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采購
(1)采購制度包括參考規范、藍圖等的細節。
(2)供方選擇和評價的細節;供方認可的核檢表。
(3)采購產品的檢驗記錄,接受和拒絕的數目記錄。
6. 需方提供的物資
(1)由需方按指定程序提供的物資核查表。
(2)驗證產品用途是否適宜的記錄。
(3)不合格物品的報告。
7. 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
(1)為保證原材料、工藝過程等多種因素具有可追溯性,所安排的產品標識體系的詳 情。
(2)在產品產出后,為便于調查不合格品的原因所安排的產品標識體系的詳情。
8. 工序控制
(1) 影響工序控制結果和觀測情況的記錄。
(2)采取糾正措施保證工序受控的記錄。
9. 檢驗和試驗| (1)檢驗和試驗報告。這些報告將涉及到材料的獲得、運行過程,檢驗和試驗的最終 階段。
(2)在檢驗部門放行之前,完成產品的標識和追溯所有產品原料來源的標識。
10. 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
(1)檢驗和測試設備的核查表及它們的校準記錄。
(2)主要的維護擔保記錄。
(3)不合格檢驗設備的處理詳情。
11. 檢驗和試驗狀態
不合格品放行,包括檢驗部門給出的合格標識的詳細記錄。
12. 不合格品控制
(1)標識、評價、隔離和不合格品處置的記錄,通知有關職能部門結果的記錄。
(2)讓步接收的記錄。
(3)產品返工和返修的記錄。
(4)拒收和報廢的記錄。
13. 糾正措施| (1)每一種不合格品要求采取糾正措施的詳細記錄。
(2)對不合格產品調查和原因分析的記錄;采取糾正措施和獲得結果的記錄。
(3)由糾正措施引起有關規程更改的記錄。
14. 搬運、貯存、包裝和交付
(1)貯存期間維護和保管的記錄。
(2)使用包裝材料和在包裝上使用標簽、印章標記的記錄。
15. 質量記錄
(1)維護質量記錄的核查表以證實達到了所要求的質量水平和質量體系的貫徹。
(2)貯存記錄類型/位置的詳情。
16. 內部質量審核
(1)建立內部質量審核的記錄,結論和采取糾正措施的記錄。
(2)由內部質量審核引起的程序改變記錄及關于貫徹它們的日期記錄。
17. 培訓
(1)從事對質量有影響的工作的人員的詳情。
(2)人員需要培訓的記錄。
(3)組織培訓的記錄。
18. 售后服務| (1)對合同或擔保書部分承擔售后服務的詳情。
(2)在售后服務運行期間主要不合格項的記錄,采取糾正措施和程序或材料改變的記 錄。
19. 統計技術
(1)統計過程控制文件。
(2)在分析缺陷和改進試驗設計方面應用統計技術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