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宏觀經濟政策與規劃:中國城市發展的若干趨勢與特征1

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一、城市與區域發展的一體化

  城市化發展的規律表明,當一國的城市化率超過30%以后,城市化發展速度將進入加速狀態,并且出現城市與區域發展一體化的趨勢。我國近三年來城市化率從30.89%提高到37.66%的指標表明,這一規律正在發揮它的作用。

  根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的城市化率將達到60%左右。對于我國特殊的城鄉二元結構的國情來說,這意味著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約1.5個百分點。而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意味著要有1500多萬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如何實現大量農業勞動力向城市非農產業的轉化,將成為我國城市化進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因此,在做大、做強城市的同時,通過城市的發展帶動區域的聯動、實現城市與區域的一體化、進而加速推進城市化將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與政府的主要努力方向。

  在此情形下,各地(城市)政府已經或正在制定的近期、中期、遠期的城市化發展目標與發展戰略,都將城市與區域的一體化協調發展作為重要內容予以規定,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地區,都市圈規劃、城市群規劃等區域性規劃也已經成為指導區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并在城市協作、區域競爭與協調中發揮重要作用。城市與區域的一體化發展趨勢,將成為今后城市與區域聯動發展的新的增長源。

  二、城市職能的國際化與專業化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網絡中,城市職能的國際化與專業化已經成為中國城市走向世界,主動納入世界城市體系的前提。因此,發掘自身的優勢與潛力,認識自身的不足,找準自己的城市功能定位,積極參與世界城市分工,向國際化、專業化與專門化方向發展是今后我國城市發展的主流。

  上海、北京、廣州等向國際化大都市、區域性大城市發展的勢頭將日益加快。上海重新明確自己的功能定位并積極推進向國際金融中心職能的轉變,通過搬遷和撤并1500家工業企業的中心城區的重建,為打造國際化大都市進行大規模的空間演替。廣州將城市發展的方向擴展到珠江以南,并以建設高起點的中央商務區作為城市新的形象定位。南京、大連、重慶、杭州、武漢等特大城市在各自的發展戰略規劃中都提出了明確的參與國際化城市分工的發展策略。與此同時,各地城市政府都在修編的新的城市總體規劃中重新明確各自的功能定位,編織起國際化大都市、區域性大城市或地區性中心城市的新的理想宏圖。建設具有國際意義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制造業基地、重化工業基地;國際性的旅游觀光城市、消費休閑城市以及時尚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等成為各級城市參與國際化與專業化分工的新的目標定位。毫無疑問,專業分工更為細致、專門化程度更高、比較優勢更為明顯的城市將在世界新的經濟體系與城市體系的重組網絡中最先采集到第一桶金。

  三、城市特色的地域化與個性化

  保護與發掘城市的文脈與景觀特色,弘揚地方文化,極力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成為城市政府在城市經營與城市競爭過程中最重要的手段,也是對過去城市特色模糊、城市發展模式雷同的理性反思。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底蘊與各類城市地域文化相結合成為發展特色城市的重要文化資源,一批具有鮮明地方文化特色與個性特色的城市將脫穎而出,水鄉特色城市、濱海城市、高原城市、山海城市、沙漠城市等以地理風貌為特色的城市;服裝之都、水晶之都、絲綢之都、玩具之都等以產業與資源為特色的城市;以及昆劇之鄉、南音之鄉、評劇之鄉等以地方文化為特色的城市迅速為世界所了解,并為城市的發展帶來可觀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對于有著悠久歷史的大多數中國城市來說,個性化的特征就是保留城市的歷史痕跡,并將她上升為城市的靈魂。因此,在城市的更新改造過程中,為恢復和保留城市的文脈而作出的各種努力都將得到應有的回報,而且也已經成為提高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四、城市環境的生態化與園林化

  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各國城市發展的共同目標。對于中國的城市來說,生態化與園林化建設既是對以往忽視生態環境建設、破壞生存環境的一種補償性、修復性的被動行動,又是基于對人類建設性破壞活動理性反省的一種前瞻性、預支性的主動行為。正在快速城市化過程中的我國城市,沒有任何理由再重蹈發達國家曾經的“先破壞后建設”的覆轍。

  可以明顯地看到,各級城市政府都已經開始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城市的環境建設作為政府工作的主要內容,建設生態城市與花園城市的費用已經成為大多數城市政府城建投入中上升比例最快的一項財政支出,其中用于環境治理與污染控制投資所占的比例最大。持久的努力終將會有豐厚的回報。中國人將會以“天人合一”的環境觀與“無為而治”的空間管治觀等傳統文化精華與現代西方先進城建手段相結合的理念建設一批令世界注目的中國式的生態花園城市。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