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泡沫,已經成為擺在市場面前的一個大問號。
2009年房產政策調控,主要集中在對于房價影響間接的土地方面,政策傳達到終端銷售仍需要一個過程,對房價影響太間接。
而面對房價泡沫滋生的現狀,2010年,決策層是否下決心擠壓房價泡沫、將如何擠壓房價泡沫,成為這個新年開始最大的焦點,而相關政策的出臺又成了擺在決策層面前的頭號難題。
在寬松的政策環境下,2009年的房價,猶如脫韁野馬,一路創下新高,直至年底,攀登至歷史最高點。
然而房地產輝煌的背后,卻纏繞著一身的麻煩。在2009年,一線城市房價上漲了50%以上,而在《福布斯》雜志最近公布的世界七大近在眼前的金融泡沫中,中國的房地產排在第二位,房地產泡沫已成為中國必須面對的嚴峻問題。臨近2010年,政策突然翻臉收緊,在這種利空預期下,泡沫在2010年是否會被擠破、相關政策如何出臺成為一個新年謎題。
關鍵詞:地王泡沫恐慌性
2008年房地產行業的熊市特征已經被完全洗凈,在2009年再次上演了牛市的瘋狂。
年初,北京市建委等9部門聯合發布“15條救市新政”,被潘石屹稱為“政府送給北京購房者、房地產企業一個牛年春節大禮包”。從此為起點,2008年被壓抑的購房需求逐漸釋放出來,北京房地產市場率先復蘇。全國各地的房地產市場也相繼走出一波“小陽春”的行情。
我愛我家控股副總裁胡景暉告訴記者,2009年樓市的火爆主要是在寬松的政策環境下發生的,為了刺激經濟,低利率和低稅費已經達到了歷史最低點。而另一方面,2008年被抑制的需求在2009年得到了集中釋放,而為了趕樓市優惠政策的末班車,一些恐慌性需求入市,透支了2010年的部分需求,這三年需求在2009年集中入市,加劇供不應求局面,成交量創新高的同時,也推高了房價。
而隨著巨量信貸潛入樓市,房地產的虛火燒得更旺,并漸漸傳導至土地市場。從5月富力拿下當時北京的單價地王開始,一線城市地王爭奪戰打響。而在這場戰爭中,拿地王者又以國企背景企業最為耀眼。從5月開始的半年時間里,保利、綠地、各地城建集團、中海集體亮相土地市場。
而在CRIC上市慶典上,中房協秘書長朱中一曾向記者表示,通脹預期造成保值增值需求資金來樓市避險,開發商銷售回籠好而不急于銷售,以及地王的出現,都客觀上助推了房價的提高。
而實際上,房價的無休止上漲,已經使房屋的價格遠遠超過其價值,并出現了恐慌性購房行為。日前,萬科董事長王石也表示,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產生泡沫,并且這個泡沫終將破裂,而萬科為此已經提前準備。
土地政策難擠房價泡沫
與“泡沫”一樣,“地王”是2009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成為決策層調控的首個目標。
從2009年8月起,國土部等相關部門就出臺一系列土地政策,調控緊緊圍繞地王和打擊囤地。12月17日,財政部等五部門出臺開發商土地出讓金首付比例提高到50%政策,更是提高了土地的購買門檻;而為進一步打擊囤地,12月23日,國土部掛牌督辦9省18宗房地產開發閑置土地,動作頻頻,使得2009年成為土地調控年。
然而,在現今土地財政主導的地方財政體系中,地方政府是否能向開發商動刀?
