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9-12 共1頁
l.地籍在我國歷史悠久, 古代主要為政府登記土地作為( ) 的簿冊。
a.征收田賦依據
b.征稅登記
c.課稅對象
d.課稅對象登記
2.國家為取得有關地籍資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權屬、自然和經濟狀況, 采取的經濟、技術和法律措施中,( ) 是最重要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a.地籍調查
b.土地登記
c.土地統計
d.土地價值評估
3.確定土地產權的法律手段是 ( )。
a.權屬調查
b.土地登記
c.地籍測量
d.土地統計
4. 地籍調查的基本單元是( )。
a.地塊
b.縣
c.村和街道
d.宗地
5. 地籍的各個要素中, 最重要的要素是 ( ) 。
a.土地產權
b.土地價格
c.土地質量
d.土地用途
二、多項選擇題
l.地籍的特點包括 ( )
a.空間性
b.法律性
c.復雜性
d.連續性
e.精確性
2.地籍的演變經歷了( )。
a.稅收地籍
b.產權地籍
c.專題地籍
d.城鎮地籍
e.多用途地籍
3.地籍要素主要包括( )。
a.土地產權
b.土地數量
c.土地用途
d.土地位置
e.土地質量
4.地籍管理應遵循的原則有( ) 。
a.地籍管理必須有國家制度體系作為保障, 有序開展工作
b.保證地籍資料的連貫性、系統性和現勢性
c.保證地籍資料的可靠性和精確性
d.保證地籍資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
e.保證地籍管理制度的科學性、實效性
5.現階段我國地籍管理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 ( ) 。
a.土地權屬調查
b.gps 測量技術
c.土地登記
d.土地統計 e 地籍信息系統
答案:
一、 單選
1a、2a、3b、4d、5a
二、 多選
1abde、2abe、3abcde、4abcd、5acde
一、單項選擇題
1.土地權利的主體不包括是 ( ) 。
a.國有土地使用權人
b.集體土地使用權人
c.集體土地所有權人
d.國有土地所有權人
2.( ) 發布的《城鎮地籍調查規程》規定了《城鎮土地分類及含義》。
a.1984 年 8 月
b.1989 年 9 月
c.2001年 8 月
d.2002年1月
3.地籍測量不包括( )。
a.測定界址點位置
b.測繪地籍圖
c.繪制宗地圖
d.繪制宗地草圖
4.村莊初始地籍調查的范圍不包括 ( ) 。
a.城鎮郊區、集鎮、村莊用地
b.國有農、林、牧、漁場用地
c.建制鎮用地
d.農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非農業建筑用地
5.2001年全國土地分類體系基本框架中二級類有( ) 個。
a.8
b.10
c.15
d.24
二、多項選擇題
1.地籍調查按區域分為( )。
a.初始地籍調查
b.村莊地籍調查
c.變更地籍調查
d.城鎮地籍調查 e.建制鎮地籍調查
2.城鎮初始地籍調查的范圍包括( )。
a.城市
b.建制鎮
c.城鎮郊區
d.獨立工礦、企事業單位
e.集鎮
3.變更地籍調查的特點包括( )。
a.變更分散
b.發生頻繁
c.政策性強
d.任務緊急
e.精度要求低
4.我國目前主要是根據土地 ( )綜合分類
a.土地用途的差異
b.利用的方式
c.經營的特點
d.覆蓋的特征
e.土地的等級
5.制定初始地籍調查技術方案的提綱包括 ( ) 。
a.調查區域的基本情況
b.權屬調查方案
c.地籍測量技術設計
d.調查技術方案審批結果
e.調查應提交的成果
答案:
一、單選
1d、2b、3d、4c、5c
二、多選
1bd、2abd、3abcd、4abcd、5abce
單項選擇題
1.地籍在我國歷史悠久, 古代主要為政府登記土地作為( ) 的簿冊。
a.征收田賦依據
b.征稅登記
c.課稅對象
d.課稅對象登記
答案:a
解釋:地籍最初是為征稅而建立的記載土地的位置、界址、數量、質量、權屬、用途(地類)等狀況的田賦清冊和簿冊,其主要內容是應納稅的土地面積、土壤質量及土地稅額的登記。
地籍在我國歷史悠久,表現為歷代政府登記土地作為征收田賦依據的簿冊。公元前2100多年的夏禹時期,《禹貢篇》中記載,治理水患后,按土壤質地、水利條件將疆域土地劃分三等九級,作為繳納貢賦依據,這是我國最早地籍制度的記載。
2.國家對各項地籍管理工作所做的各項規范化政策、法律規定、稱( )。
a.地籍調查規程
b.土地登記規則
c.土地確權規定
d.地籍制度
答案:d
解釋:地籍制度是國家地籍工作的政策、法律規定,是實現地籍規范化、法律化、制度化的保證。
3.地籍管理是國家為獲得( )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
a.地籍圖片
b.地籍卡
c.地籍資料
d.地籍表冊
答案:c
解釋:地籍管理是國家為獲得地籍資料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F階段我國地籍管理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 土地權屬調查、地籍測量、土地登記、土地統計、地籍檔案與信息管理等。權屬調查和土地登記是地籍管理研究體系的主體內容。
4.確定土地產權的法律手段是 ( )。
a.權屬調查
b.土地登記
c.地籍測量
d.土地統計
答案:b
解釋:地籍是以土地產權的確立和調查作為學科的研究核心。地籍管理措施體系是土地管理的基礎與核心之一;土地登記是確定土地產權的法律手段,土地統計是合理組織土地利用、實施土地規劃的前提條件;所研究的地籍管理技術手段中地籍調查是土地調查重要環節,地籍信息系統是土地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5.地籍調查的基本單元是( )。
