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建筑施工企業儲備資金是指企業以貨幣資金訂購材料開始,直到出庫這一過程所占用的流動資金。施工企業的儲備資金在流動資金中一般占有最大的比重。施工企業的生產過程實際上就是建筑材料的消耗過程&&。所以說施工企業儲備資金額度大,周轉頻繁。如何用好、用活這部分資金是盤活企業資產,加快資金周轉,提高資金利潤率的關鍵。因此對施工企業儲備資金加強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是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經濟效益的一項重要措施。
不少施工企業在儲備資金管理上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表現在:
一、采購計劃不周密。
一些企業領導和業務部門只重視生產計劃,忽視采購供應計劃。不少施工企業材料采購環節依然存在漏洞,舍近求遠、舍賤求貴的現象時有發生。更有一些采購人員利用職權和市場價格體系中的價格彈性區間大做文章,以權謀私,收受回扣。部分采購人員在市場經濟變化莫測建筑材料緊俏漲價的情況下,圖省事圖方便憑經驗和個人意愿辦事。缺乏計劃與科學的指導,采取“高額儲備多多益善”的采購政策,結果造成大量材料積壓,長期占用資金,甚至造成浪費,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這方面的問題,一些企業每年年底的材料倉庫盤點表反映出來得數據就是最好的例證。
二、管理無重點。
在資金周轉各環節中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沒有重點環節重點控制。在資金的撥向分布上,不能分清輕重緩急眉毛胡子一把抓,致使資金周轉不靈使用不活。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舊的經濟體制所形成的弊端。這些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而職工吃企業的大鍋飯。不算帳不講效益的影響沒有完全消除,部分企業的領導沒有把儲備資金的管理擺在應有的位置上。部分從事此項工作得人員信息不靈,缺乏全局觀念和效益觀念。
我們正處于科技發展進步的年代,各種新材料、新工藝不斷地發現和發明。而且大大地縮短從創造發明到實際應用的周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我們在人口多,底子薄,能源原材料短缺的條件下進行現代化基本建設,必須重視對儲備資金加強管理的問題。
如何利用企業物流先進的管理理論與管理方法,對儲備資金管理的全過程進行優化組合和合理配置,使儲備資金管理活動中的訂單流、物流、資金流等處于最佳組合狀態,達到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是現代儲備資金管理的趨勢和重點。
如何對施工企業的儲備資金加強管理,筆者認為:要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為前提、計劃管理為指導、定額管理為基礎、重點管理為手段、經濟責任制為保證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做進一步的探討。
第一、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資金靠人籌措、使用,建筑材料靠人去管理。要使儲備資金的管理使用處于最佳狀態,發揮良好的效益,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一是要引導管理人員認識到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所面臨的社會經濟環境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企業管理涉及的范圍不斷擴展,各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必須不斷接受再教育,提高自己的整體水平,從而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二是增強效益觀念。各級企業家和管理人員時時、處處、事事都要想到企業的經濟利益,辦任何事情都要把如何節約資金,降低工程成本,增加企業經濟效益放在首位。三是增強信息觀念,優化業務流程,加強信息系統的建設。在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經濟瞬息萬變,如何及時捕捉到真正有用的信息,是關系到企業成敗的關鍵。
第二、對采購供應進行計劃管理。
首先,對本年度施工工程計劃進行分析,建立數學模型,確定最佳經濟批量和最佳進貨時間。確定全年所需建筑材料的品種、數量、交貨期等;然后編制采購供應計劃。采購供應計劃是儲備資金管理最為重要的一環,既不能因節約資金材料供應不上,也不能造成積壓,占用資金。為促進儲備資金能得到最經濟合理的使用,還必須確定一個經濟訂購量。根據最佳采購批量原理,根據工程項目不同時期的不同建筑材料需求量,確定建筑材料的采購批量。使一方面能保證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用量,降低材料的缺貨成本;另一方面能使庫存材料占用的資金最少,保證資金正常周轉循環。
