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管理-2
一、主要內容
1、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的比較方法。
2、設備工程工程的進度控制。
二、相關重點:
1.雙代號(含雙代號時標網絡)和單代號網絡圖時間參數的計算與分析。
2.工期優化、工期一費用優化。
3.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的比較方法。
4.設備監理工程師進度管理的工作內容。
內容講解
第四章設備進度比較和控制方法
第一節,進度控制的基礎理論
一、設備工程進度控制過程
(一)動態進度控制原理
在設備工程進度計劃的實施中,動態進度控制過程如圖4-1所示。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PDCA動態循環過程,即制定進度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糾偏(Act)。在設備工程進度計劃編制階段體現了設備監理工程師對進度計劃進行預測的作用,進度計劃監測與調整階段體現設備監理工程師對進度計劃執行的控制作用。

圖4-l 進度控制的動態循環過程
(二)動態進度控制內容
有效控制建設速度,就必須對各階段可能影響工程進度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進行預測和分析(風險管理),制定可行的設備工程進度計劃和風險管理計劃,做到事前控制;
同時,在執行計劃過程中,進行實時監測,做到事中控制;
在出現進度偏差時,及時作出調整決策,使不利因素對設備工程進度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并最終實現進度總目標,達到事后控制的目的。
第二節進度計劃監測和調整
一、進度監測的系統過程
在設備工程實施過程中,要求設備監理工程師定期對進度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一)進度監測系統
在設備工程進度監測過程中,一旦發現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不符,即出現進度偏差時,進度控制人員必須認真尋找產生進度偏差的原因,分析進度偏差對后續工作產生的影響,并在必要時采取措施對進度進行調整,以確保進度目標的實現。
(二)設備工程進度監測系統工作內容
1 實際進度數據采集系統
2 數據處理
3 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對比分析
當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產生偏差時,可按下列步驟對偏差的影響程度進行分析,對是否需要調整進度計劃作出決策。
(1)分析產生進度偏差的原因
(2)分析偏差對后續工作及總工期的影響
當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出現偏差時,在作必要的調整之前,需要分析由此產生的影響。
其對后續工作及總工期的影響分為如下三種情況:
①Δ≤FF對后續工作和總工期沒有影響;
②FF<Δ≤TF對后續工作有影響,但不影響總工期;
③Δ>TF對后續工作和總工期均有影響。
后兩種情況會影響到關鍵進度控制點(即里程碑事件),可能會導致索賠事件的發生。
如果后續工作由某一分包單位實施,則會對分包單位帶來經濟損失。因此,改變關鍵控制點的時間往往會導致受到影響的后續分包單位提出索賠。
二、進度調整的系統過程
(一)進度調整系統
通過將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進行對比,發現偏差并確定需要調整進度計劃時,可進入進度調整系統,在對調整進度計劃的限制因素分析后,作出及時、經濟以及可行的調整決策,更新進度計劃,并進入進度監測系統以保證按更新后的進度計劃執行。進度調整系統如圖:

設備工程進度調整系統
(二)進度計劃調整方法
應以關鍵控制點以及總工期允許變化的范圍作為限制條件,對原進度計劃進行調整。在實施調整后的進度計劃的過程中,設備監理工程師應采取相應的組織、技術、經濟和合同措施,協調各承包商的進度,以保證最終進度目標的實現。
歸納起來,進度調整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兩種。
1 改變工作間的邏輯關系
