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配外文對應詞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選配外文對應詞應注意以下問題:
1)應查找相應的外文標準、技術文獻和專業技術詞典,而不是普通外文詞典或漢外詞典。普通詞典的詞常常是非意義的。例:計算機科學中的“字”、“半角”、“全角”等概念在普通詞典中是無法查到正確對應詞的。
2)應以定義和概念在概念體系中的位置為依據,&&而不是簡單的翻譯。簡單翻譯往往造成一詞多義或一意多詞,并且經常出現錯誤。
例:“質量”術語不查看定義可譯為“quality”和“mass”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3)應考慮外文的習慣用法,而不是套用漢語構詞和詞義去翻譯。
例:漢語中的“紅××”不能套用英文中的“red+×××”。
紅茶(black tea)
紅糖(brown suqar)
紅汞(mercurochrome)
4)選配的外文對應詞應盡量做到漢外對應的可逆性,即從漢語到外文再從外文回到漢語應是不變的。
例:“空氣質量”直譯作英文有“air mass”、“mass of air”、“air quality”而實際上“air mass”是“氣團”;“mass of air”和“air quality ”都可譯為“空氣質量”但是不同的概念,也就不具備對譯的可逆性。有專家提出如下建議以便一一對應。
air mass 氣團
mass of air 空氣質量
air quality 空氣品質
5)一個漢語術語可對應多個外文術語或一個外文術語可對應多個漢語術語的處理。通過分析定義,當該術語是指稱多個概念時,如有可能就重訂術語;當 該術語是指稱一個概念時,將多個對應術語分級作為同義詞處理;若術語間并不完全對應,就加注解說明。
例:“滲碳鋼”分別對應“carburizing steel”和“carburized steel”。根據定義,前者為“適用與滲碳[處理]的鋼種”,漢語術語改為“滲碳用鋼”;后者為“進行了滲碳[處理]的鋼”,漢語術語不變,仍為“滲碳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