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土地出讓逆向競價有無解決途徑?筆者認為,有!仍是通過“招拍掛”的形式,只不過競拍的不是土地而是房價,競價的方向是向下而不是上漲。
筆者的設想是,政府出讓一塊土地,確定其土地價格、起拍房價、容積率等,接受此標準的開發企業可以參與競拍。然后以起拍房價為基準,往下競價,哪個企業舉牌的房價最低,便可拿到該地塊的開發權。
以京漢道黃石路段的一塊50畝土地為例,當前每畝地價在2000萬左右,據此可確定該土地出讓價為10億元,周遍目前房價約為8500元/平方米,估計該地塊建成后該地塊成交均價將上漲至9000元/平方米,就以此價格為基準,開發商每次喊價降幅為50元/平方米,經過若干次的競價,報價最低的單位將獲得該地塊開發權。
當然,土地價格、起拍底價都應為專業人士評估所得,擁有一套完整的計算體系,筆者在此的推算只是為了把整個過程簡單呈現出來。
通過這個方式,可以最的壓縮開發企業的利潤,提高上市速度。對政府而言,雖然不可能再出現“地王之爭”,但至少保證了即得的土地收益,而且減緩了“地價”推高“房價”的速度;對購房者而言,自然是得到了最的實惠,不僅在開發商拿地之時便清楚地了解房價,而且再不會承受房價快速上漲之苦;對于開發企業而言,競爭力的體現就不僅僅在資金量上,更綜合了成本控制、建成速度等多方面因素,更有利于企業的競爭和發展。
最后認為,土地競拍出去以后,政府仍要對該項目的房價上漲幅度做一定程度的限制,否則仍會出現開盤之后,房價又如脫韁野馬一般迅速上揚。建議政府可以在競標之時,對項目的推盤次數和最高漲幅做出限制。
近年來的房價上漲有很的非理性因素存在,需要進行一定的控制。抑制房價,金融、稅收政策都在隔靴搔癢,其實真正的手段在于對土地的控制,以目前的政策來看,“面粉比面包貴”的局面實則是對目前土地政策最的諷刺。政府控制房價上漲的本意不錯,土地“招拍掛”更是件好事情,但是在沒有權衡清楚利益和效果的前提下,還真有可能把好心辦成了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