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9-12 共1頁
1.地籍圖上表示建筑物時,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非永久性建筑物如棚、簡易房可舍去
b.附屬建筑物如不落地的陽臺、雨篷及臺階等可舍去
c.建筑物的細部如墻外磚柱等或較小的裝飾性細部可舍去
d.大單位大面積的臺階、有柱的雨篷可舍去
答案: d
解釋:地籍圖主要反映的是重要的地籍要素和重要的地物。
2.一般在地籍圖上不用注記的地籍號是( )。
a.區縣編號
b.街道號
c.街坊號
d.宗地號
答案: a
解釋:地籍號由區縣編號、街道號、街坊號及宗地號組成。在地籍圖上只注記街道號、街坊號及宗地號。
3.基本地籍圖分幅編號按圖幅( )坐標數編碼。
a.東北角
b.東南角
c.西南角
d.西北角
答案: c
解釋:基本地籍圖分幅編號按圖廓西南角坐標(整10m)數編碼,x坐標在前,y坐標在后,中間短線連接,當勘丈區已有相應比例尺地形圖時,基本地籍圖的分幅與編號方法亦可沿用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
4.在地籍圖上地籍號以分式表示,其中分母表示( )。
a.地類號
b.宗地號
c.面積
d.界址點號
答案: a
解釋:分子為宗地號,分母為地類號。
5.宗地內部與界址邊不相鄰的地物點,不論采用何種方法勘丈,其點位中誤差不得大于圖上( )毫米。
a.±0.4
b.±0.3
c.±0.5
d.±0.7
答案:c
解釋:地籍鉛筆原圖或地籍電子底圖的基本精度要求:宗地內部與界址邊不相鄰的地物點,不論采用何種方法勘丈,其點位中誤差不得大于圖上0.5mm;鄰近地物點間距中誤差不得大于圖上0.4mm。
6.( )是土地證書的附圖,是處理土地權屬問題時具有法律效力的圖件。
a.地籍圖
b.宗地圖
c.宗地草圖
d.房產圖
答案:b
解釋:宗地圖是土地證書的附圖,通過具有法律手續的土地登記過程的認可,是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持有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圖件憑證,是處理土地權屬問題時具有法律效力的圖件。
7.在地籍圖上量取求積所需元素或直接在地籍圖上量取圖形面積的方法叫做( )。
a.坐標面積計算法
b.解析法
c.圖解法
d.圖解坐標法
答案: c
解釋:注意面積量算的方法。面積量算方法一般分為解析法和圖解法二種。
解析法是根據實測的數值計算宗地面積的方法。圖解法是在地籍圖上量取求積所需元素或直接在地籍圖上量取面積的方法。
8.地籍在我國歷史悠久,古代主要為政府登記土地作為( )的簿冊。
A.征收田賦依據
B.征稅登記
C.課稅對象
D.課稅對象登記
答案:A
解釋:地籍最初是為征稅而建立的記載土地的位置、界址、數量、質量、權屬、用途(地類)等狀況的田賦清冊和簿冊,其主要內容是應納稅的土地面積、土壤質量及土地稅額的登記。
地籍在我國歷史悠久,表現為歷代政府登記土地作為征收田賦依據的簿冊。公元前2100多年的夏禹時期,《禹貢篇》中記載,治理水患后,按土壤質地、水利條件將疆域土地劃分三等九級,作為繳納貢賦依據,這是我國最早地籍制度的記載。
9.國家對各項地籍管理工作所做的各項規范化政策、法律規定、稱( )。
A.地籍調查規程
B.土地登記規則
C.土地確權規定
D.地籍制度
答案:D
解釋:地籍制度是國家地籍工作的政策、法律規定,是實現地籍規范化、法律化、制度化的保證。
10.在土地征用或征收、土地出讓或轉讓時,一般采用( )法計算宗地面積。
a.解析法
b.圖解坐標
c.求積儀
d.方格網
答案: a
解釋:解析法的精度高,土地征用或征收、土地出讓或轉讓時多屬變更測量,要求高精度。
1.圖上面積量算,兩次量算的較差公式δp中的系數是( )。
a.0.00025
b.0.0025
c.0.0003
d.1/200
答案:c
解釋:對于未采用計算機解析法量算面積的,均應獨立進行兩次量算,兩次量算的較差在限差內的取中數,兩次量算的較差應滿足下式:
2.某權利人擁有的建筑面積為146平方米,本棟建筑物占地面積1032平方米,本棟建筑物建筑總面積3247平方米。該權利人分攤基地面積為( )。
