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目標盈利的確定
投標單位合理的預期目標盈利,是企業經營戰略和投標戰術選擇地具體體現。如何確定合理的預期利潤,不僅要考慮在投標競爭中獲勝,還要爭取實現企業或項目的利潤目標。在確定預期利潤時,可結合長期利潤、短期利潤以及具體項目的利潤綜合考慮。由于建筑業競爭日趨激烈,長期利潤率必然受到建筑業全行業平均利潤率的局限,大部分建筑施工企業的長期利潤率,只能向行業平均利潤率看齊。在確定近期利潤率時,應考慮本企業的工程任務飽滿程度、近期市場行情等因素。在具體確定某項工程的利潤目標時,則應考慮競爭對手的情況、工期、環境、風險等因素綜合確定預期利潤。
由于投標單位的經營能力和條件不同,出于不同目的的需要,對同一招標項目,可以有不同投標報價目標盈利的選擇。
1)高盈利型:企業在行業或對應具體項目時優勢十分明顯,則以高盈利為主。這種企業可能是行業龍頭,或擁有某特定資源優勢,因此只能是少數企業有如此優越的發展狀況。投標報價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實現最佳盈利為目標。投標單位對效益無吸引力的項目熱情不高,對盈利大的項目充滿信心。也不太注重對競爭對手的動機分析和對策研究。
2)一般競爭型:這是在市場中大量存在的公平參與競爭的一般企業。決策時首先保證個別成本的精確計算和補償,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損失,力爭盈利目標的實現。投標報價是以競爭為手段,以平均盈利為目標,報價是在精確計算報價成本基礎上,也充分估價各個競爭對手的報價目標,以有競爭力的報價達到中標的目的。對許多工程及設備投標表現出積極的參與意識。競爭性投標報價目標是投標單位追求的普遍形式。
3)市場開發型:這類企業在決策時,急于將資金、技術投人市場,確立自身地位和樹立企業形象,以利開拓市場,采用低贏利策略。開發型投標報價是以開拓市場,積累經驗,向后續投標項目發展為目標,因此贏利目標可以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其特點是不著眼一次投標效益,用低報價吸引招標單位。
4)補償型:這是指大企業為補償生產能力剩余,力爭中小工程投標所采取的策略。它常對盈利不太計較。投標報價是以補償業務不足、以追求邊際效益為目標。即保本或微利為原則。對中小工程和設備投標也表現出較大熱情,報價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受生產能力的限制,只宜在中小型項目或小范圍內采用。
5)生存型:投標報價是度過難關,以克服企業生存危機為目標爭取中標。面臨生存危機的企業只能是可以不考慮各種利益原則,中標第一,當然會招致項目虧損。合同虧損額等于中標合同價與企業成本支出的差值。除非企業破產,否則企業不投人生產經營項目,也必須承擔大量的固定成本費用支出的損失。因此,要比較這兩種損失的量的大小,若合同虧損額小于企業固定成本費用損失額,作為短期渡過難關的戰術決策,尚屬相對科學合理的減虧的經濟性決策。但若合同虧損額大于企業固定成本費用的損失額,企業經營承包后虧損會加劇,則是不經濟的和不可取的決策。若屬企業確實是為維持生存的需要而不得已采取的短期戰術選擇,則應根據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科學慎重地抉擇。
1.2.3項目估計風險損失
風險損失費,是因不可預見因素帶來的損失費用。風險費估計太大,就會提高標價,降低得標概率;風險費估計太小,一旦發現風險,就會降低企業利潤甚至導致虧損。
項目的風險是多方面的,風險費用的大小常受下列因素影響:設計深度、工程量計算的精確程度、成本估價的精確程度、施工中自然條件的變化、進度計劃變更、利率匯率等。風險費用大小則依據上述因素經量化后綜合估算。將量化的風險損失價格,考慮按一定比例計人投標報價中。
1.2.4報價水平方案的提出
基于以上分析,根據具體項目特點,計算確定投標價格水平的高中低三個分檔方案。高標方案應實現理想的利潤水平,并適當轉嫁不可預見的風險;中標方案應反映個別成本加中等目標盈利;低標方案則是微利或保本為原則。可用公式表述如下:
低標價=個別成+目標盈利×折算系數K1;
中標價=個別成本+目標盈利;
高標價=個別成本+目標盈利+估計風險損失×折算系數K2;
式中K1是將目標盈利作一定的折減,以降低標價;K2也是將全部風險損失作一定的折減,因為不一定要將全部風險損失都轉嫁給甲方承擔,折減系數一般取值為0.5一0.7較常見。
以上報價的計算只考慮了承包商自己的因素,實際投標決策時,還要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對手競爭狀況和業主的標底預測,靈活確定報價決策方案,以提高中標概率或增大盈利。
(咨詢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