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2 共2頁
3 .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即中央銀行再貸款,再貼現率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放款利率。在信用關系發達的情況下,各專業銀行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向中央銀行貸款,一是將各種票據,如國庫券、國債等向中央銀行進行再貼現;二是用自己所擁有的政府債券、其他財產作擔保向中央銀行貸款,這兩種貸款方式都叫再貼現。再貼現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制定或調整再貼現率來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資金供應量和需求量,從而調節貨幣供應量的一種政策工具。再貼現政策一般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再貼現率的調整;二是規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的資格。前者主要著眼于短期,即中央銀行根據市場的資金供求狀況,隨時調低或調高再貼現率,以影響商業銀行借人資金的成本,刺激或抑制資金需求,從而調節貨幣供應量;后者著眼于長期,對要再貼現的票據種類和申請機構加以規定,可起抑制或扶持的作用,改變資金流向。考試用書
運用調整再貼現率進行調控的操作方式是:在經濟衰退時,中央銀行降低再貼現率,導致商業銀行借款數量增加,這不僅可以直接增加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數量,而且可以增加派生存款的數量,由此使市場上貨幣供應量增加,投資擴大;反之,在經濟高漲時,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則會導致完全相反的效果。
與公開市場業務相比,調整再貼現率作為一種貨幣政策工具有一定的缺陷。第一,從對貨幣供應量的控制來說,由于提高或降低再貼現率只能產生間接的效果.其最終效果取決于商業銀行的反應,因而并不是一個良好的政策工具;第二.從對利率的影響來看,調整再貼現率只能影響利率的總水平,而無法影響利率的結構;第三,就伸縮性來看,調整再貼現率常引起利率的變動,若隨時調整,會令公眾及商業銀行無所適從,在正常情況下不宜隨時變動,使其伸縮性受到影響;第四.調整再貼現率不能直接干預商業銀行的經營意向,對商業銀行缺乏強制性影響。
除以上三種主要貨幣政策工具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工具: (1)利率政策。中央銀行根據貨幣政策實施的需要,適時地對利率水平和利率結構進行調整,進而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狀況,實現貨幣政策的既定目標。(2 ) 直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是指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的信用活動所進行的控制。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額、流動性比率和直接干預等。( 3 )間接信用指導。可接信用指導是指中央銀行通過道義勸告、窗口指導等辦法間接影響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