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4、大草坪的弊端
4.1.可接觸性不強國內一些新建的廣場喜歡在其中布置大片裝飾性草坪、工整的修剪圖案,在重視觀賞性的同時造成了單調和機械,不僅缺乏空間立體層次的變化,也不符合游人行為的舒適要求。當前,絕大多數的廣場草坪四周都立有"禁止踐踏"的標牌,一片融融的綠意卻將游人拒于其外,可視卻不可達,不免令人索然。而且會造成廣場很大,視覺空間開敞,但游人只能在路面和局部硬質鋪裝上活動,游人容納量小的矛盾。這不禁使當前的一些廣場失去了應有的人情味。所以在廣場的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廣場的空間層次、游人行為的多樣性及廣場內容的可接觸性,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廣場的領域化傾向正是反映了人們的生理、心理需求,有人提出"小就是美"確有道理。國外的一些地區在處理草坪的使用與維護問題時,把大草坪分成若干塊,在一個時間段內只對游人開放其中的一塊或幾塊,從而把這對立的二者巧妙的統一了起來。這既養護了草坪的生物機能,又增強了草坪的可接觸性。這些成功的處理手法可供我們借鑒。
4.2.對不同季節處理重視程度不夠不同的季節呈現出明顯不同的景觀特色,在廣場設計時理應考慮到這些因素。可是,大草坪這種單一的景觀處理手法實難與各季節的景觀特色相協調。在炎熱的夏天,由于廣場內缺少高大的遮陰喬木,使得游人無處躲避烈日的烘烤;在生物蕭條的秋冬季,草坪都已枯黃,這時廣場呈現給人的將是一片荒涼與衰敗的景象。這些不利的影響將會大大降低廣場的吸引力及重游率。所以廣場設計應結合不同季節的特色做相應的植物配置及景觀處理。在南方城市??如深圳新建的一些城市廣場,可以疏密有致、高低錯落地種植一些常綠植物及一些不同花季的花卉,使廣場一年四季均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的景象。在北方城市由于氣候條件的限制,使得冬季植被比較單一,但可以換一種方式來處理。如哈爾濱的建筑藝術廣場,在冬季就舉辦冰雕、雪雕等展覽活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5、廣場內的服務設施不夠完善
廣場作為一個兼有多種功能的生活服務性場所應盡力滿足游人多方面的行為需求,使游人在廣場內就能得到便捷的服務。在重慶建筑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對重慶人民廣場調查分析報告中曾體現了一些受訪群眾的意愿:他們希望廣場應多設置美觀耐用的固定長凳,設置必要數目的電話亭,設置一些擋雨設施等[5].這反映出目前廣場中存在著服務設施不夠完善的問題。這樣會制約廣場服務功能的全方面發揮,減弱廣場的舒適性及吸引力。在廣場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游人的各種行為需求,在不妨礙廣場整體景觀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設置一些美觀耐用的服務設施,以體現廣場設計的人性化原則。
三、城市廣場人性化的淡化和重歸
從某種意義上講,廣場是市民心目中的精神中心之一,體現著城市的靈魂。不是擺在那里作為一幅畫,一件展品,讓人去參觀,去欣賞,它必須要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因此,搞廣場建設要明確一個基本點:簡潔實用,為市民服務,以人為本。但是城市廣場的人性化設計早在歐洲巴洛克時代就已喪失,而在當今中國“城市化妝運動”中更是如此,一元化的社會意識使廣場的人性與公民性只能在一些鄉土景觀中尚有遺存。隨著中國日益走向民主政治和平民化時代,城市設計,特別是廣場設計應首先召回其人性與公民性,用進步的物質環境積極推動社會意識形態的進步。
1、淡化的人性:以廣州城市廣場為例:可能由于地價較高,“寸土寸金”的緣故,加上廣州商業氣息較濃,廣州城市休閑廣場缺乏,即使已有的少數幾個如海珠廣場、中華廣場前的空地,其規模也是很小的,遠遠不能滿足密集的居民休閑、娛樂、集會交流的需要。而且,各廣場內部綠化率不高,很少考慮居民的休閑娛樂需求,人性化設施嚴重不足,比如很少有便于人們歇息、停留的石凳、石椅,綠化樹種也都是一些低矮的樹種,不能為人們遮蔭擋雨,尤其是炎炎的夏日,廣場上難得見到幾個市民。雖然樹木花草造型各異、富有藝術氣息,但都是中看不中用。有些廣場內的草坪更是打著“行人不得入內”的牌子,讓人們望而卻步。即使是在眾多的所謂商業廣場內(實際上只是一棟商業大廈),也是為人們提供休息、小憩的設施很少,人們逛街又累又困的時候,找不到一個可以歇息的地方。使廣場越來失去人性化。
2、重歸廣場的人性與公民性:以都江堰廣場為案例都江堰廣場位于四川省成都都江堰市(原灌縣)。城市因有2000多年歷史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該堰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而且依舊在灌溉田躊的世界級文化遺產。廣場所在地位于城市中心,占地11 公頃,柏條河、走馬河、江安河三條灌渠穿流城區,同時城市主干道橫穿東西,由此場地被分為四塊。原為大量危舊平房,設計該廣場時從地域的自然和文化變遷、歷史、場所的現狀以及當地人的生活及休閑方式諸方面入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考慮廣場的紀念性、文化與旅游功能,主張設計源于解讀地域、歷史和生活。與此同時,設計始終強調廣場之于當地人的含義和使用功能,把喚起廣場的人性與公民性放在第一位。具體表現在:
2.1.多元化的空間無論是歐洲巴洛克的廣場和城市設計,還是中國封建都城(如紫禁城)及神壇(如天壇),都是通過強烈的軸線和占絕對統治的一個中心(如雕塑、噴泉)來形成一元化的空間,以表達一種絕對權力的存在。這往往使其成為與鄉土廣場或日常生活的社區廣場的一個主要區別。還廣場以人性與公民性就必須首先打破在封建和極權意志下形成的一元化空間形式。形成多元化的空間,而都江堰廣場也有一個作為中心的主雕塑,高30m,起到挈領被河水和城市干道分割的四個板塊的作用,利用場地被河流和城市主干道切割后形成的四個區塊,形成四個功能相對有別,但又互為融合交叉的區域,動中有靜,靜處有動,大小空間相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