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環境影響效益評價
(一)工程項目環境影響效益評價
工程項目環境影響效益,是指并未采取任何環境保護措施,由工程本身固有的特性所引發的效益。在工程項目的主體工程投資中并沒有考慮這些效益,也不屬主體工程功能的范疇,只是在客觀上對環境產生有利的作用。
1.水電工程尾水供水環境效益
水利水電工程的興建,使得壩下河道水情發生變化,洪峰流量降低,而枯水期流量增。特別是對于某些中、小型水電工程,對下游河水,工程建設前、后影響較。在天然狀態下的下游河道,枯水期供水量不足,常常引起工、農業用水爭水現象;而在豐水期,則量水流失,不能利用。水電工程建成后,由于水庫的調節作用,客觀上減緩了下游供水部門的缺水矛盾,同時提高了供水部門的收益,這種增收,應歸功于上游水電工程的興建。包括灌溉供水效益和工業供水效益,又分為增加供水量的效益和水質改善的效益。
2.漁業經濟效益
水庫工程及其它有利于水產養殖的工程,都可獲得漁業經濟效益。水庫工程,是為實現其它目的而建設的,不包括以發展漁業為目的的工程。這種經濟效益,是主體工程所賦予的。水庫蓄水,擴了水面積,水深增加,提供了充足的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漁產量以水面面積的倍數增加;另一方面,水庫的生物量高于天然河道的生物量,即漁產力也將比天然河道高。兩者作用的結果,水庫的漁產量將明顯增加,從而產生相應的效益。
3.旅游經濟效益
許多并非以旅游為目的的建設項目,卻能產生明顯的旅游經濟效益。一般采用旅游費用法和旅游日價值法進行測算。
4.替代工程環境效益
某一項工程建設,或某一種生產工藝的改善,都同時存在另一項或多項替代工程(或項目)。如電鍍工藝中的低鉻鍍液、機械零件的電泳漆工藝及其它變為輕污染或無污染的技改項目,都是比較先進 (對環境影響而言)的生產工藝。而在它們進行技改之前,都存在高濃度含鉻廢液及漆液的老生產工藝,雖然它們所生產的產品沒有改變,但由于兩者的工藝路線不同,引起環境的污染程度也不同。我們把技改前的工藝路線方案,稱為替代方案,或叫替代工程。而替代工程的環境影響總經濟損失與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總經濟損失之差,可作為擬建項目環境效益的測算依據。
5.洪水泛濫土壤增肥的經濟效益
工程項目造成的洪災雖然能給農作物帶來淹沒損失,但同時農田受洪水淹沒以后,還可使其土壤肥力增加,農作物增產而獲得效益。其效益計算,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代表性地區,將洪災后次年(不再有洪災發生的年份)的農作物產量與災前一年的產量比較,當灌溉及其它農業技術措施均相同時,洪災后一年和前一年的產量差值,即為洪災引起土壤增肥所獲得的增產效益。
(二)環保措施工程的效益評價
環保措施就是為了減少工程對環境的經濟損失而采取的工程措施。一般的污染型工程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多以損失為主。而這種經濟損失,只有用產品的銷售效益或社會效益才能加以補償。并且,前述的環境經濟損失,系指受工程污染物(或破壞性因素)對環境造成污染(或破壞)而引起的,也是在沒有采取任何防治(或保護)措施的情況下而發生的。實際上,對環境有較影響的工程,按照有關法規,不可能不采取任何措施,而讓其任意排放。所以,產生的實際環境影響經濟損失,要比前述的計算結&&果小得多。采取措施后的環境影響效益,應為采取措施前、后損失之差值。
工程對環境影響的形式,有污染型和破壞型之分。工程項目所采用的環保措施,包含治理、預防和保護等各種措施。在具體評價中,應結合排水、排澇、水土保持、水質保護、氣保護、防止誘發地震、野生動植物環境保護、文物古跡保護、礦藏保護、噪音防治、人群健康保護等各種環保措施的特點,分別評價其環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