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感染與傳染病學 細菌性痢疾

發布時間:2014-12-29 共3頁

  【并發癥】

  在恢復期或急性期偶可有多發生、滲出性大關節炎,關節紅腫,數周內自行消退。孕婦重癥患者可致流產或早產。慢性菌痢有潰瘍結腸病變者,可并發營養不良、貧血、維生素缺乏癥及神經官能癥。尚可引致溶血性尿毒綜合征、Reiter綜合征、類白血病反應等。兒童患者可并發中耳炎、口角炎、脫肛。并發敗血癥者罕見,具有菌痢和敗血癥的雙重表現,但病情較為兇險,病死率高,年齡在1歲以內嬰兒更高。

  【輔助檢查】

  (一)血象 急性病例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有中等度升高。慢性病人可有輕度貧血。

  (二)糞便檢查 典型痢疾糞便中無糞質,量少,呈鮮紅粘凍狀,無臭味。鏡檢可見大量膿細胞及紅細胞,并有巨噬細胞。培養可檢出致病菌。如采樣不當、標本擱置過久,或患者已接受抗菌治療,則培養結果常不理想。常用的鑒別培養基為SS瓊脂和麥康凱瓊脂。

  (三)其他檢查 熒光抗體染色技術為快速檢查方法之一,較細胞培養靈敏。國內采用免疫熒光菌球法,方法簡便,靈敏性及特異性均高,采樣后8小時即可作出診斷,且細菌可繼續培養并作藥敏試驗。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見急性期腸粘膜彌漫性充血、水腫、大量滲出、有淺表潰瘍,有時有假膜形成。慢性期的腸粘膜呈顆粒狀,可見潰瘍或息肉形成,自病變部位刮取分泌物作培養,可提高檢出率。此外,X線鋇劑檢查在慢性期患者,可見腸道痙攣、動力改變、袋形消失、腸腔狹窄、腸粘膜增厚,或呈節段狀。近年來有人以葡萄球菌協同凝集試驗作為菌痢的快速診斷手段,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鑒別診斷】

  急性菌痢應與下述疾患鑒別。

  (一)阿米巴痢疾 起病一般緩慢,少有毒血癥癥狀,里急后重感較輕,大便次數亦較少,腹痛多在右側,典型者糞便呈果醬樣,有腐臭。鏡檢僅見少許白細胞、紅細胞凝集成團,常有夏科-雷登氏結晶體,可找到阿米巴滋養體。乙狀結腸鏡檢查,見粘膜大多正常,有散在潰瘍。本病易并發肝膿腫。

  (二)流行性乙型腦炎 本病表現和流行季節與菌痢(重型或中毒型)相似,后者發病更急,進展迅猛、且易并發休克,可以溫鹽水灌腸并做鏡檢及細菌培養。此外,本病尚應與沙門氏菌感染、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大腸桿菌腹瀉、空腸彎曲菌腸炎、病毒性腸炎等相鑒別。慢性菌痢應與慢性血吸蟲病、直腸癌、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等鑒別。

  【預防】

  應從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增進人體抵抗力三方面著手。

  (一)早期發現病人和帶菌者,及時隔離和徹底治療,是控制菌病的重要措施。從事飲食業、保育及水廠工作的人員,更需作較長期的追查,必要時暫調離工作崗位。

  (二)切斷傳播途徑,搞好“三管一滅”即管好水、糞和飲食以及消滅蒼蠅),養成飯前便后洗后的習慣。對飲食業、兒童機構工作人員定期檢查帶菌狀態。一發現帶菌者,應立即予以治療并調離工作。

  (三)保護易感人群 可口服依蓮菌株活菌苗,該菌無致病力,但有保護效果,保護率達85%~100%.國內已生產多價痢疾活菌苗。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