.試題難度:易,本題為綜合理解判斷型題目,考核免疫球蛋白IgD的性質和功能正常人血清IgD濃度很低,僅占血清免疫球蛋白總量的0.2%。IgD的鉸鏈區(qū)較長,易被蛋白酶水解,故其半衰期很短(僅3天)。IgD分為兩型:血清IgD的生物學功能尚不清楚;膜結合型IgD(mIgD)構成BCR,是B細胞分化發(fā)育成熟的標志,未成熟B細胞僅表達mIgM,成熟B細胞可同時表達mIgM和mIgD,活化的B細胞或記憶B細胞其表面的mIgD逐漸消失。 3.試題難度:易,本題為綜合理解判斷型題,考核免疫球蛋白IgE的性質。IgE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Ig,血清濃度極低,約為5×10mg/ml。變應原誘導產生的IgE導致Ⅰ型超敏反應發(fā)生,因此過敏體質患者體內IgE水平升高。答案為D。干擾選項C的IgD的血清含量也很低(0.03mg/ml),但是相對IgE要高3個數(shù)量級。 4.試題難度:易,本題為理解記憶型題,考核免疫球蛋白IgG的性質和功能,同時也考核再次抗體應答的主要特點。IgG于出生后3個月開始合成,是血清和細胞外液中含量最高的Ig。IgG是再次免疫應答產生的主要抗體,其親和力高,在體內分布廣泛,具有重要的抗感染免疫效應,是機體抗感染的"主力軍"。因此答案選A。干擾選項B的IgM是初次體液免疫應答產生的抗體。
(11-14題共用備選答案)
A.艾滋病
B.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C.青霉素過敏
D.白血病
E.接觸性皮炎
答案 A B C D E 11.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是
答案 A B C D E 12.屬于Ⅰ型超敏反應的疾病是
答案 A B C D E 13.屬于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是
答案 A B C D E 14.屬于Ⅳ型超敏反應的疾病是
正確答案:11.B,12.C,13.A,14.E 解題思路:1.試題難度:中,本題為綜合理解判斷型題,考核自身免疫病的臨床代表性疾病。自身反應性T或B淋巴細胞可攻擊自身細胞或自身成分,產生自身免疫,引發(fā)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是典型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病變分布于皮膚、腎臟和腦等全身組織,表現(xiàn)出多種體征和癥狀。因此正確選項是B。 2.試題難度:中,本題為綜合理解判斷型題,考核Ⅰ型超敏反應的代表性疾病。青霉素過敏性休克是典型的Ⅰ型超敏反應。青霉素本身無免疫原性,但其降解產物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烯酸,與體內組織蛋白共價結合后,可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IgE抗體,使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致敏。當機體再次接觸青霉素時,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烯酸蛋白可通過交聯(lián)結合靶細胞表面特異性IgE分子而觸發(fā)過敏反應,患者平滑肌收縮、支氣管痙攣,重者可發(fā)生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選項為C。 3.試題難度:中,本題為綜合理解判斷型題,考核免疫缺陷病的臨床代表性疾病。免疫缺陷病(IDD)是免疫系統(tǒng)先天發(fā)育不全或后天損害而使免疫細胞的發(fā)育、增殖、分化和代謝異常并導致免疫功能不全所出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病毒感染可影響機體免疫系統(tǒng),導致獲得性免疫缺陷。感染HIV后由于破壞CD4T細胞可導致嚴重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la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因此選項為A。 4.試題難度:中,本題為綜合理解判斷型題,考核Ⅳ型超敏反應的臨床代表性疾病。Ⅳ型超敏反應又稱遲發(fā)型超敏反應,主要由T細胞介導,臨床常見病為接觸性皮炎和結核肉芽腫損傷。接觸性皮炎通常是由于接觸小分子半抗原物質,如油漆、染料、農藥、化妝品和某些藥物(磺胺和青霉素)等引起。小分子的半抗原與體內蛋白質結合成完全抗原,激活T細胞使其分化為效應T細胞。機體再次接觸相應抗原可發(fā)生T細胞介導的溶細胞和炎癥反應,導致局部皮膚出現(xiàn)紅腫、皮疹、水皰,嚴重者可出現(xiàn)剝脫性皮炎。因此選項為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