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感染與傳染病學 曲霉病

發布時間:2014-12-29 共2頁

  【概述】

  曲霉病(aspergillosis)是由曲霉所引起的一種慢性霉菌病,可侵犯皮膚、粘膜、眼、外耳道、鼻、鼻竇、支氣管、肺、胃腸道、神經系統或骨骼,嚴重者導致敗血癥。本病的病理特征為肉芽腫性損害,亦可為壞死性或化膿性,其臨床表現常隨發病部位而異。

  曲霉廣泛存在于自然界,是實驗室中最常見的污染菌之一。曲霉病患者以勞動人民為主,男多于女,從青年到老人均有發病,但兒童甚少見。本病無地區性,世界各地都有發病。

  【發病機制】

  病原菌為曲霉屬中多種曲霉。根據1965年Rapes氏研究,將曲霉分為18個群132個菌種,其中主要致病菌有10種,計有熏煙色曲霉、黑曲霉、黃曲霉、土曲霉、米曲霉、棒曲霉、雜色曲霉、構巢曲霉、薩氏曲霉、灰綠曲霉等,而以熏煙色曲霉最多見。曲霉屬中某些種可產生子囊孢子,有些種則不產生子囊孢子,營無性生殖。前者屬于子囊菌綱、彎子囊菌亞綱、散囊菌目、散囊菌科中的一個屬;后者屬于半知菌類,叢梗孢目,叢梗孢科。許多曲霉對植物有致病性,有些能使鳥類、昆蟲及家畜感染,鳥類尤其是鴿最易受染。企鵝尸體解剖中發現40%感染了熏煙色曲霉。因此,皮毛工作者、飼鴿者及打谷的農民,由于吸入含曲霉孢子的灰塵而常引起感染。

  曲霉常可在土壤、植物、空氣、實驗室、正常人的甲板面、趾間和外耳道中分離出來,其繁殖力很強,在室溫及37℃都能生長。一般情況下曲霉并不致病,但在組織損傷或發炎,機體抵抗力因慢性病(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病、肺癌、肝炎、白血病、淋巴瘤等)或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而減弱的條件下,即較易感染致病。傳播方式除直接進入皮膚、粘膜外,也常由呼吸道進入鼻旁竇、支氣管和肺,或侵入血循環后播散至其他組織。由于病原菌易侵入外耳道,故耳曲霉病多見。曲霉病大多為繼發性。有些曲霉可引起過敏性疾患如哮喘、過敏性鼻炎等。黃曲霉及寄生曲霉可產生黃曲霉毒素,與惡性腫瘤(特別是肝癌)的發生可能有密切關系。

  【臨床表現】

  本病以中年男性多見,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一)呼吸系統曲霉病 見"肺曲霉病".

  (二)消化系統曲霉病 以肝臟受累為多見,可達20%,其次是小腸、胃、食道、舌和胰腺。曾見1例伴發肺炎的心臟病患者,尸檢發現曲霉性食道炎蔓延至胃賁門,粘膜上有多處破潰,引起急性腸胃潰瘍、急性胃擴張和上消化道出血而死亡。

  (三)心血管系統曲霉病 通過血循環或直接蔓延而累及心內膜、心肌或心包,引起化膿、壞死或肉芽腫病變。曲霉常見侵犯中小動脈,引起血管壁壞死或血栓,但很少侵犯大血管。

  (四)泌尿生殖系統曲霉病 以腎為主,可達40%,有時前列腺亦可受累。生殖器曲霉病兩性均可發生,但較少見,曾報告由熏煙色曲霉引起的陰道炎,主要癥狀為白帶增多。

  (五)中樞神經系統曲霉病 較少見,大腦曲霉病可由眼或鄰近組織如耳、鼻、鼻竇等直接蔓延,或通過肺原發灶經血循環而引起,多形成腦膿腫,臨床表現如顱內占位性病變。

  (六)皮膚粘膜曲霉病 大面積燒傷患者,尤其是深Ⅱ°~Ⅲ°的患者,由于血漿大量滲出,有利于曲霉的生長,較易發生曲霉的繼發感染,嚴重者可引起曲霉性敗血癥。在剛愈合的新生皮膚上,有時也可有廣泛而密集的曲霉生長,灰綠色菌絲可高達1~2mm,有如面包上長霉樣。

