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歷史悠久但并不廣為人知的“估波指標”,近期開始觸底反彈,假如這個指標此次真能靈驗,那么新一輪的牛市可能即將到來。根據彭博的資料,在發生于二戰之后的17次牛市中,“估波指標”曾經神奇地準確預言了其中16次,股市在隨后12個月均取得正數回報。不過,“估波”也并非萬無一失,它曾錯誤地在2001年12月發出買入訊號,但眾所周知,那場由科技股泡沫所造成的熊市一直綿延到2002下半年。
“估波指標”(Coppock Indicator)是一種旨在為長線股市投資者尋找買入訊號的技術分析指標,由經濟學家Edwin Coppock創造,因此以他命名,1962年發表于《巴倫雜志》。該指標通過計算月度價格變化速率的加權平均值來測量市場動量,周期參數一般設置為11個月和14個月。當估波曲線從零以下向上穿越零線時,就預示牛市來臨,亦即為中長期買入訊號。
關于“估波指標”,有三點需要注意。首先,該指標在研究大盤指數的走勢時較為可靠,但一般很少用于個股;其次,該指標是專為中長線投資者所設計,因此未必適用于短線交易機會;最后,“估波指標”只能產生買入訊號,因此在真正買入股票之后,還需要其他指標來輔助尋找賣出訊號。
說起這項技術分析指標的發明緣由,還有一個頗為有趣的故事。據說,當年經濟學家Coppock接受圣公會的委托,為長線投資者尋找買入機會。Coppock認為,熊市就好像是親友過世,因此也需要一段哀悼時期。于是他就向圣公會的主教們咨詢,人們通常需要多長時間來哀悼離世的親友,主教們的答案是11至14個月。于是,Coppock便將他的“估波指標”周期參數定為11個月和14個月。
摩根資產管理近期使用“估波指標”發現,如以摩根士丹利指數來計算,包括美國、歐洲(除英國)、英國、日本、中國香港及新興市場等在內,環球各主要區域市場全都已于5月底反彈。此外,還有若干其他技術指標,已升穿各自的200天移動平均線,亦是預示牛市重臨的訊號。
基于宏觀經濟數據好轉,以及上述這些技術分析指標改善,不少投資者已對環球股市的前景高度樂觀。但是,歡欣鼓舞之余也應保留幾分冷靜,投資者需要留意,環球部分股市近期已累積較大升幅,相對強弱指標高企,板塊寬幅也已達到極端水平,這些跡象都表明環球股近期可能會稍事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