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太平鎮新農村建設規劃

發布時間:2012-07-25 共2頁

    (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1、提高村鎮建設管理水平。以村鎮規劃為龍頭,建設新村鎮。圍繞5年內使各項達到“布局合理、設施配套、環境整潔、村貌美化”的標準,積極推進新村鎮建設。首先,抓好太平集鎮住宅小區開發建設,計劃3年內完成的所有村鎮的規劃,做到科學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體現文化內涵、保護生態環境。其次,嚴格按照規劃搞建設,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

    2、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水、電、路為重點,積極實施農田水利、農村道路改造、安全用水、綠色家園等項目,通過擴建蓄水壩、改造主管道、管網、打井補充水源等工程,對全鎮15個行政村及60多個自然村的人飲工程進行改造和擴建;對長萬水庫除險加固;建設農村候車亭、集鎮客運站、庫區北岸岳溪至劉家蛟坑大橋水泥路硬化、村居巷道水泥路的鋪設等工程建設。積極實施“村村通互聯網”工程,大力推進通信網、計算機網、廣播電視網“三網”融合,基本建起城鄉一體化的信息網絡。到“十一五”末,基本實現農村供水自來水化,飲水合格率達90%以上;鎮村主要街道、巷道路面全部硬化;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85%以上,旱澇保收田達75%以上;50%的村莊實現村務管理信息化。

    3、優化農村生態環境。開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逐步改善村鎮人居環境。加大農村“三改”建設力度,逐步使農村環境衛生基本達到無亂搭亂建、無亂堆亂放、無畜禽亂跑和硬化、凈化、綠化、美化標準。實施林業生態工程,通過水源地種樹、禁伐等措施,加大對水源地涵養林的保護。全面實施鎮村綠化工程,建設集鎮移民文體公園,增加公共活動場所綠化的面積。加大畜禽養殖業污染的治理力度,重點抓好南坪溪畜禽養殖業循環經濟試點工程的實施,它的成功實施,將為閩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二期工程起到示范和推廣作用。要加快對全鎮32家規模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實現達標排放。穩步實施以沼氣為重點的農村能源工程建設,加大對楊厝、曾厝、西山、儒羅、太平、劉家等村戶用沼氣池建設,推進農村能源清潔化。“十一五”期間爭取新建戶用沼氣池5000個。加快集鎮垃圾填埋場、集鎮垃圾中轉站、各村垃圾池等建設,使每個村子都建有集中處理垃圾的場所,實現村內無垃圾、無柴草堆。農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50%以上。

    (三)、全面發展社會事業

    1、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完善教育救助體系和義務教育保障機制,規范中小學收費管理。努力降低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特別是女性學生的輟學率。加大教育投入,推進農村中小學“四有”建設和危房改造,力爭2—3年時間,新建集鎮學生公寓、音、美、體、電腦多功能教育中小學綜合樓和綜合性田徑場,使鎮中學和中心小學創建為區級規范化學校,實現農村中小學微機聯網“校校通”成果。試大

    2、完善鎮村醫療衛生保障體系。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隊伍建設,健全農村藥品配送、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農村醫療服務和預防保健網絡,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要在上級衛生部門統一部署下,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開展。加快動植物防疫體系建設,加強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2010年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和預防保健服務覆蓋率達到100%。

    3、加強農村計劃生育工作。建立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工作新機制和鄉鎮計生行政、群眾組織和技術服務隊伍三位一體的管理和服務體系。繼續深化計生協會“活力小組”的具體做法,充分發揮計生協會作用。建立健全農村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對農村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或者生育兩個女孩并已絕育家庭落實法定獎勵和優惠政策,實行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并對計劃生育困難家庭落實最低生活保障。擴大“幸福工程”和“幫富工程”項目,幫助計生貧困戶脫貧致富。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和“關愛女孩”行動。“十一五”期間,全鎮農村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達94%以上。