a.地塊
b.縣
c.村和街道
d.宗地
答案:d
6.地籍調查包括土地權屬調查和______兩部分工作。
a.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b.土地條件調查
c.地籍測量
d.土地登記
答案:c
解釋:地籍調查是指依照國家的規定,通過權屬調查和地籍測量,查清宗地的權屬、界址線、面積、用途和位置等情況,形成數據、圖件、表冊等調查資料,為土地注冊登記、核發證書提供依據的一項技術性工作。
7.全國土地利用現狀分類中一級地類共有______個。
a.10
b.6
c.8
d.7
答案:c
解釋:老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為8大類,新的為3大類(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
8.無灌溉設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種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地類應確定為( )。
a.旱地
b.水澆地
c.望天田
d.灌溉水田
答案:c
解釋:望天田指無灌溉工程設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以種植水稻、蓮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無灌溉設施的水旱輪作地;旱地指無灌溉設施,靠天然降水生長作物的耕地,包括沒有固定灌溉設施,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提示:注意對耕地中幾個概念的掌握。
9.初始權屬調查是調查人員對( )某一行政轄區內申請登記的全部宗地進行全面現場調查, 以核實宗地的權屬 , 確認宗地界址的實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狀況。
a.村及村以上
b.鄉及鄉以上
c.縣及縣以上
d.省及省以上
答案:c
解釋:初始權屬調查是初始地籍調查的重要程序,是調查人員對縣及縣以上某一行政轄區內申請登記的全部宗地進行全面現場調查,以核實宗地的權屬,確認宗地界址的實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狀況。
10.初始地籍調查時, 調查人員應將每一宗地勾繪到工作用圖上, 并對街道或地籍街坊按( ) 順序統一預編宗地號。
a.從西到東、從南到北
b.從東到西、從南到北
c.從東到西、從北到南
d.從西到東、從北到南
答案:d
解釋:地籍編號的一般方法,便于調查。同時應注意界址點的編號方法。
單項選擇題
1.下列( )內容不屬于初始地籍測量。
a.地籍平面控制測量
b.界址調查
c.面積量算
d.界址點測量 b
解釋:注意區分權屬調查和地籍測量。
2.地籍測量的核心是( )。
a.gps控制測量
b.面積匯總統計
c.地籍細部測量
d.繪制宗地圖 c
解釋:地籍細部測量是地籍測量的核心,地籍細部測量的內容包括測定界址點、測繪地籍圖、制作宗地圖和面積量算等內容。
3.地籍測量以測定( )為重點,實地無論有無明顯界線,都必須查明、測量界址點線并標定于地籍圖上。
a.宗地
b.界址
c.界址點
d.界址線 b
解釋:地籍測量是測繪技術與法律的綜合應用,它以測定界址為重點,無論有無明顯界線,測量時都必須查明、測量并標定于地籍圖上。
4.初始地籍測量是指在( )的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測繪工作。
a.初始權屬調查
b.初始面積量算
c.初始土地登記
d.初始土地統計 a
解釋:注意地籍調查的過程。
5.地籍測量與普通地形測量比較,不要重點測量的要素是( )。
a.重要地物
b.等高線
c.土地權屬界線
d.河流 b
解釋:地形測量是在工作范圍內測量某一時點的地物和地貌;地籍測量除測量地籍調查范圍內的地物外,還主要測量反映土地權屬的地籍要素,而反映地貌的高程等要素不是地籍測量的重點。
6.gps定位技術在測繪中已經得到應用和普及,近年來推出的載波相位差分技術,我們又稱為( )實時動態定位技術。
a.trk
b.rtk
c.ktr
d.tkr b
解釋:載波相位差分技術,又稱rtk(real time kinematic)實時動態定位技術。
7.當控制網外業觀測結束后,即可進行控制網平差計算工作,計算步驟為( )。
①坐標計算;②數據整理;③成果輸出;④邊長改化;⑤歸檔
a.②④①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④②①③⑤
d.①④③②⑤ a
解釋:成果先整理,后處理。
8.測定界址點的是地籍細部測量的核心工作,下列( )方法在測定界址點中不太采用。
a.極坐標法
b.距離交會法
c.角度交會法
d.gps法 d
解釋:gps法現在通常是用到地籍控制測量中。
9.《城鎮地籍調查規程》規定:解析法和勘丈法測定城鎮街坊外圍界址點及街坊內明顯的界址點位置時,界址點間距允許誤差、界址點與鄰近地物點距離允許誤差為( )厘米
a.±10
b.±5
c.±7.5
d.±15 a
解釋:注意區分臨街界址點與街坊內部界址點精度要求,同時注意區分中誤差和限差。
10.變更地籍測量宗地面積變更應當采取( )原則。
a.新計算值代替舊計算值
b.高精度代替低精度
c.產權人擇優原則
d.量算面積代替測量面積 b
解釋:注意變更地籍測量的目的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