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0-01-14 共9頁
第九章所有權
第一節(jié)所有權的概念
我國《民法通則》第71條規(guī)定,“財產(chǎn)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chǎn)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我國《民法通則》以列舉的方式定義了所有權。
民事權利上的所有權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一、所有權的主體是所有人和除所有人以外的義務人
所有權的權利主體即所有權人是特定的。對所有權人來說,所有權人不需其他任何人的協(xié)助便可實現(xiàn)其對財產(chǎn)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所有權的義務主體是不特定的,即所有權法律關系中的義務人是除所有人以外的任何不特定的民事主體。所有權的義務人負有不作為的義務;未經(jīng)所有權人同意,不得對所有權人的財產(chǎn)進行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權是對世權。
二、所有權的客體僅限于有體物、特定物和獨立物
所有權的客體僅限于財物,而且該財物必須是有體物、特定物和獨立物。智力成果是知識產(chǎn)權的客體,權利人可以依法對智力成果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智力成果不是所有權的客體。另外,有價證券所代表的權利在實質上是所有權,但卻不能說有價證券是所有權的客體。
三、所有權的內容具有全面性和整體性
所有權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等各項權能。在這個意義上說,所有權是完全物權。與所有權相比,所有權以外的其他物權只具有所有權的一部分權能,因而屬于定限物權。雖然所有權對其客體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等各種支配權,但所有權并不是各種所有權的集合,而是由各種權能所派生的整體性權利。所有權和定限物權歸屬于同一人時,定限物權因混同而消滅。所有人將所有權的權能分離出去而由非所有人享有時,其實際掌握的所有權權能是不完整的,但所有人的所有權是完整的。
四、所有權具有永久性
所有權隨標的物的存在而存續(xù),不得預定所有權的存續(xù)期間。在這個意義上說,所有權是永久支配標的物的物權。所有人將所有權轉讓他人或拋棄而喪失所有權,是所有人行使所有權的結果。所有權具有永久性是與預定一定期限的定限物權相比較而言的。所有權可因標的物滅失和他人的取得時效而消滅。
第二節(jié)所有權的權能
所有權是所有人對所有物全面支配的權利。這種支配權常常表現(xiàn)為若干具體的形式;這些形式即為所有權的權能。所有權的權能包括積極權能和消極權能。所有權的積極權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所有權的消極權能是指排除他人的干涉。《民法通則》第七十一條是對所有權積極權能的規(guī)定。
一、占有
占有是指特定的所有人對標的物進行管領的事實。所有人對標的物的占有是行使物的支配權的基礎和條件。所有權觀念的變化使得這一權能失其原有的重要性,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占有權是所有權最基本的權能。由于占有的情況十分復雜,為保護所有人和占有人的利益,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將占有作了以下分類:
(一)所有人占有和非所有人占有
以占有的主體為標準,可將占有分為所有人占有和非所有人占有。所有人占有是指由所有人占有屬于自己的標的物;非所有人占有是指由所有人以外的人占有標的物。
(二)有權占有和無權占有
以占有人是否有權占有標的物,可將占有分為有權占有和無權占有。有權占有,是指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或合同約定而占有某標的物的權利。在此情況下對標的物進行占有的權利,稱為本權。如所有權和用益物權。在有本權情況下的占有,即為有權占有。無權占有,是指無本權的占有。
(三)善意占有和惡意占有
以非法占有人對占有的善意或惡意為標準,可以將占有分為善意占有和惡意占有。善意占有是指非法占有人在占有標的物時,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其占有是非法的。惡意占有是指非法占有人在占有標的物時,已經(jīng)知道或應當知道其占有是非法的。
區(qū)分善意占有和惡意占有的意義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占有人在購買他人無權處分的財產(chǎn)時是善意的,其占有該財產(chǎn)也是善意的,占有人可依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該財產(chǎn)的所有權;2)占有人基于將財產(chǎn)據(jù)為己有的意思,經(jīng)過法定的占有時效期間,其可依占有時效制度取得該財產(chǎn)的所有權;3)在不當?shù)美姆颠€上,善意占有人一般只返還現(xiàn)存的利益,不返還巳滅失的利益,而惡意占有人則應負賠償?shù)呢熑危?)在返還原物時,善意占有人可請求所有人返還其為保管、保存標的物所支付的費用,不返還在標的物上所獲得的掌息,惡意占有人無權請求所有人返還其支付的費用,但有返還在標的物上所獲擎息的費用的義務。
二、使用
使用,是指根據(jù)所有物的性質和用途,在不損毀所有物或變更其性質的情況下,為滿足生產(chǎn)和生活的需要而對所有物加以利用。例如,以房屋供自己居住,衣服供自己穿著。使用只為事實上的作用,而不涉及收取天然孳息。
使用權可以和所有權發(fā)生分離;非所有人可依法律規(guī)定或與所有人的約定取得物的使用權;如果使用人因使用不當而致使用物毀損滅失時,則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應當注意,要將作為所有權權能之一的使用權與作為他物權的使用權(如我國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區(qū)別開來。
三、收益
收益是指收取由原物產(chǎn)生出來的物質利益。所謂由原物產(chǎn)生出來的物質利益,是指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指因自然規(guī)律而由原物生產(chǎn)出來的或者以物的用途而收獲的物質利益。天然孳息也可以是人工的,但由人工產(chǎn)生的物質利益不是產(chǎn)生于對出產(chǎn)物的改造加工。法定孳息,是依法由法律關系產(chǎn)生的物質利益,如房屋租金、借貸利息。應當注意,法定孳息是由他人使用原物而產(chǎn)生的,自己利用財產(chǎn)獲得的收益和勞務報酬不屬于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未與原物分離之前,只能由原物所有人所有。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產(chǎn)生以后,如果法律或合同沒有特別規(guī)定,由原物所有人所有。如果原物已移轉占有,根據(jù)法律或合同的規(guī)定,孳息也可以由產(chǎn)生孳息時的合法占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