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9 共1頁
第二節 會計核算
一、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
(一)依法建賬
《稅收征收管理法》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應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賬簿,根據合法、有效憑證記賬,進行核算。
提示:結合第七章第二節中的內容: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或者發生納稅義務之日起15日內,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賬簿。
(二)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
(三)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和完整
《會計法》對偽造、變造會計資料和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等弄虛作假行為,作出了禁止性規定。——掌握偽造、變造的區別。
1、偽造會計資料,包括偽造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是以虛假的經濟業務為前提來編制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目的在于以假充真。
2、變造會計資料,包括變造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是用涂改、挖補等手段來改變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的真實內容,以歪曲事實真相。
【例題1】根據會計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行為中,屬于偽造會計資料的是( )。(2007年)
A、以虛假的經濟業務編制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
B、用涂改、挖補等手段改變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的真實內容
C、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
D、由于差錯導致會計憑證與會計賬簿記錄不一致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偽造會計資料行為的種類。偽造會計資料,包括偽造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以虛假的經濟業務編制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的行為屬于偽造會計資料的行為。
【例題2】變造會計賬簿,是指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為前提編制會計賬簿。( )(2005年)
答案:×
解析: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為前提編制會計賬簿屬于偽造會計賬簿。
(五)正確使用會計記錄文字
根據《會計法》的規定,會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民族文字。在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組織的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一種外國文字。
(六)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必須符合法律規定
《會計法》對會計電算化作了兩個方面的規定:一是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單位,其使用的會計軟件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二是用電子計算機生成的會計資料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要求。
二、會計年度
會計年度,是指以年度為單位進行會計核算的時間區間,是反映單位財務狀況、核算經營成果的時間界限。
我國以公歷年度為會計年度,即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為一個會計年度。
【例題】根據《會計法》的規定。下列各項中,屬于我國法定會計年度期間的是( )。(2007年)
A、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B、公歷4月1日起至3月31日止
C、公歷7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
D、由企業根據經營特點自行確定的會計年度期間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會計年度期間。根據規定,我國是以公歷年度為會計年度,即自公歷1月1日起-12月31日止,為一個會計年度。
四、記賬本位幣
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收支業務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例題】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以外幣為主的單位,也只能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并以人民幣編報財務會計報告。( )
答案:×
解析:本題考核記賬本位幣規定。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