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區應少建突兀的建筑”
中國城市發展揮之不去的便是保護老城與建設新城市的矛盾。北京等大城市更是這樣。格利博達對此認為,保護老城區是絕對必要的,不能在老城區里建設突兀的建筑。巴黎環路(相當于北京二環再大點)以內是以老建筑為主要風格的,那些建筑最高10層。20世紀80年代看到美國等高樓建筑很時髦,巴黎也在環路內建設了個一個高四五十層的蒙巴納斯大廈,從此成了建筑界舉世公認的敗筆。它完全破壞了老城區百多年來的風格和視野,如果再按照美國那套方法繼續建設新摩天大樓,巴黎將不復存在。因此政府后來下令再也不許在環路內建超高樓了。如今,巴黎市區內只有這么一幢超高樓孤單地立著。格利博達還認為,策略一點的辦法就是在老城區建設盡量與城區整體風格相近的建筑,或者少建建筑,越往外可以建越多新建筑,這樣逐漸過渡到周邊。采用如此方式,保護老城區和建設新區域就不會太矛盾。
關于新區域建設,格利博達還認為,目前不少中國城市居民開始往郊區遷移,西方國家也曾走過這樣一條路。但是在城郊居民區建設中,西方國家的“水泥森林”型社區留下了許多社會問題。以巴黎為例,一些城郊居民區犯罪率常年居高不下,專家深入分析認為,那里的年輕人常年處于枯燥而毫無生氣的“水泥森林”中,容易出現緊張和暴力傾向,這是年輕人犯罪的誘發因素。
“因此應留出公共的‘綠色空間’,也就是說綠化的、公眾可以相互溝通的人性化地區。”格利博達說。公共游泳池、小花園、青少年活動設施等可供居民交流的場所都可以成為這樣的空間,而不需要興建什么大型游樂設施。在這樣的空間,年輕人感受到生活|考試|大|的情趣,尤其是與人交流的樂趣,這樣就不會無所事事甚至出現暴力傾向,這種“綠色空間”是一個城郊居民區的靈魂。
法國的經驗也表明,對于一個社區來說,建設“綠色空間”并不需要額外花費,關鍵是設計人員是否將這一點考慮進去,并懂得一點心理學。同樣道理,中央商業區(CBD)的規劃也不應該忽視“綠色空間”,這樣員工才不會過度緊張和疲勞,導致工作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