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應收債權融資會計處理思考

發布時間:2010-01-19 共2頁

  (三)債權出售與債權貼現的比較分析[3]
  債權出售是指企業將債權這種特有的資產進行變現的行為。依據《合同法》有關規定,債權出售實質上是企業將債權權利轉讓給第三者的行為。其主要特征如下:(1)轉讓的債權不能收回的風險小。為達到債權資產變現交易成立,企業必須提供優質的債權資產,否則,銀行等金融機構因承擔不必要的風險而不會與企業達成交易。因此,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債權資產轉讓協議中要求附帶追索權,可以理解為雙方為達成交易的附帶條件,同時也說明資產轉讓交易成立后,債權資產主要風險與報酬已轉移給銀行等金融機構,附帶追索權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尋求回避風險的一種手段。(2)債權資產轉讓遵循等價交換原則。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任何商品交換均應遵守市場法則,債權資產作為特殊商品在金融市場交易也不例外。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資金投放風險與收益諸多因素時,給出與債權資產市場價值相當的對價,融資企業也會考慮銀行等金融機構所給對價是否公允。可以推斷,作為一個理性經濟人的企業,若融入資金占債權資產市場價值的60%以下,其寧可采用質押貸款方式而不會采用出售方式。
  債權貼現是指企業按銀行等金融機構有關貼現的規定,從債權價值中扣除一定貼現息,將余額提前支付給企業的一種融資方式。其主要特征如下:(1)債權資產所有權轉移。按現行《票據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銀行等金融機構貼現后取得的債權憑證可以轉貼現或按期收回債權,這表明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貼現后已取得債權資產的所有權,自然享有該資產的收益權、占有權、處置權,債權貼現實質上也是一種資產轉讓交易。(2)貼現同樣給付對價。按貼現辦理的有關規定,貼現息實質上相當于企業占用銀行等金融機構資金的使用費,在扣除貼現息后的債權資產價值余值,實質上相當于債權資產的市場價值,票據債權與非票據債權因其風險不同,其貼現率也一定存在差異。
  通過分析可知,依據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債權出售與債權貼現的經濟實質相同,均為債權資產轉讓融通資金的交易,區別僅在于票據債權與非票據債權的風險不同。因此,債權出售與債權貼現的會計處理應當一致,在取得銀行等金融機構資金的同時應減少賬面債權價值,將附追索權作為或有負債處理更為科學合理。
  三、以應收債權向金融機構融資業務實質判斷
  按《票據法》中相關規定,利用應收票據進行權利質押,必須在票據上記載質押背書字樣,如出質人未在票據、粘單上記載“質押”字樣而另行簽訂質押合同、質押條款的,不構成票據質押,應視同票據貼現或出售處理。
  以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所簽訂的融資協議為主要參照依據,協議中注明是質押貸款的,應考慮按質押貸款處理,協議中注明出售或貼現的,應考慮按出售或貼現處理。
  以債權額與融資額間的比例關系作為參照依據,一般質押貸款的融資額不超過質押物標的額的60%,若融資額與債權賬面價值基本相等,則可以認定為債權出售或貼現。
  四、應收債權貼現的會計處理
  債權質押貸款與債權出售、債權貼現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融資方式,但債權出售和債權貼現的經濟實質相同。依據相關會計準則規定,具體處理建議如下:
  (一)應收債權質押的會計處理
  按現行會計處理辦法執行。
  (二)應收債權出售的會計處理
  1.債權出售:借:銀行存款,壞賬準備,財務費用;貸:應收賬款等。此處不考慮退貨等業務,退貨業務屬未來經濟事項且是很可能不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如果確認債權資產,既不符合資產的概念,也不符合或有事項準則的規定。
  2.發生退貨:借:主營業務收入,應交稅金,貸:應收賬款,同時,借應收賬款,貸:其他應付款,債務到期,企業未能償付,則借:其他應付款,貸:短期借款,并從債務到期日開始計息。具體會計處理理由如下:(1)退貨業務處理符合常規情況下的退貨業務處理;(2)“其他應付款”賬戶明細科目設置簡單明了,即表明債權出售企業因退貨而實際占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但這種占用的資金應當是無息的,因這種資金占用只是從出售債權的債務方轉移到出售債權方,并不影響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交易收益;(3)債權到期,出售債權企業如未能償還因退貨而引起的銀行等金融機構債務,則表明企業占用銀行等金融機構資金,視同短期借款處理并計息。
  3.發生現金折扣:實質表明銀行等金融機構提前收回了轉讓的債權,與債權出售企業無關,債權出售企業無需作任何會計處理。
  4.附追索權債權受到追償:表明原來的債權出售業務不成立,類似于企業退貨業務處理,因此,根據原來債權出售金額,借:應收賬款,貸:銀行存款或短期借款。
  5.應收債權貼現:比照企業會計制度中有關應收票據貼現會計處理規定。
  上述會計處理有如下優點:實務操作簡便明了;符合資產、負債概念,提供的會計信息更加真實;遵守了或有事項準則等相關會計準則規定等。
  會計核算的原則有許多,各會計核算原則之間相互補充,相互制約。無論應用哪一種會計核算原則,首先應當著眼于是否能保證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更加真實,絕不應當過分強調某項會計原則的應用而違背會計核算的根本宗旨。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