此種方式主要是通過改變關鍵線路上各工作間的先后順序及邏輯關系來實現縮短工期的目的。尤其是在設備的采購和安裝過程中,由于受資金或消耗性材料及安裝人員和工具的限制,通過調整各工作間的先后順序及邏輯關系來縮短工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若原始進度計劃按比較保守的方式編制,各項工作按順序實施,即某項工作結束后,另一項工作才開始,那么,只要通過改變工作間的邏輯關系,即將順序實施的關系改變為相互間搭接關系,便可達到縮短工期的目的。采取此種方式進行調整時,由于增加了各工作間的相互搭接時間,因而進度控制顯得更加重要,實施中必須做好協調工作。
2 改變關鍵工作的持續時間
此種方式與前述方式不同,它主要著眼于關鍵線路上各工作本身的調整,工作間的邏輯關系并不發生變化。
例如,在設備工程進度拖延的情況下,為了加快進度,通常是壓縮關鍵線路上有關工作的持續時間,也就是通過增加相應的資源來達到加快進度的目的。此種調整方式通常可在網絡上直接進行。
其調整方法視限制條件對后續工作的影響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一般可考慮以下三種情況。
①網絡圖中某項工作進度拖延,但拖延的時間在該項工作的總時差范圍內,自由時差以外,即
FF<Δ≤TF
根據前述內容可知,這一拖延并不會對工期產生影響,而只對后續工作產生影響。因此,在進行調整前,需確定后續工作允許拖延的時間限制,并以此作為進度調整的限制條件。
這個限制條件的確定有時是很復雜的,特別是當后續工作由多個平行的分包單位負責實施時更是如此。后續工作在時間上產生的任何變化都可能使合同不能正常履行,導致受損失的一方提出索賠。例如,在進度實施過程中,如果設計單位拖延了交圖時間,并且對后續制造和安裝階段產生了影響。由于推遲交圖而造成后續工作暫停,這就意味著承包商的人力和機具的窩工與浪費,從而增加制造或服務成本。既然承包商有責任按合同規定的價格和按規定的時間完成制造或安裝任務,他就有權利根據合同向業主索取補償。正因為如此,尋找合理的調整方案,把對后續工作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是設備監理工程師的一項重要工作。
②網絡圖中某項工作進度拖延,但拖延的時間超過了該項工作的總時差。即
Δ>TF
這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該項工作處于關鍵線路上(即TF=0),另一種情況是此項工作處在非關鍵線路上,但拖延的時間超過了總時差(即TF≠0)。但無論哪種情況均會對后續工作及工期產生影響,其進度的調整方法又可分為以下兩種情況來討論。
a.設備工程工期不允許拖延。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采取縮短關鍵線路上后續工作的持續時間以保證工期目標的實現。
b.設備工程工期允許拖延的時間有限。在有的情況下,工期雖然允許拖延,但拖延的時間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進度拖延的時間超過了此限制,也需要對網絡進行調整,以便滿足要求。
具體的調整方法是,以工期的限制時間作為規定工期,并對還未實施的網絡進行工期—費用優化,即通過壓縮網絡圖中某些工作的持續時間,使總工期滿足規定工期的要求。具體步驟如下:
a.化簡網絡圖,去掉已經執行的部分,以進度檢查日期為開始節點,并將實際數據代入;
b.以簡化的網絡圖及代入的實際數據為基礎,計算各工作最早開始時間;
c.以總工期允許拖延的極限時間作為完成時間計算各工作最遲開始時間。
上面所提到的兩種進度調整方式,均是以工期為限制條件來進行的。值得注意的是,當出現某工作拖延的時間超過其總時差(即Δ>TF)而對進度計劃進行調整時,除需考慮設備工程總工期的限制條件外,還應考慮網絡圖中該工作的一些后續工作在時間上是否也有限制條件。在這類網絡圖中,一些后續工作也許就是一些獨立的合同,時間上的任何拖延,都會帶來協調上的麻煩或者引起索賠。因此,當遇到網絡圖中某些后續工作對時間的拖延有限制時,可以以此作為條件,并按前述方法進行調整。
3 網絡計劃中某項工作的進度超前
編制網絡進度計劃主要是為了實現對設備工程的目標控制,而設備工程進度目標的確定是綜合考慮了質量目標、費用目標等最終優化確定的,其最終目的是實現設備工程資源配置合理化,進而實現資金價值的最大化。如果某項工作的實際進度超前于計劃進度,可能會打亂設備工程資源(人、材料、設備等)的合理安排,導致不合理的工期和資源浪費,因此也是一種進度失控。
當發生進度超前的情況時,設備監理工程師應綜合分析進度超前對后續工作產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并應與設備工程相關各方進行協商,商定合理的進度調整方案,確保順利實現工期目標和設備工程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