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2-29 共2頁
【實驗檢查】
?。ㄒ唬┲車?白細胞計數多數正常,偶高達13000/mm3者。血沉常增快。
?。ǘ┎≡瓩z查 取局部病灶分泌液、淋巴結穿刺液、膿性分泌物、血液等接種于特殊培養基上,以分離致病菌。上述標本也可接種于豚鼠等的腹腔內,動物于5~10日內死亡,從內臟可分離出病原菌。
?。ㄈ┟庖邔W試驗
1.凝集試驗 應用最為普遍,多采用試管法。凝集素出現于病程第2~3周,第2~3個月效價最高,可達1∶1280以上,以后漸降,于數年內消失。效價≥1∶160時提示近期感染,但不能除外以往有過感染。接種菌苗后凝集效價也見升高。
2.熒光抗體試驗 特異性和靈敏性均較高,可用作早期快速診斷之用。
3.皮內試驗 與結核菌素、布魯菌素等皮內試驗的原理相同,均為遲發型變態反應。本試驗靈敏性和特異性都很高,操作簡便,陽性結果出現早,病程第1、2周的陽性率分別為30%和95%。可用于流行病學調查或臨床診斷,但不能除外以往患過本病的可能性。
【診斷說明】
流行病學資料,特別是與野兔接觸史以及有關職業均有重要參考意義,昆蟲叮咬史也甚重要。皮膚潰瘍、單側淋巴結腫大、眼結膜充血和潰瘍等也具一定診斷價值。確診有待細菌分離和陽性免疫反應,凝集效價逐次增高較一次高效價更有助于診斷。患者血清也可交叉凝集布魯菌,但效價低。
【治療說明】
?。ㄒ唬┮话惘煼ê蛯ΠY療法 飲食應含足量熱卡和適量蛋白質。局部潰瘍無需特殊處理,腫大淋巴結若無膿腫形成,不可切開引流,宜用飽和硫酸鎂溶液作局部濕敷。
?。ǘ┎≡委?土拉桿菌對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氯霉素等均很敏感。臨床實踐以鏈霉素應用為最多,療效也較好。劑量為1g,分2次肌注,療程7~10天。給藥后患者的病情于24小時內即有顯著進步,48小時內可退熱,很少復發。復發再治仍有效。
病菌對四環素類很少產生耐藥性,故復發再治仍有效。四環素的成人劑量為每日2g,分3~4次口服,療程10~14天。
氯霉素的療效亦佳,合并腦膜炎者更有應用指征,每日劑量為50mg/kg,成人為1.5~2g,以靜脈給藥為宜,療程10~14天。
【預后說明】
未經抗菌藥物治療的潰瘍腺型,患者的病死率約為5%,傷寒中毒型伴發肺炎者約30%。經特效治療后已很少死亡,病死率低于1%。
【預防說明】
應強調個人防護,預防接種尤為重要。一般采用減毒活菌苗皮上劃痕法,疫區居民應普遍接種,每5年復種一次,每次均為0.1ml,可取得較好的預防效果??诜p毒活疫苗及氣溶膠吸入法也有采用者。
疫區居民應避免被蜱、蚊或蚋叮咬,在蜱多地區工作時宜穿緊身衣,兩袖束緊,褲腳塞入長靴內。剝野兔皮時應帶手套,兔肉必須充分煮熟。妥善保藏飲食,防止為鼠排泄物所污染,飲水須煮沸。實驗室工作者須防止染菌器皿、培養物等沾污皮膚或粘膜。
應結合疫區具體情況開墾荒地、改進農業管理,以改變環境,從而減少嚙齒類動物和媒介節肢動物的繁殖。
病人宜予隔離,對病人排泄物、膿液等進行常規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