一位開發商向記者表示,二、三線城市拿地后,余款拖著不交,地方政府也不會強制要求交或者收回土地。而2009年良好的銷售回款,讓開發商手里并不缺錢,地王現象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也讓地方政府更維護開發商。”一位土地專家向記者表示,在政策執行上會對中央政策有抵觸。
事實上,開發商不差錢的現狀,讓這些關于土地的政策,似乎有些不痛不癢。一位大型開發商向記者表示,國土部的“新政”對于大型開發商影響不大,從2009年5月份起,北京國土部門其實早已悄然提高了買地門檻,要求北京所有項目土地款要在1個月內交清,而北京也沒有聽說哪個項目拖欠了土地出讓金。
據該人士介紹,土地出讓金首付比例的提高,對大型企業影響很小,將限制中小企業進入土地市場競爭,從購買土地這個市場,開發商已經加速洗牌,而中小企業在拿地上資金比不過大企業,難以拿到土地的企業正在逐步淡出房地產行業。
房價越來越高,在地價與房價的爭論成為一個社會話題之后,決策層出臺一系列土地政策,將對2010年房價產生什么影響尚不得而知。
對此,上述土地專家表示,由于地方政府的阻撓,預計通過土地政策來控制房價的效果不樂觀。國家目前出臺了很多政策,大多是關于土地的,比如打擊囤地、加大土地供應,從而增加房子供應,這需要一個過程,這對于房價的影響太間接。更直接的政策在于稅收和信貸政策。
二套房政策或細化
一系列關于土地的相關政策出臺,使得2009年房產政策調控主要集中土地方面。而臨近年終,政策終于直接指向了二手房的稅收政策,向泡沫開刀。
12月23日,財政部、國稅總局發布細化的二手房營業稅政策,規定自2010年元旦起,個人將購買不足5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按差額征收營業稅。
對此,胡景暉表示,該政策運用技術手段區別對待改善型置業和投資、投機需求,支持居民正常的自住和改善型需求。但政策效力只能影響第一季度,從以往經驗來看,單單依靠交易環節的稅收調控并不能真正實現抑制房價上漲、控制投機的初衷,若無其他調控措施跟進,此后的二手房市場或將繼續量價齊升。
然而,作為樓市風向標、對于房價泡沫影響最直接的二套房新政還沒有浮出。
對此,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表示,二套房政策從2007年9月開始執行,但2009年在信貸寬松支持購房的環境下,銀行對于二套房的執行力度不大,導致了投機性需求也進入樓市,過多資金流入樓市,催生了房地產泡沫。
12月18日,住建部部長姜偉新表示,在繼續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費的同時,更加嚴格二套房信貸管理,嚴格二套房認定標準,抑制投資和投機性購房。這也被業內認為是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監管層釋放的二套房收緊信號。
而是否會有新的房貸政策出臺,胡景暉認為,從政策調控的路徑可以看出,既要鼓勵自住型的剛性和改善性需求,又要堵住投資性需求不進入樓市。如何去細分和精準化定位自住型需求是一個難題,將考驗決策層的智慧。
而業內認為,稅收政策都出了差別化的細則,房貸政策特別是二套房政策可能會有更細化的政策出臺,這樣才能管住樓市泡沫。
2010年房價面臨回調
刺激經濟的天量信貸,在實體經濟沒有恢復之前,資金都跑到了房地產來避險,信貸的放松推高了資產價格。
2009年的新增信貸規模約為9.7萬億元,在11月的一次公開亮相中,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2010年肯定會減少,新增信貸預計在6萬億-7萬億元。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發展戰略處處長高輝清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隨著世界經濟的恢復和我國出口的轉好,資金將轉移到實體經濟,進入房地產市場的資金將減少。另一方面,房價已上漲到歷史最高點,當風險大于機遇時,投機者也會選擇從房地產市場逃離。信貸的減少和資金的轉移,將使房價面臨調整。
2009年的樓市,在寬松的政策和信貸環境下,上演了瘋狂的一幕。而這兩項利好,將在2010年發生調整,房價再一次面臨調控而回調的考驗。
而顧云昌認為,2010年持續適度寬松的政策將保持房價的穩定,我國經濟正從低谷走向繁榮,房價目前還處于上升通道,房價再暴跌的可能性很小。而隨著實體經濟的恢復和收入的增加,房價保持穩定或調整,其也是擠壓房地產泡沫的過程。采集者退散
而一旦房價回調,開發商“不差錢”能維持多久呢?上述開發商向記者表示,地價過高,如果沒有高房價維持,開發的風險也將加大,從而不得不面臨推遲開發的命運。
另一方面,開發商融資的主要渠道也在收緊。目前已有多家銀行將開發商地產項目自有資本金比例提高至40%、50%,而2010年的新增信貸規模也下降。
胡景暉表示,2010年信貸收緊,不光使購房者購買力下降,也將使部分開發商資金緊張開始出現打折售房。房價上漲過高的城市,會出現房價的回調。預計一季度交易清淡,經歷一手房調整后,二手房也將跟著降。
2009年遺留的房價和地價問題,正成為2010年擺在決策層面前的一個羅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