  原發性皮膚曲霉病可有1至幾個、甚至許多結節。

  皮膚曲霉病還可繼發于原有皮損上,引起潰瘍和壞死。如累及指甲板,其表現類似甲癬,指、趾甲變成黃綠色,厚而脆,末端發生碎裂,偶可發生甲溝炎。曲霉敗血癥患者的皮損常表現為皮下膿腫,真皮內蜂窩織炎或膿皰。

  (七)外耳道曲霉病 耳曲霉病是曲霉病中最常見的一種,1953年我國即有耳曲霉病的報告,在耳癬中曲霉引起者約占80%,大都為繼發性,原發性者僅占少數。曲霉刺激外耳道皮膚,產生炎性反應和鱗屑,耵聹增多;耵聹成管狀或膜狀,可阻塞耳道而致聽力減退。自覺癥狀有癢或脹滿感。如有繼發感染,則有疼痛感。將耵聹除去后,其下皮膚充血潮紅,增厚或呈革樣硬化,間或糜爛化膿。如病變累及鼓膜,可見鼓膜充血,如鼓膜穿孔,則曲霉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八)鼻竇曲霉病 曲霉可由鼻腔進入鼻竇,因此鼻竇曲霉感染也較常見。多數發生在鼻竇炎的基礎上,屬腐生性,但以后可發展為寄生性,引起化膿、壞死或肉芽腫,其中多數為非侵蝕性。曲霉在鼻竇內大量生長繁殖,可阻塞竇腔,引起鼻塞,局部酸脹以致頭痛等癥狀,竇腔穿刺可得暗褐色稠膩物質。少數嚴重感染者,日久可演變為侵蝕性,除上述癥狀加劇外,病變可侵及眼眶、鼻腔或面頰部,并破壞骨質。X線攝片可發現額竇、上頜竇等被破壞,擬似腫瘤。此時常可有綠色粘性膿液排出,鏡檢可發現大量曲霉,培養多為煙曲霉、黃曲霉或黑曲霉等。

  (九)眼曲霉病 以角膜損害為最常見,表現為深浸潤潰瘍或表淺結節。主要由外傷引起,患者常先有植物枝葉擦傷史或異物入眼史。稻谷等彈傷史尤為重要,農民在脫粒時帶有曲霉的谷粒可飛至角膜上,或角膜被谷粒擦傷后繼發曲霉感染。本院眼科學教研室曾統計322例真菌性角膜潰瘍,其中約60%由曲霉屬引起,內煙曲霉占半數以上,其次為黃曲霉。角膜可發生深浸潤潰瘍或表淺結節,潰瘍色澤有乳白、灰白及黃白色3種;潰瘍表面可有粗糙,隆起或干燥感,潰瘍邊界較清楚或毛糙,有時邊緣隆起或有分界溝或衛星灶。基質浸潤可位于淺層或深層,或有膿腫形成。約60%伴有前房積膿。主要癥狀為局部疼痛、怕光、流淚等角膜刺激癥狀,一般較輕。檢查可見睫狀充血,如不及時治療,可致失明。眼瞼炎、淚囊炎或脈絡膜炎,甚至眼球膿腫均可發生,表現為眼球突出,亦可造成失明。曲霉也可由鼻腔或鼻旁竇侵襲眼眶,產生肉芽腫,壓迫眼球使向外突出,活動受限,以致視力逐漸減退,終至失明。X線攝片可發現顳骨、眶壁或顱骨等被破壞,此時常有綠色粘性膿液排出,含有大量曲霉。病灶可逐漸擴大,并可累及神經、腦膜及腦組織形成肉芽腫,在其中可見分支狹長的菌絲及異物巨細胞。

  (十)曲霉敗血癥 多繼發于肺曲霉病,主要發生于何杰金病的晚期或心臟手術后,常產生多發性膿腫或肉芽腫,通過血行播散而累及全身各組織和器官。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