a.459.36平方米
b.46.40平方米
c.40.46平方米
d.495.36平方米
答案:b
解釋:(146/3247)*1032
分攤土地面積的原則
(1)各權利人在獲得房地產時已簽定了合約,明確各權利人應擁有的房地產份額或面積的,登記時則按合約明確的份額或面積計算各權利人的用地面積。
(2)原沒有明確各權利人的用地面積,則以各權利人擁有的房屋建筑面積按比例分攤土地面積。分攤時先分攤基底面積,然后再分攤公共面積。
分攤土地面積的方法
(1)分攤基底面積(建筑占地面積)的計算式:
3.某市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千米,建筑總面積4000萬平方米,建筑占地總面積500萬平方米。該市土地利用強度的城鎮建筑密度為( )。
a.8
b.0.4
c.0.125
d.0.05
答案:d
解釋:注意城鎮土地利用強度的幾個衡量指標
城鎮容積率=建筑總面積/建成區總面積
城鎮建筑容積率=建筑總面積/建筑占地總面積
城鎮建筑密度=建筑占地總面積/建成區總面積
4.下面選項中,需要重新進行界址調查的是( )。
a.繼承土地使用權
b. 交換土地使用權
c. 城市改造拆遷
d.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
答案:c
解釋:c涉及界址的變化。
5.有關地籍編號的變更的相關內容,敘述不正確的有( )。
a.界址未發生變化的宗地,除行政區劃變化引起宗地檔案的變更外,所有地籍號不變更
b.當行政界線區劃變化引起宗地地籍號變更后,應利用變更后的街道、街坊編號取代原街道、街坊編號
c.界址發生變化的宗地,無論宗地分割或合并,原宗地號一律不得再用
d.分割后的各宗地,以原編號加支號順序排列,數宗地合并后的宗地號,以原宗地號中的最大宗地號加支號表示
答案:d
解釋:一個宗地號對應著唯一的一個宗地。宗地合并、分割、邊界調整時,宗地必須賦以新號,舊宗地號將不再用,新宗地賦予新號。(1)分后的各宗地,以原編號加支號順序排列;(2)數宗地合并后的宗地號,以原宗地號中的最小宗地號加支號表示。
整個街坊中新增宗地在最大宗地號后續編;若新增宗地屬新增街坊,則新街坊號須在調查區街坊號后續編,宗地號同初始調查編號方式。
舉例:
1:18號宗地分割成三塊,分后的編號分別為18-1,18-2,18-3(加支號)。
2: 18-2號宗地再分割成2塊宗地,則編號為18-4,18-5(支號再分)。
3: 18-4號宗地與10號宗地合并,則編號為10-1;如18-5號宗地與25號宗地合并,則編號為18-6(合并小宗加支號)。
4: 多宗合并成一宗,如6、7、8、9號全部合為一宗,則并后編號為6-1;如6、7、8、9號部分合為一宗,則并后編號為6-1,6、7、8、9號剩余部分宗地相應變為6-2、7-1、8-1、9-1。
6.變更地籍調查時,對界址發生變化的宗地,其宗地草圖上應加蓋( )字樣的印章。
a.“作廢”
b.“變化”
c.“變更”
d.“初始”
答案:c
解釋:界址未發生變化的,不變。因行政界線區劃變化的,新編,原號加“變更”印。新增的,原編號不變。不用的,廢除并加“變更”印。
7.以下哪種宗地變更情況除特殊需要外,原則上可以不進行變更地籍測量,直接應用原測量結果( )。
a.宗地分割
b.調整邊界新增界址點
c.宗地合并且沒有增設界址點
d.新增宗地
答案:c
解釋:c可直接用原來的點。
8.以下哪種情況涉及宗地號的變更?( )
a.產權變更
b.用途改變
c.宗地形狀改變
d.設定他項權利
答案:c
解釋:略
9.變更地籍測量是在( )的基礎上進行。
a.權屬調查
b.地籍調查
c.變更權屬調查
d.變更地籍調查
答案:c
解釋:地籍調查的內容均是權屬調查和地籍測量。
10.地籍管理是國家為獲得( )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
a.地籍圖片
b.地籍卡
c.地籍資料
d.地籍表冊
答案:c
解釋:地籍管理是國家為獲得地籍資料而采取的一系列地政措施。現階段我國地籍管理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土地權屬調查、地籍測量、土地登記、土地統計、地籍檔案與信息管理等。權屬調查和土地登記是地籍管理研究體系的主體內容。
