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辨別篩選信息
閱讀的主要目的的是從書面語中汲取有用的信息,這些信息往往分布在文章的各個部分。所以,閱讀理解不僅僅是對某一個詞語或句子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對文章的大量信息的正確理解。
例題:
這兩位學者是利用直徑為26米的射電望遠鏡,來尋找由浩瀚宇宙深處發出的未知訊號的。他們以波長21厘米和10.5厘米的電流對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區域分別進行三次和兩次調查。許多從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學家認為,波長為21厘米的電波在宇宙空間中極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體發出訊號,就很有可能會使用這個波長。
在探測時,他們試圖尋找從極狹窄區域中釋放出強大電波。每次探測的時間約需200--400天,所以獲得的觀察資料十分龐大。經過篩選,才獲得了這37個訊號,其中有5個訊號特別強烈。這些訊號大多數是沿著銀河系分布的,在銀河系內有著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然而,至今還未發現具有已接訊號物征的電波源,且在這些電波的方向上,也沒有特異的星體存在。這37個訊號果真是由外星人發出的嗎?
兩位學者說,37個訊號"可能來自地球外文明",他們的依據是
(1) 訊號的波長是宇宙間極為普通的
(2) 大多數電波訊號沿著銀河系分布
(3) 每次探尋的時間約為200--400天
(4) 在龐大的觀察資料中這些訊號十分強大
(5) 捕捉到的訊號是離地球最近的
A、(1)(3) B(3)(5)
C、(2)(4)(5) D、(1)(2)(4)
解答:
選擇D。(1)句強調地球外文明很有可能用波長21厘米的極為普通的電波向其他星體發出訊號;(2)句強調在銀河系內有著大量的恒星,它們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4)句強調訊號十分強大,這有可能是外星人發出的電波。其它(3)(5)的內容與試題的內容無關。
5、 分析作者觀點
作者的觀點,就是記敘文中的主題、議論文中的論點、說明文中的事物特征。在公務員考試中,文章閱讀主要是說明文閱讀,因此,全面準確地把握所說明事物的特征,是閱讀理解的重要方面。
例題:
在"基本粒子"的大家族中,有一種叫中微子。它那穿山過海,敢于與光速較量的神奇本領和不費吹灰之力穿過地球的拿手好戲,極大地觸發了科學家們應用研究的靈感。于是,中微子通信的設想脫穎而出了。這是一種采用中微子束代替電磁波信息的無線通信方式。它可以沖破電磁通信不可逾越的水下和地下這兩個禁區,實現全球無線通信;它保密性好,傳遞信息快,不受外界干擾,對人體無害。這些優點是其他通信方式無法比擬的。
中微子通信過程和微波通信相似,有發射和接收裝置。通信時,發射端首先用高能質子加速器,將質子加速到幾千億電子伏特的能量,然后去轟擊一塊金屬靶子。此時,靶子的背面就會產生許多"短命"的介子,這些介子一邊運動,一邊發生衰變,從而變成中微子和μ子。再讓它們共同穿過鋼板,這時μ子被鋼板阻擋并衰變了,剩下的就是純凈的中微子束。然后,再用信號對它進行調制,接著通過磁場控制載有信息的中微子束,使之按人的旨意朝一定方向傳向目標。接收端是一個貯有近億噸水的大水箱,箱內的光探測器星羅棋布。當發射來的中微子束在水中傳過時,就會與原子核中的中子發生核反應而生成μ子,μ子在水中高速前進,受到核的減帶作用放出光子,這些光子進而被水中的光探測器接收了,即可把原來中微子束所攜帶的信息解調出來,從而達到通信的目的。
1、從原文意思來看,下列對中微子通信和電磁波通信所作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 它們的通信過程、傳遞路線和裝置是基本相同的
B、 中微子穿透力強,金屬板對它不會產生阻礙
C、 中微子能沖破水下和地下兩大禁區,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通信方式。
D、 中微子通信和電磁波通信都是用光來傳輸信息的
2、下列對中微子通信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