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2 共2頁
貨幣政策分析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功能差異
1 .實施政策的主體不同。實施財政政策的主體是政府,而實施貨幣政策的主體是中央銀行。現在各國的中央銀行與政府的相互關系模式有較大的差別。
2 .傳導過程的差異。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中央銀行必須借助于一些可操作、可計量、能監控的中介指標,通過對中介指標的調控,最終實現既定的貨幣政策目標。在發達的市場經濟中.中介指標一般包括:利率、貨幣 供應量、超額準備金、基礎貨幣、匯率等。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比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更為直接,財政政策一般是直接作用于企業和居民,進而對國民經濟的運行產生影響。
3 .政策手段不同。財政政策手段主要有稅收、預算、補貼、公債等.它們都是經由一定的途徑和方式作用于政策目標。貨幣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公開市場業務、調整法定準備金率、再貼現政策等。
4 .政策時滯不同。政策時滯是指從認識到需要采取政策行動到產生效果為止所需要的時間。政策時滯可分為內部時滯和外部時滯。
內部時滯指采取政策行動的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具體而言又包括認識時滯,決策時滯和行動時滯。認識時滯是指政策當局意識到發生了問題到決定采取政策之間所需要的時間。財政政策的認識時滯同貨幣政策的認識時滯大致是相同的。決策時滯是指政策決策者認識到需要采取政策行動到政策制定完畢之間所需要的時間,財政政策的決策時滯一般要比貨幣政策的決策時滯長。此外,行動時滯也是如此,它是指從政策制定完畢到開始執行之間所需要的時間。貨幣政策手段一經決定變更,可以立即予以實施,所以行動時滯較短。至此,可以得出初步結論:財政政策的內部時滯比貨幣政策的內部時滯要長一些。應該注意的是,這是就“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部分而言的,如果是經由“自動穩定器”實施的財政政策,其內部時滯是不存在的,或者說內部時滯為零。
外部時滯是指從政策開始執行到政策對目標發揮作用之間所需要的時間。財政政策通常直接影響收人和支出(包括消費支出和投資支出),貨幣政策則通過影響中介指標,間接地影響收人、消費和投資,因此,財政政策的外部時滯比貨幣政策時滯要短一些。這個特點十分重要,因為它表明財政政策能夠更快地對經濟運行進行調節。但是,這一點常被財政政策所具有的較長的內部時滯所抵消,就總的政策時滯來說,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究竟誰長誰短,不能一概而論,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5 .對利率變化的影響不同。擴張性財政政策趨向于提高利率,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趨于降低利率。
雙緊的財政與貨幣政策是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同時緊縮,意味財政增收減支形成盈余或減少赤字,銀行收緊銀根,縮小信貸規模以減少貨幣供應量。實施結果表現為社會總需求受到強烈抑制,經濟發展速度受到影響。
“雙緊”政策的適用條件是:需求膨脹,物價迅速上升;瓶頸產業對經濟起嚴重制約作用;經濟秩序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