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2-08 共1頁
疾病人群分布的特征,相信這是正在備考公衛助理醫師考試的小伙伴們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問題。下面百分百考試網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關信息,希望對大家了解疾病人群分布的特征能有所幫助。
與疾病有關的一些人群特征可成為疾病的危險因素,這些信息包括:年齡、民族、性別、職業、收入等。
(一)年齡:作為一個混雜因素,在大多數疾病中因年齡出現的頻率差異要比其他變量為大。一般來說,慢性病有隨年齡增長發病率隨之增加的趨勢。相反,對急性傳染病來說,隨年齡的增加發病率有減少的趨勢。年齡不僅與傳染病發病頻率有關,而且與疾病的嚴重性也有關。
1.研究疾病年齡分布的目的:
(1)有助于深入探索致病因素,為病因研究提供線索。
(2)可幫助提供重點保護對象及發現高危人群,為今后有針對性地開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據。
(3)有助于觀察人群免疫狀況的變化、確定預防接種對象和進行預防接種措施的實施,以保證預防接種的效果。
2.年齡分布出現差異的原因:
(1)免疫水平狀況。
(2)暴露病原因子的機會不同。
(3)有效的預防接種可改變某些疾病固有的發病特征。
3. 疾病年齡分布的分析方法:
(1)橫斷面分析 (cross sectional analysis):主要分析不同年齡組的發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多用于傳染病的分析。這種分析方法能說明同一時期不同年齡死亡率的變化和不同年代各年齡組死亡率的變化,而不能說明不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齡組的死亡趨勢。對慢性病和非傳染病來說這種分析方法不能正確顯示致病因素與年齡的關系。因為暴露時間距發病時間可能很長,而且致病因子在不同時間的強度可能有變化。這種方法不能正確顯示致病因子與年齡的關系,是其最大的缺點。但出生隊列分析方法可糾正這一缺點。
(2)出生隊列分析 (birth cohort analysis):將同一時期出生的人劃歸一組稱為出生隊列(birth cohort), 可對其隨訪若干年,以觀察死亡情況。利用出生隊列資料將疾病年齡分布和時間分布結合起來描述的一種方法稱出生隊列分析方法。該方法在評價疾病的年齡分布長期變化趨勢及提供病因線索等方面具有很大意義。它可以明確地呈現致病因子與年齡的關系,有助于探明年齡、所處時代特點和暴露經歷在疾病的頻率變化中三者的作用。
(二)性別:有關疾病的死亡率與發病率的分析存在著明顯的性別差異,通常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但發病率通常女性較高。某些疾病死亡率的性別差異,從中可見殺人的性比例 (男:女)接近4,慢性呼吸道疾病接近3,而糖尿病兩性幾乎無差異。
疾病分布出現性別差異的原因包括:
1. 男女兩性暴露或接觸致病因素的機會不同。
2. 疾病的性別分布差異也與兩性的解剖,生理特點及內分泌代謝等生物性的差異有關內分泌或生理因素可使不同性別易患疾病或者被得以保護而不患病。
3.男女職業中毒發生率不同是由于婦女較男性更少受雇于從事一些危險性很大的職業有關。
4.兩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也可能出現疾病的性別分布差異。
(三)職業:在研究職業與疾病的關系時應考慮以下幾方面:
1. 疾病的職業分布不同與感染機會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機會不同有關。
2.暴露機會的多少與勞動條件有關。
3. 職業反映了勞動者所處的社會經濟地位和衛生文化水平。
3. 不同職業的體力勞動強度和精神緊張程度不同,在疾病的種類上也有不同的反映。
(四)民族:分布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1)與不同民族、種族的遺傳因素有關。
(2)與不同民族間的社會經濟狀況不同有關。
(3)與風俗習慣、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有關。
(4)與各民族所處定居點的地理環境、自然條件及社會條件的不同影響有關。
(5)與醫療衛生質量和水平不同有關。在分析疾病患病的民族與種族差異時,不能單純地從一方面去找原因,應綜合起來去分析,特別是當種族差異同時伴有社會經濟狀況差別時。
(五)宗教:不同宗教有其各自獨立的教義、教規,對其生活方式也產生一定影響。不同人群因宗教信仰不同,其生活方式也有明顯差異,使疾病的分布頻率也出現顯著差別。討論宗教對疾病的影響時還應兼顧到不同民族的生活條件、居住環境、飲食衛生習慣、風俗習慣及心理狀態等因素的影響。
(六)婚姻與家庭:
1.不同婚姻狀況人的健康常有很大差別。
2.婚姻狀況對女性健康有明顯影響。
3.近親婚配。
4.家庭成員中因數量、年齡、性別、免疫水平、文化水平、嗜好不同對疾病分布頻率也會產生影響。
(七)流動人口:
(1) 流動人口是傳染病爆發流行的高危人群。
(2) 流動人口是疫區與非疫區間傳染病的傳播紐帶。
(3) 流動人口對傳播性傳播疾病起到重要作用。
(4) 流動人口給兒童計劃免疫的落實增加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