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翻譯的概念
生物體合成mRNA后,mRNA中的遺傳信息轉變成為蛋白質中氨基酸排列順序的過程稱為翻譯。翻譯在細胞質內進行。
②參與蛋白質生物合成的物質
參與蛋白質生物合成的物質主要有:20種氨基酸、直接模板mRNA、轉運工具tRNA、合成場所核蛋白體、酶與各種蛋白質因子、ATP及GTP、無機離子(Mg2+、K+)等。
③核蛋白體循環
核蛋白體循環實際上就是蛋白質合成的翻譯過程,包括肽鏈的起始、延長、終止三個階段。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每合成一條多肽鏈,核蛋白體中的大小亞基就經歷一次解離和再聚合,這樣循環往復,以合成更多的多肽鏈。所以將這一過程又稱之為核蛋白體循環。它的基本過程為:
1)肽鏈合成的起始階段:需要起始因子、GTP、Mg2+等參與。在這些因素的參與下,核蛋白體的小亞基、mRNA、大亞基,具有起始作用的甲酰蛋氨酰-tRNA(真核細胞是蛋氨酰-tRNA)等結合一起形成起始復合體,tRNA上的反密碼子與mRNA 5′端的起始密碼子以堿基互補的方式配對。起始復合體的形成,是肽鏈正式合成的前奏。
2)肽鏈的延長階段:需要延長因子、轉肽酶、GTP、Mg2+、K+等參與。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經進位、轉肽、移位三個步驟不斷重復進行,使肽鏈按mRNA上的密碼子指令不斷延長。每重復進行一次,肽鏈增加一個氨基酸殘基。mRNA密碼子的翻譯方向是5′端→3′端,肽鏈的合成方向是N端→C端。從氨基酸活化算起,肽鏈每增加一個氨基酸殘基需消耗4個高能磷酸化合物。
3)肽鏈合成的終止階段:需要終止因子、釋放因子、部分延長因子及起始因子、GTP等參與。當終止密碼子出現在核蛋白體的A位時,被終止因子識別并與之結合,肽鏈的合成終止。此時轉肽酶表現水解酶活性,將P位上的肽酰-tRNA的酯鍵水解,肽鏈釋出,然后核蛋白體與mRNA分離,tRNA脫落,核蛋白體進一步解離為大小亞基。大小亞基可重新結合成為完整的核蛋白體開始新的肽鏈合成。環球網校搜集整理
④多核蛋白體
在蛋白質生物合成過程中,細胞內常有5~6個、乃至更多的核蛋白體連接在同一條mRNA分子上,呈串珠狀排列,同時合成多條同樣的多肽鏈。這種聚合物稱為多核蛋白體。多核蛋白體的形成,使許多核蛋白體在同時翻譯一個mRNA分子,即同時進行多條多肽鏈的合成,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蛋白質的合成效率。
⑤翻譯后加工
從核蛋白體上釋出的多肽鏈經折疊卷曲,形成具有一定空間構象的蛋白質分子。多數肽鏈合成后需經過加工、修飾,才能轉變為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常見的加工方式有:去除多肽鏈N端的甲酰蛋氨酸(真核細胞為蛋氨酸)、二硫鍵的形成、氨基酸殘基側鏈的修飾、連接輔基、亞基聚合等。
例題:在核蛋白體循環肽鏈合成的起始階段中需要的因子是:
A 延長因子 B 轉肽酶 C 起始因子 D 終止因子 E 釋放因子
答案:C
[
上一頁]
[1] [2] [3] [5] [6]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