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南新區位于沈陽城區南部,規劃面積80平方公里。新區與母城隔河相依,環抱母城南部,與母城交映生輝。本著“線形城市的帶狀組團結構,公交主導的出行方式,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的規劃理念,由北京、上海、臺灣、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內外著名規劃設計單位競標產生的規劃設計方案,其主要功能單元為為五個功能區:高新技術產業區、商務會展區、教學研發區、生活居住區、旅游觀光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規劃用地16平方公里,由長白工業區、高新區渾南產業區和未
旅游觀光區
參照世界著名濱水城市的治河模式改造渾河,把渾河及其兩岸建成集自然、休閑、娛樂、防洪為一體的觀光旅游帶。規劃建設大型公園綠地、大型綜合性游樂場等建筑景觀與渾河河岸自然景觀。
4、節點
是觀察者可以進入的戰略性焦點.連接點或是中斷處,因為需在此作出抉擇,因此不容質疑地對城市的觀察者有一定的重要性。
城市內主要的火車站一直是重要的城市節點,因為對公交道路的市民起著重要的功能作用,同時占據了巨大的立面體量.
另一種主題集中的節點是廣場,它可能是城市意向中最鮮明的節點。
節點即可以是連接點也可以是集聚點.有內外之分。
例:廣場文化顧名思義,是在大的或很大的場地進行群眾文化活動或展現民俗事象的過程。這也可以作為廣場文化的基本定義。,成為中國古代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廣場文化發展到今天,從形式及內涵與以往已大不相同。如果說以往的廣場文化更多具備慶典與娛樂的內容,而當今的廣場文化則增添了人們經濟生活的內涵,突出了市場經濟的格調。更有機地結合了二者本來就密不可分的關系。研究當今的廣場文化,使廣場文化在服務于經濟建設的同時,也使人們得到充分的文化享受。
在其必要性活動中有以下幾點特性
第一個特性,廣場文化以傳統的、現代的重大節日及國家慶典、地方慶典為載體,以當地最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為形式而進行的。
第二個特性,廣場文化有無可比擬的廣泛性與群眾性。不管是小型的或是大中型的廣場文化活動,參與及觀賞的群眾,動輒上萬人,有的甚至于幾萬人,十幾萬人。從年齡結構上看,老、中、青、幼都有。從職業結構來看。三百六十行行行不缺。
第三個特性,經濟活動不斷促成廣場文化和豐富廣場文化。現在流行一種說法“文化搭臺,經濟唱戲”。而這種文化臺搭的廣闊“戲”唱得威武雄壯,應該首推廣場文化。它的廣泛性影響面是經營者、企業家所青睞的。
在沈陽市和平區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馬路3條道路交叉處,有一處讓全市人民敬仰和自豪的具有紀念意義的廣場——中山廣場。
例:中山廣場
廣場始建于1913年,當時稱中央廣場。1919年稱浪速廣場;國民黨統治時期,浪速廣場更名為中山廣場,沈陽解放后仍沿用此名;文化大革命時期稱紅旗廣場;1981年又恢復了中山廣場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市 1956年對中山廣場進行了第一次改造,在廣場中心新建了噴水池,烘托了廣場的氣氛。現今中山廣場宏偉壯麗的景觀是在1969年進行的大型改造中奠定和形成的。1969年5月7日當時為紅旗廣場的改造工程正式破土動工,一期工程同年9月28日竣工,二期工程于1970年5月13日開工,同年10月1日竣工。竣工后的廣場中央敬立一尊大型玻璃制毛澤東塑像,這位偉人神采奕奕、親切慈祥,巨手揮指前方,健步從容向前,巍然屹立。目前,中山廣場正以清新整潔的環境和功能齊全的設施供國內外游人瞻仰、游玩和休息。
5、地標
是觀察者的外部觀察參考點.
由于標志物是從一大堆可能元素中挑選出來的,因此其關鍵的物質特征具有單一性,唯一性,令人難忘.
使元素成為標志物,空間所起的作用重大.通常有兩種方式,其一,使元素在許多地點都可被看到.其二,通過與臨近元素退讓或高度等的變化,建立起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