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的整理與銜接
資料收集以后,應按城鎮土地利用現狀與潛力調查評價工作要求進行細致的分析和檢查。如:城鎮地籍調查的成果是否覆蓋整個評價區域、城鎮變更地籍調查是否及時更新、地籍圖是否標注建筑物樓層、地形地籍要素是否現狀等。通過分析檢查,對產生的問題制定解決的措施。
當城鎮地籍調查的成果不能覆蓋整個評價區域時,應收集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及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成果資料作為補充。因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圖與城鎮地籍圖的比例尺不同,舊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準與城鎮土地分類標準不同,利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時,應統一兩圖比例尺接邊,方法為:在研究區域范圍內按250米的倍數劃分數據集,得到研究區域內全部的1:500地籍圖圖號,設為集合A;區域內現有的全部l:500地籍圖圖號設為集合B;集合A與集合B的交匯區域即為研究區域內應該處理的l:500的地籍圖;集合A減去集合B得到集合C,即為研究區域內缺少的l:500地籍圖;將集合C的圖號進行變換,得到相應區域,并建立一個從土地利用分類到城鎮土地用途分類的轉換對應表,將可能用來補充城鎮地類圖的農村地類圖的代碼轉換為城鎮用途分類代碼。如:土地利用分類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澆地的地類代碼分別為ll、12、13,轉換為城鎮用途的水田.分類代碼統一為91;土地利用分類旱地的地類代碼為14,轉換為城鎮用途分類旱地,代碼統一為93。地類代碼轉換后,用城鎮的農用地(90)、其他用地(00)及無地類代碼的地塊形成的數據集做模版,切土地利用現狀圖,并將切出的地類圖編輯完善,補充更新到城鎮地類圖上。
城鎮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工作涉及的范圍廣、數據量,需要進行量的空間統計和分析,如果原來的GIS系統難以勝任,應選用更高級的GIS系統作為分析平臺,但必須實現兩個GIS平臺之間的無損數據轉換。
土地登記代理人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