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進步
技術進步需要掌握的考點有:①在眾多技術因素中,最重要的也是首先需要考慮的是產品的穩定性;②技術進步對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二戰后工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新技術在不斷推出新行業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淘汰舊行業。
考生要掌握“摩爾定律”和“吉爾德定律:。摩爾定律,是指微處理器的速度會每18個月翻一番,同等價位的微處理器的計算速度會越來越快,同等速度的微處理器會越來越便宜。吉爾德定律,是指在未來25年,主干網的帶寬每6個月增加一倍。
(二)政府政策
政府管理行業的標準是,關系到國計民生基礎行業和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行業,這此行業是私人沒有能力和不愿意涉足的行業。
政府影響的行業范圍有,①公用事業,如煤氣、電力、供水、排污、郵電通信、廣播電視等;②運輸部門,如鐵路、公路、航空、航運和管道運輸等;③金融部門,如銀行、證券公司、保險業等金融機構以及高科技領域。
政府對產業的促進作用可通過補貼、優惠稅、限制外國競爭的關稅、保護某一行業的附加法規等措施來實現。同時,考慮到生態、安全、企業規模和價格因素,政府會對某些行業實施限制性規定,加重該行業的負擔。
(三)產業組織創新
推動產業形成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就是產業組織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包括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
缺乏產業組織創新的行業,如我國20世紀末期的建筑業、紡織業等,由于技術壁壘較低,市場競爭以價格競爭為主,其行業平均利潤水平較低,缺乏增長潛力。產業組織創新活躍的行業主要有,計算機行業、生物醫藥行業、通信行業,新技術和新產品不斷涌現,該產業能夠獲得超額創新利潤。
(四)社會習慣的改變
社會觀念、社會習慣、社會趨勢的變化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生產成本和利潤收益等方面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足以使一些不再適應社會需要的行業衰退而又激發新興行業的發展。
(五)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使每一個行業和企業都置身于全球性競爭中,同時也使各行業各企業獲得全球性的市場和資源。分析經濟全球化對行業的影響,關鍵要看經濟全球化是否有利于這一行業整合全球性的資源、是否有利于這一行業面向全球性的市場滿足全球性的需求。
1.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
(1)生活活動全球化,傳統的國際分工正在演變成為世界性的分工。
(2)1995年1月1日誕生的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世界貿易進一步規范化,世界貿易體制開始形成。
(3)各國金融日益融合在一起。
(4)投資活動遍及全球。
(5)跨國公司作用進一步加強。
2.經濟全球化對各國產業發展的重大影響
(1)經濟全球化導致產業的全球性轉移。
(2)國際分工出現重要變化。主要表現在:國際分工的基礎出現了重要變化,一個國家的優勢行業不 再主要取決于資源稟賦,后天因素的作用逐步增強,即政府的效率、市場機制完善的程度、勞動者掌握知識與信息的能力、受到政策影響的市場規模等。國際分工的模式也出現了重要變化。即行業內貿易和公司內貿易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3)經濟全球化導致貿易理論與國際直接投資理論一體化。
3.加人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各行業發展的影響。
考生主要掌握,勞動密集型行業,將擺脫反傾銷訴訟、配額限制等各種不利影響,利用勞動力的價格優勢,進一步加大出口量,從而獲利進一步發展。其他如進出口貿易行業、運輸及港口行業、中成藥行業等也將得到利益。但是,諸如石油化工、鋼材、汽車、農業等行業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