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質量為本,樹立新的統計數據質量觀理念
對數據質量評估判斷標準的思維要從狹義轉向廣義,要從過去的只重視搜集生產轉為生產和營銷并重的觀念。要從過去單純注重提高數據準確性和及時性,擴展到提高數據的時效性、科學性多維的質量內涵,要從過去工作重點是收集上報搞準統計數據的工作思維中解脫出來,既要抓數據的準確性,又要做好解讀統計數據,開發統計分析研究成果。逐漸把滿足用戶需求的程度作為評價數據質量的標準。以新理念來確立新思路,制定新措施,開拓新局面。
2、集中采集,建立科學合理的統計分工設計
為克服“條條”和“塊塊”重復統計,數出多門,口徑不一,統計渠道不暢等原因而導致的數據質量問題,應當改革基層統計數據的收集渠道,集中采集,各取所需,合理劃分統計業務,即量而具體的部門統計業務和報表由各業務主管部門和企、事業及鄉鎮的統計機構來完成,統計部門不再面向基層收取統計數據,只對上述各部門搜集、加工后的數據,進行收集、匯總、整理、分析、監督、上報等工作。這樣才能把政府統計部門從繁瑣的具體數據中解脫出來,集中于統計數據質量的提高,同時可以抽出更多精力專門執法。
3、深化改革,加強統計工作的組織領導與支持力度
統計單位負責人要進一步加強對統計工作的組織領導與支持力度,加強對統計工作的領導和管理,提高對統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對統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落到實處,為統計人員及統計工作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確保統計人員的配備與落實,把素質高、責任心強、熟悉業務的同志,特別是從事過這項工作的人員安排到統計崗位上,對兼職過多的統計人員給予適當減負,對落后的設備予以更新;要確保統計工作任務的落實,建立完善的統計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勵機制,規范各項統計工作,充分調動統計人員積極性、能動性,達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統計工作質量的目的。要按照現代企業的管理要求,及時組織安排建立統計臺帳,及時完成統計報表資料收集、填寫與報送工作,要保證統計報表數據質量。
4、提升素質,加強統計隊伍建設
要著手培養和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素質,采取定期培訓或考核的辦法不斷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使他們熟練掌握統計新知識、新方法,特別是現代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技能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并做到培訓教育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不斷提高統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同時,加強統計職業道德建設,樹立行業職業道德的優秀典型,弘揚務實求真、忠于職守的精神。同時,也可探索建立對統計人員的適當的激勵機制。
5、強化意識,加強統計法制宣傳和執法力度
一方面要健全統計法制,充分發揮統計法律、法規的作用,增強《統計法》的可操作性,全方位加統計執法檢查力度,努力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加對統計制度的研究和改革力度。在提高全社會對統計的認同意識,特別是提高政府、企業領導干部對統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力提高統計服務水平的同時, 要加統計稽查力度,加強統計監督職能,強化執法手段和執法措施,真正做到依法治統和依法興統。另一方面,要加強全民統計意識教育。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全民統計意識教育,樹立誠信統計理念。開展全民統計意識教育要從小學生抓起,在全社會營造每個調查對象自覺遵守統計法、自覺履行統計義務的良好氛圍。
6、方式多樣,采用豐富的統計調查方法和手段
科學可行的統計調查方法制度是保證和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的關鍵。為了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應該豐富統計調查方法、手段,力推廣和強化采用不同調查方法,開展靈活多樣的非全面調查,做到全面統計、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和重點調查結合運用,以適應不同層次的需求。如當前可適當增加反映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節能降耗、文化產業、新興產業等相關的統計指標。
7、科學評估,建立完善的統計數據質量評估體系
統計數據質量的監控與評估是一項復雜的、長期的系統工程,建立健全完善的統計數據質量管理體系,有利于提高統計數據的完整性和透明度,確保統計數據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