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9頁
規劃指標
規劃指標是對發展目標的量化,是考核政府工作的重要依據,同時為社會市場主體提供參照和行為導向。
“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
第三節 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綱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了各項戰略任務的首位,提出要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方略,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的同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的要求,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發展現代農業的目標和要求
堅持把發展農業生產力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增值能力,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思路
發展現代農業
1.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2.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3.加強農業服務體系建設
4.完善農村流通體系堅持把發展農業生產力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
增加農民收入
1.挖掘農業增收潛力
2.增加非農產業收入:引導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
3.完善增收減負政策
改善農村面貌
1.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2.加強農村環境保護
3.積極發展農村衛生事業
4.發展農村社會保障
培養新型農民
1.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
2.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培養一大批生產能手、能工巧匠、經營能人和科技人員
3.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引導農民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農業和農村投入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