1.對于城鎮街坊外圍界址點及街坊內明顯的界址點,其檢查距離與原勘測距離較差允許誤差為( )cm。
a.±7.5
b.±10
c.±5
d.±15
答案:b
解釋:較差為2倍中誤差。
2.采用解析法檢查界址點坐標時,界址點點位允許誤差是點位中誤差得( )倍。
a.1
b.1.5
c.2
d.2.5
答案: c
解釋:較差為2倍中誤差。
3.對于城鎮街坊外圍界址點及街坊內明顯的界址點,其點位允許誤差為( )cm。
a.±5
b.±7.5
c.±10
d.±15
答案: c
4、采用解析法檢測4個界址點坐標,檢測精度與原測精度相同,原坐標依次為:j1(1150.25,2116.36),j2(1170.38,2148.27),j3(1262.46,2237.54),j4(1282.91,2252.85),檢測坐標依次為:j1(1150.22,2116.31),j2(1170.32,2148.25),j3(1262.50,2237.56),j4(1282.99,2252.89),本次檢測界址點點位中誤差為( )。
a.±3.6cm
b.±4.7cm
c.±5.6cm
d.±6.6cm
答案: b
提示:末尾數對應相減,平方求和,套用公式。
5.當宗地面積大于2000m2時,其同一宗地兩次面積測算值之差的限差為( )。
a.1/100
b.1/150
c.1/200
d.1/300
答案: d
解釋:精度指標限差要求內將差值按分割宗地面積比例配賦到變更后的宗地面積。
6.( )應隨宗地變更而隨時更改。
a.地籍鉛筆原圖
b.地籍二底圖
c.鉛筆原圖藍曬圖
d.鉛筆原圖復印圖
答案:b
解釋:地籍鉛筆原圖做永久保存資料完整,在地籍二底圖變更,用紅色筆標明,但一宗地變更兩次或全圖變更數量超過1/3時,應重新繪制二底圖;當一幅圖內或一個街坊宗地變更面積超過1/2時,應進行基本地籍圖的更新測量,重新測繪地籍鉛筆原圖。
7.當一幅圖內或一個街坊宗地變更面積超過( )時,應重新測繪地籍圖。
a.1/4
b.1/3
c.1/2
d.3/4
答案:c
解釋:略
8.在變更地籍測量時,無論變更宗地界址是否發生變化,都應當重新繪制( )。
a.宗地草圖
b.宗地圖
c.地籍圖
d.二底圖
答案:b
解釋:宗地圖是土地證書的重要附圖。
9.在宗地圖變更時,原宗地圖處理方法是( )。
a.直接在原宗地圖上劃改,繼續使用
b.復制原宗地圖保存,直接在原宗地圖上劃改
c.原宗地圖不得劃改,加蓋“變更”字樣印章保存
d.復制原宗地圖,在復制宗地圖上劃改
答案:c
解釋:原宗地圖作為歷史資料保存。
10.城鎮初始地籍調查成果實行( )。
a.一檢一驗制
b.二檢一驗制
c.三檢一驗制
d.三檢二驗制
答案:c
解釋:城鎮初始地籍調查成果實行作業人員自檢、作業組互檢、作業隊專檢、省級驗收的三檢一驗制。環節銜接,交接手續完備。
1.地籍調查成果的直接應用是指需要應用的部門從地籍管理部門依照法律程序獲取( )為自己所用。
a.沒有加工過的地籍信息
b.加工過的地籍信息
c.經過初始加工的地籍信息
d.經過多次加工的地籍信息
答案: a
解釋:注意是直接應用。
2.土地勘測定界與土地審批的關系是( )。
a.土地勘測定界是用地項目審批的重要環節,是用地審批的重要依據
b.土地勘測定界是土地審批的充分條件,不是必要條件
c.土地勘測定界是土地審批的前提
d.土地審批是土地勘測定界的前提
答案:a
解釋:土地勘測定界工作是項目用地從立項到審批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用地審批的重要依據。
3.土地勘測定界的工作底圖的比例尺一般不應小于( )。
a.1:50000
b.1:2000
c.1:5000
d.1:10000
答案:b
解釋: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經有權批準項目用地可不小于1:10000。采用標準圖幅,即幅面為50cm*50cm或50cm*40cm。
4.城市批次用地的土地勘測定界工作一般用( )作為工作底圖。
a.宗地圖
b.宗地草圖
c.地籍圖
d.地形圖
答案: c
解釋:略。
5.大型工程用地,例如水庫庫區、大型線狀工程等的土地勘測定界可以采用( )作為工作底圖。
a.專題地圖
b.行政區劃圖
