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使用
使用,是指根據所有物的性質和用途,在不損毀所有物或變更其性質的情況下,為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對所有物加以利用。例如,以房屋供自己居住,衣服供自己穿著。使用只為事實上的作用,而不涉及收取天然孳息。
使用權可以和所有權發生分離;非所有人可依法律規定或與所有人的約定取得物的使用權;如果使用人因使用不當而致使用物毀損滅失時,則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應當注意,要將作為所有權權能之一的使用權與作為他物權的使用權(如我國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區別開來。
三、收益
收益是指收取由原物產生出來的物質利益。所謂由原物產生出來的物質利益,是指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指因自然規律而由原物生產出來的或者以物的用途而收獲的物質利益。天然孳息也可以是人工的,但由人工產生的物質利益不是產生于對出產物的改造加工。法定孳息,是依法由法律關系產生的物質利益,如房屋租金、借貸利息。應當注意,法定孳息是由他人使用原物而產生的,自己利用財產獲得的收益和勞務報酬不屬于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未與原物分離之前,只能由原物所有人所有。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產生以后,如果法律或合同沒有特別規定,由原物所有人所有。如果原物已移轉占有,根據法律或合同的規定,孳息也可以由產生孳息時的合法占有人所有。收益權可以與所有權分離。例如,所有人讓與占有權、使用權和部分收益權,而保留處分權和部分收益權。
四、處分來
源:
處分,是指所有人對物進行處置,即對物的消費和轉讓。處分是財產所有人最基本的權利,也是所有權的核心內容。一般情況下,處分權要由所有人來行使。如有法律的規定和所有人的意思表示,處分權也可與所有權分離。
處分包括法律上的處分與事實上的處分。法律上的處分,是指對標的物的所有權進行移轉、限制或消滅,使所有權發生變動的行為,如所有權的移轉、抵押權和質權的設定、物的拋棄等。事實上的處分,是指對標的物進行物質上的變形改造或毀損的事實行為,如拆除房屋、撕毀書籍等。
例題:養牛專業戶王某的一頭奶牛得了重病,王某恐怕此牛得的是傳染病,傳染了別的牛會造成更大的損失,于是將此牛拉到野外拋棄。劉某經過時發現了,將牛拉回家中,經過劉某的精心喂養,此牛病愈并成為一頭高產奶牛。半年后,王某聽說此事,向劉某索要此牛。依照法律,王某( )。
A.有權請求劉某返還此牛,因為劉某拾得牛并據為已有,構成不當得利
B.有權請求劉某返還此牛,但應補償劉某喂養此牛所指出的費用及勞務費
C.無權請求劉某返還此牛,但可以請求劉某給于適當補償
D.無權請求劉某返還此牛,因為他的拋棄行為已使其所有權消滅,劉某基于先占而取得牛的所有權
答案:D
解析:處分包括法律上的處分與事實上的處分。法律上的處分,是指對標的物的所有權進行移轉、限制或消滅,使所有權發生變動的行為,如所有權的移轉、抵押權和質權的設定、物的拋棄等。
?。ǎν恋氐怯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