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土地勘測定界技術報告
勘測定界最后成果體現于技術報告書。技術報告書內容有勘測定界技術說明、勘測定界表、勘測面積表、土地分類面積表、界址點坐標成果表、界址點點之記和用地地理位置圖。將上述內容按目錄、表格、說明、略圖等裝訂成冊。報告書的封面要標明用地單位、用地項目名稱、勘測定界單位、日期、報告編號等要素,其中編號采用“年份一份數”的形式,以便于成果的歸檔、整理。
(一)勘測定界技術說明
在勘測定界技術說明中應包括項目概述、勘測定界依據、施測單位及日期、勘測定界工作情況等內容。
勘測定界工作情況主要包括:外業調查情況、外業測量情況、內業工作情況及相關說明。外業調查情況包括權屬調查情況和地類調查情況。權屬調查情況包括權屬調查前的組織準備情況、工作底圖的選擇、工作程序和方法以及權屬爭議的處理方法等;地類調查情況包括地類界線、地類的調查、轉繪方法以及基本農田界線和農用地轉用范圍界線的調繪等情況。
外業測量情況包括測區基本情況、勘測定界坐標系統的選擇、平面控制的布設形式;導線的長度;導線點的個數;放樣方法;界址樁的設置;采用的測量儀器等。
內業工作情況包括面積量算及匯總、編繪勘測定界圖等情況。
相關說明包括界址點編號方法、地類代碼的對照以及本項目的綜合評述等。
(二)勘測定界表
勘測定界表主要填寫內容:用地單位名稱及經辦人、單位地址及主管部門、土地座落及用途、相關文件、圖幅號、勘測定界單位的簽注。勘測定界單位主管領導、項目負責人及審核人應在勘測定界表簽字。
(三)勘測定界面積表和土地分類面積表
勘測定界面積表是集中反映用地形式、用地數量的成果表。
地勘測面積表填寫內容包括:申請用地占用的集體土地及國有地的總面積;申請用地占用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的總面積;征用集體土地的總面積、國有土地劃撥的總面積、代征的集體土地總面積、由用地單位申請用地
要作為規劃道路的總面積、臨時使用土地的總面積等。
土地分類明細表包括征用表和劃撥表。
土地分類明細表(征用表)主要反映集體土地所有者被征用的集體土地數量和類別的面積數據,采用三級土地分類。
土地分類明細表(劃撥表),主要反映用地范圍內占用國有土地的數量和土地類別,在此表中要準確填人各國有土地使用權單位(或個人)的名稱,面積計算結果應與國有土地使用權單位(或個人)土地登記中的數據進行檢核比較。
(四)用地地理位置圖
(五)界址點坐標成果
土地勘測定界面積量算時應該注意( )等基本點。
A.圖上面積量算要考慮圖紙變形的影響
B.圖上兩次獨立進行的面積量算較差限差:厶≤0.0003M√尸
C.幾何圖形法計算面積的誤差應滿足:A<2.04ml√戶
D.圖上面積量算應遵循分級量算,按比例平差,逐級匯總的原則
E.與實地相符的原則
題目:土地勘測定界面積量算時應該注意( )等基本點。
A.圖上面積量算要考慮圖紙變形的影響
B.圖上兩次獨立進行的面積量算較差限差:厶≤0.0003M√P
C.幾何圖形法計算面積的誤差應滿足:厶<2.04ml√P
D.圖上面積量算應遵循分級量算,按比例平差,逐級匯總的原則
E.與實地相符的原則
答案:(ABCD)
土地登記代理人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