第三、對存貨實行定額控制管理建筑材料儲備的理想目標,應該是經濟合理的材料數量標準。為保證工程所需,并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材料儲備定額。
1) 經常性儲備定額是指前后兩批材料入庫的供應間隔期內,保證建筑產品生產正常進行所必需的經濟合理的儲備數量。經常性儲備定額主要由材料入庫間隔時間和平均每日需用量決定。
其計算公式:經常性儲備定額=(進料間隔時間+材料準備天數)×平均每日需用量確定進料間隔天數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因為影響因素很多。比如供應條件、供應距離、運輸方式、訂購數量,以及有關的采購費用和保管費用。
2) 保險儲備定額是指材料供應工作中發生延誤等不正常情況下,保證施工生產所需的材料儲備數量。主要由保險儲備天數和每日需用量決定,其計算公式:保險儲備定額=保險儲備天數×平均每日用量確定保險儲備天數一般是按上年統計資料實際材料入庫平均誤期天數來確定的。在實際工作中應分析供應條件的變化情況。一般就地就近組織供應的,供應中斷可能性很小的,保險儲備可以減少到零。
3) 季節性儲備定額在建筑施工企業,材料供應經常受到季節性影響。為保證施工生產的正常進行,需要一定數量的季節性儲備。例如年初開工項目多,鋼材、水泥及地方材料用于基礎和主體結構的需用量大;年底施工進行到裝修竣工程度,主要材料需用量小而其次材料、裝飾材料需用比例增大。這類材料根據施工進度需要確定季節性儲備定額,以便在供應中斷后,繼續保證建筑施工生產需要。其計算公式:季節性儲備定額=平均每日需用量×季節性施工天數根據上述的分析計算,材料儲備的最高定額和最低定額應該是:最高定額=經常性儲備定額+保險儲備定額最低儲備定額=保險儲備定額材料儲備定額是編制材料供應計劃,監控庫存水平,核定建筑施工企業流動資金計劃的重要依據,也是組織采購計劃訂貨的主要依據。
第四,用“ABC”管理法進行重點管理材料的庫存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問題。它是在解決“無限需求”與希望“庫存最小”的矛盾中尋找最佳條件的一種專門技術。同時又是調節供求關系,解決供求矛盾的一門科學。因此,我們必須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加強材料的庫存管理,除了上述的經濟批量以外,“ABC”管理法也是一種有效的存貨日常控制方法。存貨按“ABC”分析方法進行分類,有助于掌握重點區別不同情況,分別采取相應控制措施。這是對存貨實現有效控制條件。&&“ABC”控制法就是在錯綜復雜、品種繁多的材料中抓住重點,照顧一般的管理方法。而管理的重點在于提高使用效果。現以建筑施工中需用的近2000中材料的分類,其標準是:主要材料(鋼材、水泥、木材)品種少,但資金約占80%,劃為A類;
其他材料(磚、沙、石灰等)約占資金15%,劃為B類;
其次材料(釘子、電線、油漆、鐵絲等)約占資金5%,劃為C類。由于上述材料其重要程度各不相同,A類材料在品種上占的比重小,但存貨的價值高。因此必需把管理的重點放在A類材料上。B類材料也應引起重視,加強管理。C類材料由于品種繁多,資金占用少。一般來說根據供應條件規定最大儲備量和最小儲備量就可以。這樣有利于采購部門和倉庫部門集中精力抓好A類材料和B類材料的管理。
第五、加強資金的管理、實行經濟責任制。
把減少資金占用,加速資金周轉的任務分級分口落實,并與獎罰制度聯系起來,可用規定的指標來考核:儲備資金利用率=本月發出全部材料金額-對外銷售材料金額×100%在保證建筑施工生產的前提下,資金利用率越高則經濟效益越好,施工企業在月終可根據實際運用率按規定的獎罰標準進行獎罰。這樣即可限制材料采購部門采購非急需的材料,又促使材料供應部門及時處理呆滯積壓材料,將“死”資金盤活。
上述公式是將儲備資金定額與經濟責任制進行掛鉤,即考核了倉庫的儲備量,又促進了降低采購成本,它對壓縮儲備資金占用率,壓縮材料儲備量起到了提高資金使用率的效果。為建筑產業結構合理化,市場規范化進入一個有理性、有序的發展時期,為保證企業的競爭能力和應變能力,必需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加強儲備資金的計劃管理與定額管理;推進“ABC”管理法;對倉儲成本進行重點管理,使全面管理納入經濟指標作為評判標準。
總之,建筑施工企業的儲備資金管理是一套系統工程,它涉及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企業的戰略是生存和發展,儲備資金的管理會影響企業總體的生存和發展。工程速度快,質量好,就羸得社會信譽,管理上去了。&&成本降低了,就羸得了企業效益,從而職工個人收就增加了,真正體現了三者利益關系,因此搞好建筑施工企業的儲備資金管理,加強工程成本核算,是企業降低成本和提高競爭力,是施工企業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關健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