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9-30 共3頁
合同管理:淺談國際工程管理之合同管理
引言:
大量的國際工程項目管理實踐表明,合同管理是整個國際工程管理模塊的核心。所有的國際工程項目管理工作都是圍繞著如何圓滿地完成合同而展開。合同管理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著項目的成敗,決定著業主與承包商“雙贏”的合同目標能否實現。合同管理因其自身特點而與其他諸如進度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等項目管理子模塊有所不同,這表現在:
第一,合同管理強調全過程管理。即從最初業主與承包商的商務接洽、投標報價、合同簽訂、合同實施到最后項目完成之后合同文件歸檔為止,合同管理滲透到項目進程的各個階段;
第二,合同管理強調全員管理。以EPC總承包合同為例,其涉及設計管理、采購管理、施工管理、開車管理、培訓管理等項目實施的方方面面。合同管理的參與人并非僅限于合同管理部門,而囊括了所有的項目參與人。也正因為如此,合同管理成為包含內容最為復雜的項目管理子模塊。除了處理項目各階段形成的合同文件、應對各種由于變更、索賠、分包等發生的合同事件之外,還要涉及內部與外部多層次、多角度上的協調管理。那么,對一個國際工程承包商而言,如何能夠獲得高效的合同管理,結合工作實踐,筆者以EPC承包商的角度,欲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以初步探討:
一、合同商簽之前的管理工作:
在進入合同正式簽訂之前,業主與承包商往往要歷經“一系列的程序”才能站在合同商簽的起點上。最初,根據業主的要求,承包商會以建議書、報價書的形式向業主提交反映承包商項目意圖的書面文件。業主也會就此階段其最為關心的問題,如技術是否先進、工藝是否成熟、產品指標及消耗指標等主要經濟指標是否能滿足要求、是否環保等等技術性問題與承包商進行交流及溝通。一般在業主對承包商的技術建議書表示出滿意之后,雙方更多的就工作范圍、工期、價格以及支付等等商務議題進行磋商。經過多次澄清、商討之后,雙方就項目的主要關鍵性問題達成共識,就開始進入合同商簽階段了。在此過程中,承包商合同管理的工作就是要認真編制好技術建議書和商務報價書,及時地將雙方交流的結果以備忘錄的形式記錄下來,這些書面的文件均將成為編制合同的基礎性文件,特別是承包商獲得業主認可的最終版的建議書及報價書,這些文件將直接成為正式的合同文件。
合同文件的編制權至關重要。在很多情況下,特別是業主來自發展中國家或周邊的欠發達國家,承包商均可爭取到合同的編制權。雖然合同草稿還要經雙方的協商、談判之后才能最終定稿,但承包商可利用起草合同來“先入為主”巧妙地為自己增利避害,規避風險。例如,承包商可利用“先重后輕”“早收錢”的付款條件,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使得自己的現金流量處于或長時間處于負值狀態,以減少自己的資金壓力及融資成本。又如,避免采用一攬子固定價合同,設置調價公式及條款,并加大調價范圍,以規避因通貨膨脹、業主所在國政策改變等因素帶來的風險。再如,設置風險條款,加大對不可抗力的定義范圍等等。當然承包商在編制合同時,還要注意滿足用詞嚴謹、條款嚴密、完整等基本要求,可參考FIDIC 或ICE等權威機構推薦的合同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