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2-29 共14頁
穿 山 甲
【功效】 活血消?Y,通經下乳,消腫排膿。
第十九單元 化痰止咳平喘藥
學習目標:
1、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藥的性能特點、功效、適應范圍、使用注意、分類及各類的性能特點、功效、使用范圍。
2、掌握:半夏、天南星、禹白附、旋覆花、川貝母、浙貝母、瓜萎、桔梗、杏仁、紫蘇子、百部、馬兜鈴、枇杷葉、桑白皮、葶藶子、白果。熟悉:白芥子、白前、竹茹、竹瀝、天竺黃、前胡、胖大海、昆布、海藻、黃藥子、海蛤殼、浮海石、瓦楞子、礞石、紫菀、款冬花等各藥的藥性、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3、掌握下列各組藥物功用的相同和不同點:半夏與天南星,川貝母與浙貝母,瓜蔞皮與瓜蔞仁,竹茹、竹瀝、天竺黃,苦杏仁與蘇子,桑白皮與葶藶子。
一、概述:
【性能特點】本類藥或辛或苦,或溫或涼,多入肺經,辛開苦降,溫以散寒,涼可清熱。
【性能功效】具有宣降肺氣、化痰止咳、降氣平喘之功。
【適應范圍】 本類藥主要適用于外感或內傷所致的咳嗽、喘息、痰多,或痰飲喘息,或因痰所致的瘰疬癭瘤、陰疽流注、癲癇驚厥等。
【使用注意】1、溫燥藥性的溫化寒痰藥,不宜用于熱痰燥痰。
2、寒涼藥性的清化熱痰藥 ,不宜用于寒痰、濕痰。
3.咳嗽兼咯血者,不宜用強烈而有刺激的化痰藥。
4.麻疹初起的咳嗽,不易止咳,以免影響麻疹的透發。
【分類】 本類藥分化痰藥和止咳平喘藥兩類。
化痰藥:溫化寒痰藥:性多溫燥,具有溫肺祛寒、燥濕化痰之功,有的兼能消腫止痛。主治寒痰、濕痰證,還可用于寒痰、濕痰所致的眩暈、肢體麻木、陰疽流注等;
清化熱痰藥:性多寒涼,多如肺經,部分藥物質潤,兼能潤燥;部分味咸,兼能軟堅散結。具有清熱化痰之功,主治熱痰咳喘,以及由痰所致的瘰疬癭瘤、癲癇驚厥等。
止咳平喘藥雖或寒或熱,或偏于止咳,或偏于平喘,或兼而有之,但總有止咳平喘之功,分別具有宣肺止咳、清肺止渴、潤肺止咳、降肺止咳、連肺止咳及化痰止咳之功。主治外感或內傷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息之證。搜集整理
二、溫化寒痰藥物:
半 夏
【性能特點】本品辛散溫燥,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濕、降逆氣,最善祛脾胃濕痰。內服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為治濕痰寒痰之要藥。外用能消腫散結,可治癭瘤痰核及癰腫等證。
【功效】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外用消腫止痛。
【主治病證】
①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
②胃氣上逆,惡心嘔吐。
③胸脘痞悶,梅核氣,癭瘤痰核,癰疽腫毒。
【用量用法】 5~9g。外用適量,以生品研末調敷。不同炮制品姜半夏長于降逆止嘔,法半夏長于燥濕且溫性較弱,半夏曲則化痰消食,竹瀝半夏清化熱痰。
【使用注意】 本品溫燥,故陰虛燥咳、熱痰、出血證等忌用或慎用;反烏頭;生品毒大,一般不作內服。
天南星
【性能特點】 本品辛溫苦燥,善祛經絡風痰,藥力頗強。既能燥濕化痰,治頑痰;又能祛風止痙,治風痰諸證及破傷風;還能散結消腫而止痛,治癰疽、瘰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