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形式:從所給的幾句話中選出缺少必要成分或有多余成分的一句。
例題 下面四句話中有一句缺一個必不可少的"的",請找出這一句:
A 馳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解決了岷江泛濫問題,使受益農田達三百多萬畝。
B 《人民日報》的一篇報道介紹了她的事跡,她被武漢大學授予"模范教師"稱號。
C 二戰(zhàn)后,二十多年,慕尼黑一些古建筑上依然可以看見戰(zhàn)爭痕跡。
D 北京西山碧云寺是由明朝的大太監(jiān)劉瑾出資興建,他想把碧云寺附近作為自己死后的墓 地。
解答:選項D"出資興建"后缺少的一個"的","是……"無著落,其他三句不缺少"的 ",故正確答案為D。
第四種形式:從所給的幾句話中選出寫得最連貫、最順的一句。
例題 下列各句,哪一句寫得最連貫?
A 確定合理的目標成本和對產品的設計和功能進行必要的分析是加強成本事前控制的關鍵 。
B 加強成本事前控制的關鍵是確定合理的目標成本,是對產品的設計和功能進行分析。
C 確定合理的目標成本、分析產品的設計和功能是加強成本事前控制的關鍵。
D 確定合理的目標成本和分析產品設計和功能是加強成本事前控制的關鍵。
解答:選項A、B、D雖然沒有語病,但句子成分之間銜接不緊,顯得冗長、拖沓,而句子C則顯得連貫、得體,故正確答案為C。
第五種方式是對長句的意思進行準確的理解。即先給你一個復雜的長句,然后針對長句提出一個問題,提供四個選項,要求你根據長句的意思對這一問題作出正確的回答,選擇出正確答案。
例題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條嚴禁警方執(zhí)行市長關于不允許在學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級的劇場的指示的禁令。
地方法院究竟允不允許在學校附近修建劇場?
A 允許 B 不允許 C 同允許和不允許無關 D 對允許和不允許不置可否
解答:此題的正確答案是B,即地方法院不允許在學校附近修建劇場。
這一方式主要考查應試者對長句語意的理解和語言的組合、表達能力。解這樣的題要用緊縮法,先把主干成份分析出來,再對各個長定語進行分析。在這種題型中,往往使用多重否定擾亂應試者的判斷(如上例),只要利用"否否得肯"的規(guī)律,對長句子的各種成份尤其是定語進行分析,應試者也不難得出正確結論。
下面談談辨析語病的技巧
(一)語病的種類。
1、詞語使用不當
(1)同義詞混用(因詞義輕重、適用范圍、褒貶色彩、語體風格不同而混用)。(2)詞性誤用(名詞、動詞、形容詞詞性相混,及物與不及物動詞誤用)。(3)虛詞錯用(虛詞個性強,常發(fā)生副詞、連詞、介詞內部混用)。(4)代詞使用不當(指代不明,近指遠指相混,人稱不當,疑問代詞"怎么、怎樣"相混)。(5)數(shù)量詞使用不當("二、兩、倆"使用不當,數(shù)量關系--倍數(shù)、分數(shù)、增加數(shù)--表示不當)。(6)生造詞語。(7)成語誤用。
2、成分殘缺
(1)主語殘缺(句首濫用介詞,不該省的主語省去了)。(2)謂語殘缺(通常是將謂語中的中心詞或該用的能愿動詞遺落了)。(3)賓語殘缺(通常因賓語前的修飾成分復雜而將中心詞落掉了)。(4)修飾成分殘缺(定語、狀語是個短語構成的,落掉的短語中的某一部分)。
3、搭配不當
(1)主謂不搭配(大多數(shù)是謂語不能陳述主語,有時主語或謂語是由聯(lián)合短語充當,其中有某一部分不搭配)。(2)述(動)賓不搭配(動詞和賓語要在意思和習慣上搭配,當動詞帶兩個以上的賓語時,常發(fā)生后邊的賓語與動詞不搭配的情況)。(3)附加成分和中心詞不搭配(定語、狀語和中心詞不搭配,補語和中心詞不搭配)
4、語序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