c.宗地圖
d.航片與地形圖相結合
答案: d
解釋:略。
6.( )是土地勘測定界外業調查的核心。
a.土地條件調查
b.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c.權屬調查和地類調繪
d.邊界確定
答案: c
解釋:略
7.宗地分割及調整邊界測量放樣數據一般不含( )。
a.極坐標法放樣數據
b.長度交會法放樣數據
c.軸坐標法放樣數據
d.截距法放樣數據
答案: c
解釋:c不是常采用的方法。
8.放樣新增界址點p的坐標為(100.32,200.69),臨近的控制點a的坐標為(156.56,169.20),臨近的界址點b的坐標為(120.00,251.23),計算邊長作為距離交會法放樣數量,則a到p的長度和b到p的長度分別為( )
a.99.03m 63.66m
b.99.03m 64.46m
c.64.46m 63.66m
d.63.0m 62.3m
答案:c
解釋:公式計算ap,圖形繪制a、b、p相互接合。
提示:公式計算ap,圖形繪制a、b、p相互接合。
多項選擇題
1.地籍的特點包括 ( )
a.空間性
b.法律性
c.復雜性
d.連續性
e.精確性
答案: abde
解釋:地籍特點是空間性、法律性、精確性、連續性。同時注意每題的備選項中,有2個或2個以上符合題意,至少1個錯項。
2.我國目前主要是根據土地 ( )綜合分類
a.土地用途的差異
b.利用的方式
c.經營的特點
d.覆蓋的特征
e.土地的等級
答案:abcd
解釋:土地利用分類:即依據土地的綜合特性(社會自然特性)分類。我國現在即采用這種能夠分類體系。其主要依據是土地用途、經營特點,利用方式,覆蓋特征等因素的綜合分類。
3.以下哪些圖件可作為初始地籍調查的工作用圖( )。
a.大比例尺地形圖
b.放大尺寸的航片
c.草繪宗地位置關系圖
d.舊的地籍圖
e.原始尺寸的航片
答案:abcd
解釋:權屬調查工作底圖包括大比例尺地形圖,放大航片,舊的地籍圖,草繪宗地位置關系圖
4.宗地權屬狀況調查中, 調查人員要對( ) 的內容一致性進行調查、核實。
a.土地實際用途
b.批準用途
c.土地原用途
d.申請書上填寫用途
e.土地轉變用途
答案:ab
解釋:主要是調查批準用途和實際用途是否一致。另外,調查表上也是填寫這兩欄。
5.地籍編號的原則包括( )。
a.適應性
b.多樣性
c.統一性
d.實用性
e.可更新性
答案: acde
解釋:地籍編號原則是適應性、統一性、可擴展性、可更新性、實用性、惟一性
6以下對指界人缺席或不簽字的處理, 正確的是( )。
a.如一方缺席,其宗地界線以另一方所指界線確定
b.如一方缺席,其宗地界線由調查人員根據現狀及地方習慣確定
c.如雙方缺席,其宗地界線由調查人員根據現狀及地方習慣確定
d.如雙方缺席,違約缺席者對調查結果有異議的, 須在收到調查結果之日起,30日內重新提出劃界申請。
e.如雙方缺席, 調查人員須重新確定指界日期并通知雙方指界人
答案: ac
解釋:指界缺席或不簽字:一方缺席,由另一方指界確定。雙方缺席,現狀及地方習慣。應把現場調查結果、違約缺席指界通知書,送達缺席者。異議申請期限為15日,過期按前兩條處理。不簽字的參考缺席處理。
7.界址認定的要求有( ) 。
a.單位使用的土地須法人代表指界, 并出具法人代表身份證明書及本人身份證明
b.兩個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宗地, 應共同委托代表指界, 委托代理人指界時應出具指界委托書及本人身份證明
c.經雙方認定的界址, 必須由雙方指界人共同在地籍調查表上簽字蓋章; 只由本宗地指界人指界的,本宗地指界人在地籍調查表上簽字蓋章即可
d.土地使用者已有建設用地批準文件,對少批多用的,宗地界線按批準用地界線確定
e.土地使用者已有建設用地批多用少的情況,通常按照批準用地的界限進行調查
答案: abcd
解釋:e應該為按實際使用情況定。
8.宗地草圖的繪制要求有( )。
a.數字、注記、字頭向南、向東書寫,斜線字頭垂直
b.宗地使用者名稱注記在宗地內
c.界址邊長注記在界址線外
d.建筑物邊長在內
e.所有邊長都必須實地丈量,不得涂改、復制
答案: bcd
解釋:注意仔細研究宗地草圖的樣圖。邊長是能丈量的盡量丈量。
9.地籍調查表的填表要求有( ) 。