    4、繁榮農村文化體育事業。到“十一五”末,每個村(居)都有專門的為農民提供圖書室、書報閱覽室、文化活動室、體育健身的場所。開展“四進農家”活動,組織電影、文化下鄉進村活動。開展創建太平綠色漁文化節為主題的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活動,大力培育鄉村文體隊伍,加強對農村文體活動的組織指導,開展創建農村文化先進村(居)。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管理,規范文化市場秩序,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5、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力爭“十一五”末,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200元,年均增長6.5%以上;農民醫療保障參保率達到85%以上;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到99%以上。大力推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全面實施殘疾人生活、扶貧、康復、就業救助。完善災害應急機制,確保受災群眾得到及時救助。

    6、提高農村科技創新和服務水平。建立鎮勞動力就業培訓中心,大力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依托產業發展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面向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到2010年使全鎮80%以上的農村后備勞動力成為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較強就業能力的新型農民或產業工人。建立完善農業科技信息服務機制,加大鎮、村信息中心網絡平臺建設,推進農業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普及。

    (四)、深化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

    1、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深入開展文明信用戶、小康文明村等創建活動,實施農村文明信用工程,提高農民文明誠信意識。力爭2010年40%的農戶達到文明信用戶標準,30%的村達到縣級以上小康文明村標準。組織文化、科技、衛生、法律“四進農家”活動,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積極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廣泛開展“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規范教育活動和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宣傳教育,努力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社會秩序、文明的社會風尚。

    2、夯實農村基層組織。深入推進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完善村民事務代(帶)辦制的做法,進一步健全黨員“底線跟蹤”管理制度,積極推行村級聘請法律顧問制度,探索不稱職村書記的屆中調整機制和村級“九大員”的考核和管理辦法。力爭到“十一五”末,鎮黨委和15個村(居)黨組織全部達到“五個好”標準。建立“黨組織—行業協會黨組織—黨小組”和推廣“支部+協會”、“支部+產業”的農村基層黨組織管理模式。實行村黨組織領導班子和村行委會成員交叉任職制度。實施農村黨員干部培訓工程,力爭在5年內實現每個村有1名以上村干部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每個村干部掌握1至2門實用技術。加強青年、婦女、民兵、計生協會、治保會、調委會等群眾組織建設。

    3、加快民主法制進程。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規范村級事務決策管理機制,推行村級工作“陽光操作”、村務大事村民決議等制度,加強村級財務管理和審計工作,保證村民行使各項民主權利。積極引導組織農民加強自我管理和服務,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增強群眾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4、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深入開展“平安村居”和“平安家庭”、“平安庫區”建設,力爭到“十一五”末全鎮100%以上的村(居)達到平安村居標準。按照“四有”方針開展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依托鎮維護穩定工作中心,幫助協調和解決實際問題,答復疑難,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大力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五區”(林區、庫區、地質災害易發區、邊緣區、“誤區”)治安防控體系,完善農村群防群治的治安防范網絡,健全農村治安、調解、普法、幫教、巡邏“五支隊伍”,提高突發性事件處置能力。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邪教組織活動、“六和彩”賭博活動,堅決掃除農村封建迷信。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堅決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五)、強化保障機制建設

    1、加強組織領導。鎮黨委、政府成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強化領導,精心組織,狠抓落實,確保新農村建設各項工程扎實開展。

    2、營造濃厚氛圍。采取有效方式,全面動員,廣泛發動,深入宣傳建設新農村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引導廣大村民積極主動地參與新農村建設。深入挖掘推廣一批新農村建設的先進典型,讓村民看到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成效。

    3、強化督查考核。進一步建立健全考核辦法,把新農村建設的序時進度完成情況納入鎮村干部“底線跟蹤”績效考評,與干部年終獎金、評先評優考核掛鉤,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實現。

    四、對規劃編制的意見和建議
   
    1、積極爭取水口庫區省直部門掛鉤幫扶政策的延續。

    2、在資金、技術、項目、人員培訓等方面對庫區鄉鎮給予重點傾斜。

    3、加強各部門之間協調和密切配合,提高解決問題的力度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