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住宅的類型:一類是供以家庭為居住單位的建筑,一般稱為住宅;另一類是供單身人居住的建筑,學校學生,工礦企業的單身職工居住的建筑,一般稱為單身宿舍或宿舍。
住宅建筑經濟和用地經濟比較密切的因素:
1. 住宅層數:層數在3-5層時,每提高1層,每公頃相應增加建筑面積1000m2左右,6層住宅建筑造價和節約用地都經濟。
2. 進深:住宅進深加大,外墻相應縮短。加大進深有利節約用地。
3. 長度:住宅單元拼接越長,山墻也越省。
4. 層高:層高每降低10cm,能降低造價1%,節約用地2%。
住宅的規劃布置應建立在建筑群體組合的基礎上,與居住區總的規劃結構相結合
住宅群體平面組合的基本形式:行列布置 周邊布置 混合布置 自由式布置
住宅群體的組合方式:1. 成組團的組合方式 2. 成街成坊的組合方式 3. 整體式組合方式
住宅群體的空間組合構圖的主要手段: 1.對比 2.韻律和節奏 3.比例和尺度 4.色彩 5.綠化 6.道路 7.建筑小品
居住區服務設施的分類
教育:托兒所、幼兒園、小學、中學;醫療衛生:醫院、診所、衛生站;商業、服務:食品、菜場、服裝……;文化、體育:俱樂部、影劇院、圖書館……;金融郵電:銀行、儲蓄所、郵電局……;行政管理:商業管理、街道辦事處……;市政用地:公共廁所、變電站……;其他: 街道工業、手工業等
各級公共服務設施合理的服務半徑為居住區級:800-1000米;居住小區級:400-500米;居住組團級:150-200米。
小學服務半徑為500米,中學為1000米。
學校建筑的層數以室內外活動的要求、用地的條件和建筑技術經濟而定。
上海中學5層小學4層,北京天津中學4層小學3層,浙江中學3-4層小學2-3層。
居住區道路功能:1. 居民日常生活方面的交通,這是主要而大量的;2. 通行清楚垃圾、遞送郵件等市政公用車輛;3. 居住區內公共服務設施和工廠的貨運車輛的通行;4. 滿足鋪設各種工程管線的需要;5. 道路的走向和線型是組織居住區內建筑群體景觀的重要手段;6. 特殊用途,救護、消防和搬運家具等。
居住區道路分級:
第一級 居住區級道路:居住區主要道路,用以解決居住區內外的交通聯系,道路紅線寬度一般為20-30米,車行道寬度不小于9米,人行道寬2-4米;
第二級 居住小區級道路:居住區次要道路,解決居住區內部的交通聯系,道路紅線寬度10-14米,車行道寬度6-8米,人行道寬1.5-2米;
第三級 住宅組團級道路:是居住區內的支路,用以解決住宅組群的內外交通聯系,車行道寬度4-6米;
第四級 宅前小路:通向各戶或單元前小路,寬度不小于2.6米。
居住區道路系統的基本形式:人車分行 人車混行 人車共存
居住區綠地的指標:住宅組團不小于0.5平方米/人,居住小區不小于1平方米/人,居住區不小于1.5平方米/人。對綠地要求教高的新區不低于30%,舊區改建不低于25%。
住宅平均層數=住宅總建筑面積 / 住宅基地總面積 (層)
住宅建筑凈密度=住宅基底總面積 / 住宅用地面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