a.表中內容填寫處原則上不得空項
b.表中填寫項目不得涂改,每一處只許劃改一次,并在劃改處蓋章,以示負責;全表劃改超過三處時,整個表作廢
c.填寫時, 需要使用藍黑墨水, 字跡工整、清晰、整潔
d.不得使用諧音字、國家未批準的簡化字或縮寫名稱www.exam8.com
e.地籍調查表按一宗地一個土地使用者填寫,共有宗地也是填寫一份調查表,但在說明欄中說明各自的獨有和共有情況
答案:acd
解釋:表上同一地方只可改兩處。共有宗有幾宗就要填幾份表。
10.地籍平面控制測量作業包括技術設計、( )等步驟。
a.選點
b.埋設標石
c.觀測
d.平差
e.制圖
答案:abcd
解釋:還包括坐標計算。
1. 關于地籍圖根導線布設的幾點特殊規定有( )。
a.當導線長度小于允許長度的1/3時,只要求導線全長的絕對閉合差小于13cm,而不作導線相對閉合差的檢查
b.當單導線中的邊長短于l0m時,必須作導線角度閉合差檢查
c.當單導線中的邊長短于l0m時,可用該導線的邊長及方位作為起算數據布設低一級導線或支點
d.當用電磁波測距儀或電子全站儀測量導線的邊長時,導線總長允許放寬,但這時導線全長絕對閉合差不得大于±22cm
e. 當用電磁波測距儀或電子全站儀測量導線的邊長時,導線總長允許放寬,相對閉合差:一、二級地籍圖根導線均不得大于1/5000
答案: ad
解釋:當單導線中的邊長短于l0m時,可以不做導線角度閉合差檢查,但不可以用該導線的邊長及方位作為起算數據布設低一級導線或支點;當用電磁波測距儀或電子全站儀測量導線的邊長時,導線總長允許放寬,相對閉合差:一級地籍圖根導線不得大于1/5000,二級的1/3000就可以。
2.基本地籍圖圖幅規格大小一般為( )的矩形圖幅。
a.50cm×50cm
b.45cm×45cm
c.40cm×40cm
d.40cm×50cm
e.60cm×50cm
答案: ad
解釋:ad為標準圖幅。
3. 宗地面積量算中共有使用權宗地應計算土地面積的項目有( )。
a.共有使用權面積、即宗地總面積
b.建筑占地面積,即基底面積
c.權利人用地面積,即各權利人應擁有的土地面積
d.分攤基底面積,即各權利人應分攤到的基底面積
e.分攤公用面積,印各權利人應分攤到的除基底面積以外的土地面積
答案: acde
解釋:b不做要求。
4.變更權屬調查的特點是( )。
a.針對性強
b.政策性強
c.調查范圍大
d.發生頻繁
e.任務急
答案:abde
解釋:注意與初始調查對分析。
5. 14-2號宗地與6號宗地合并,則編號為( );如14-2號宗地與21號宗地合并,則編號為( )。
a.14—3
b.15—1
c.6—1
d.7
e.21—1
答案:ac
解釋:略。注意答案的順序應該是ca。
6.下列( )情況下,需要重新繪制宗地草圖。
a.原測距精度低
b.測算數據錯誤
c.注記錯誤
d.產權人變更
e.宗地分割
答案:abce
解釋:d通常不涉及界址的變化。
7.變更地籍測量的特點有( )。
a.區域分散、范圍小
b.測量精度要求高
c.通常需要布設大面積的控制網
d.利用原地籍圖作為基礎圖件
e.任務急,通常由一個作業組一次性完成
答案: abde
解釋:注意與初始地籍測量對比分析。
8.提交的初始地籍調查成果資料主要包括( )。
a.初始地籍調查技術設計書
b.初始地籍調查技術總結
c.初始地籍調查工作報告
d.初始地籍調查的土地權屬成果及地籍測量成果
e.地籍測量草圖資料
答案:abcd
解釋:略
9.界址樁的設置應該注意( )幾個基本點。
a.界址之間的距離,直線最長為150m
b.曲折線的主要轉折點埋樁
c.如果項目用地范圍行政隸屬不同,應在用地界線與行政界線交點上加設界址樁
d.基本農田界線與用地界線的交點不必加設界址樁
e.國有土地與集體土地的分界線與用地界線的交點應加設界址樁
答案: abce
解釋:d中需要加點
10.土地勘測定界面積量算時應該注意( )等基本點。
a. 圖上面積量算要考慮圖紙變形的影響
b.圖上兩次獨立進行的面積量算較差限差:δ≤0.0003m倍根號p
c.幾何圖形法計算面積的誤差應滿足:δ2.04ml倍根號p
d. 圖上面積量算應遵循分級量算,按比例平差,逐級匯總的原則
e.與實地相符的原則
答案:abcd
解釋:e不需要,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