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18 共1頁
膜的生物發生(membrane biogenesis)
細胞質膜以及內膜系統的膜是怎樣合成的,曾提出兩個模型:
● 自裝配模型(spontaneous self-assembly)。該模型認為膜是自我裝配的,為了驗證這一模型,用純化的脂和蛋白在體外裝配時總是形成脂質體,這種脂質體與活細胞膜的一個根本區別是:脂質體的結構總是對稱的, 而活細胞中膜結構則是不對稱的。
● 更新模型
該模型認為膜的合成通過不斷地將脂和蛋白插入已有的膜,即由已有膜的生長而來。這一模型比較符合細胞膜結構的動態性質, 由于細胞的胞吞和胞吐作用以及小泡運輸,使膜處于動態平衡狀態, 這樣膜也就不必重新合成,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更新。
■ 膜脂的來源及不對稱性分布
● 膜脂的兩種來源①通過磷脂轉運蛋白,如線粒體、葉綠體、過氧化物酶體等細胞器膜中的脂就是靠這種方式運送的。
②通過出芽和膜融合,如ER通過出芽形成分泌小泡運送蛋白質時,膜脂也隨之運送到高爾基體,并通過高爾基體形成分泌小泡將膜脂運送到細胞質膜。
● 關于膜脂的不對稱性分布,有幾種可能的方式∶一種是磷脂交換蛋白對磷脂的運輸和插入是選擇性的;第二種解釋是熱動力學驅使磷脂的不對稱分布,因為膜兩側的環境不同。另外在ER膜中有翻轉酶(flippase),在新的磷脂合成之后,通過翻轉酶的作用也會造成磷脂的不對稱分布。[醫學 教育網 搜集整理]
■ 膜整合蛋白和外周蛋白的形成
用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作為模式系統研究了細胞膜整合蛋白和外周蛋白的形成途徑。實驗結構證明:
● 外周蛋白: 在游離核糖體上合成后以可溶的形式釋放到胞質溶膠中,然后再與細胞質膜的胞質溶膠面結合,成為外周蛋白。
● 整合蛋白:在ER上合成并插入到ER的膜中,隨小泡轉運經高爾基體加工,最后轉運到質膜。
■ 膜糖
膜整合蛋白中的糖蛋白中的糖是在ER腔中添加上的, 所以在整個小泡運輸過程中,糖基都位于腔面,但與質膜融合時,通過外翻,糖的部分位于細胞質膜的外側(圖9-74)。這就是為何幾乎所有質膜上的糖蛋白的糖都是朝向細胞外的原因。
■脂錨定蛋白的形成
脂錨定蛋白與膜的結合有幾種不同的機制:
① 糖脂錨定的膜蛋白
細胞質膜外的一些蛋白是與糖基磷脂酰肌醇(GPI)共價結合的, 屬于這種類型的脂錨定蛋白是在粗面內質網上合成,然后在ER腔中被連接到ER膜的GPI上,隨后通過小泡運輸,經高爾基體出芽形成小泡,最后與質膜融合,含糖的一面外翻朝向細胞外側(圖9-74)。
② 脂肪酸錨定膜蛋白的形成
此類膜蛋白通過與脂肪酸鏈的共價結合被錨定在質膜的細胞質面。連接的脂肪酸包括豆蔻酸(myristic acid, 一種14碳的飽和脂肪酸)和棕櫚酸(palmitic acid,一種16碳的飽和脂肪酸)。此類蛋白是水溶性的,在游離核糖體合成后釋放到胞質溶膠中,然后才與包埋在質膜中的脂肪酸共價結合。
圖9-74 膜整合糖蛋白和膜糖脂錨定蛋白在質膜中定向機制
新合成的膜整合糖蛋白插入質膜的過程分三個階段:①通過出芽從ER上形成含有新合成的跨膜糖蛋白的膜運輸小泡,并同高爾基體融合;②從高爾基體復合物形成含有膜糖蛋白的小泡融入并運到細胞表面; ③小泡與質膜融合,糖蛋白暴露于細胞外。糖脂錨定蛋白插入到細胞質膜的過程與膜整合糖蛋白的過程相似,也要經過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