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8-17 共3頁
(第一部分)
一、判斷題:(每題0.5分,共20分)正確劃A,錯誤劃B.
1.構成物流服務的子系統功能之間存在著約束關系。
2.在物流系統中,提高物流系統效率的關鍵活動是信息處理。
3.被稱為生產物流的終點,同時也是社會物流的起點的物流活動是搬運。
4.保持商品的數量和質量不變的包裝,屬于工業包裝。
5.物品在從生產地到使用地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施加包裝、分割、計量、分撿、刷標志、拴標簽、組裝等簡單作業的總稱稱為流通加工。
6.伴隨著物流活動而發生的各種費用,并體現物流活動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貨幣表現稱為物流價格。
7.物流ABC與"物流成本計算統一標準"的物流成本計算方法相比,能更好地滿足物流效益的需要。
8.集裝單元化技術是物流管理硬技術與軟技術的有機結合。
9.雖然第三方物流服務企業不參與商品的買賣活動,但它擁有商品。
10.供應鏈的基本要素包括供應商、銷售商和生產企業。
11.保稅區內的商品如要進入所在國的國內市場,則要交納進口稅。
12.國際運輸具有路線長、環節多、涉及面廣、風險性大、時間性強等特點。
13.在物流系統本量利分析中,當物流系統所實現的邊際貢獻小于固定成本時才能實現利潤。
14.對于進口的商品,由于在進口時已由海關征稅,因此在國內流通時,不需再繳納國內的各種稅費。
15.物流服務可以創造商品的形質效用。
16.物流服務質量與物流成本兩者之間的關系適用收益遞減規律。
17.以物流系統為對象,圍繞運輸、儲存、裝卸以及物流信息處理等物流活動制度,發布和實施有關技術和工作方面的標準,并按照技術標準和工作標準的配合性要求,統一整個物流系統標準的過程稱為物流標準化。
18.國際物流是跨國間進行的物流活動,其中報關是國際物流的關鍵和核心業務環節。
19.邊境站是國家設在進出境口岸的監督機關。
20.在客戶關系管理中的四大環節:實力與形象是手段,促動、控制是基礎,沒有基礎,客戶關系管理就無法開展。
21.系統性是物流科學的最基本特性。
22.一個完整的物流信息系統的結構是:信息采集-簡單處理-傳輸-處理-決策-傳輸。
23.資源市場分析是采購管理最基本的組成部分。
24.一般倉庫應有物料儲存區、輔助生產區和管理及生活區組成。
25.倉庫的有效面積是指貨架、貨垛實際占用的面積之和。
26.物流網絡是指以多個配送中心統一布局、合理分工、相互銜接為節點,形成覆蓋一定區域范圍的網絡。
27.按貨架的形式分類,自動化倉庫可分為單元式倉庫和揀選式倉庫。
28.多式聯運適用于水路、公路、鐵路和航空等運輸方式,由于在國際貿易中85%左右的貨物是通過海運來完成的,所以該種運輸方式在國際多式聯運中占主導地位。
29.運輸結點主要有汽車站、港口 、航空港、管道站、鐵路車站等。
30.運輸價格主要由運輸成本、稅金、附加費和利潤等部分組成。
31.運輸的時間效用表現為通過物品流通過程中的勞動克服物品生產和消費地理空間上的分離。
32.運輸質量監督是指運輸行政管理機構對運輸質量進行檢查監督等活動。
33.判斷分析預測法一般采用定性的方法進行預測。
34.在物流預測的簡單平均法中,一般組距越長,平滑的效果越強,預測值越接近數值序列的總平均值。
35.物流戰略方案一般是近期的、可操作性的方案。
36.供應鏈是實現物流現代化、降低物流成本的手段和工具。
37.一般來說,生產制造企業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費用是很大的一部分。
38."SLP"系統布置設計方法提出了作業單位相互關系密級程度的表示方法,使工廠平面布置設計由定性階段發展到定量階段。
39.物流成本的綜合管理與控制,是將物流成本管理系統與日常控制系統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不斷優化的物流系統的循環。
40.貨主企業的運營成本和費用是物流企業物流成本的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