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約化、持續性的大學校園規劃設計。
?。?3 構筑校園特色空間
(1)“一帶、二片、三軸”的空間結構
根據現狀基地呈斜長形的特點,為了既滿足校園建筑的良好朝向,又能夠形成良好的建筑界面,規劃在校園內部利用四條縱向通道來組織校園的建筑群,形成“一帶、二片、三軸”的校園主要空間結構。
一帶:主要位于校區中部,結合主入口設置校園綠化共享區,共享區與體育場相連,形成以綠化和水體為主的共享生態帶。
二片:東西兩片教學生活樓群每組建筑樓群包括教學建筑和學生生活建筑兩部分,各自形成相對獨立的教學單元,最大限度地保證教學區與生活區的接觸面,布局有機。
三軸:“一橫兩縱”的三條聯系軸橫向聯系軸主要溝通教學區與學生生活區以及兩片學生生活區之間的聯系;兩條縱向的聯系軸主要與學校主教學建筑相結合。三條軸線聯系校區各功能片區,構筑校區主要的交往空間。
?。ǎ玻┚W絡化的建筑群
良好的朝向、有序的布局、完整的界面三者共同形成的網絡化的建筑組群,它營造了富有特色的校園肌理。
?。ǎ常┤诵曰男@
規劃摒棄了新校園建設大而奢華的俗套,追求校園內合理的尺度,變化的空間,人性的場所。
人性化的校園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營造親切宜人的校園環境,通過空間、景觀、軸線等手段營造。規劃利用校園主要建筑組群的圍合,形成貫穿校園南北的開敞主空間,主空間北與主入口相連,南與方山景區相通,形式活潑,景園一氣。圍繞著開敞主空間形成一橫二縱的聯系軸,依托聯系軸,形成校園主要交往空間。在交往空間的周邊,結合軸線的節點,設置圖書館、行政樓、現代教育中心、學生活動中心四個標志性建筑,界定校園內的空間景觀高潮。
簡潔素雅的校園建筑意在不追求建筑的新奇和時尚,而是以一種淡雅、平實的手法來表現其文化品位和穩健的風格,體現建筑的生命力。
3、持續性的校園發展建設
?。?1 分期建設的滾動性
規劃從北向南將新校區的建設分為三期滾動建設,各功能區同擴同建,建設規模可與招生規模相對應,循序漸進、步步為營。同時,每一期建設都包含教學、宿舍、運動場地三個校園最核心的三要素,做到校園建設階段的完整性。
3.2 應對汽車時代的適應性
規劃根據不同的車流采取不同的導向措施:對于學生車流,規劃結合學生生活區設置兩個單獨出入口,并在學生宿舍設置集中地下車庫,滿足學生停車需要;對于教師用車流,規劃圍繞校園主環路,結合教學樓底層架空停車,采取分散布點的方式,方便教師使用;對于外來車流,規劃在校前區設置集中地面停車,避免機動車進入校園內部。同時對外聯系緊密的部門設置在出入口附近,方便出入。
3.3 建筑組群內部的可生長性
每一組建筑群采取典型化的標準建筑單元,結合辦學規模要求,具有可生長性,能主動適應現代辦學的靈活性。
?。?、規劃實施效果
新校區2002年10月開始建設,校園一期工程已經完成,建成各類建筑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包括教學、學生生活、體育運動三大功能區,布局緊湊,校園建設具有一定的完整性,體現了規劃的持續性。進入該校園看到的是清新雅致的校園景觀。校園整體形象簡潔素雅,校園風格協調統一,置身于校園之中,建筑整齊有序、空間尺度宜人而富有變化,集聚的開敞空間和緊湊的建筑組群空間相得益彰,體現了校園的集約化。
通過對在校學生的調查認為,學生生活便利,各項設施布置合理。一個實用、淳樸、人性、可持續的江蘇商業管理干部學院江寧新校區正成為江寧大學城入口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