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望遠鏡是美國航天局聯合制造的,長13米,重達12噸。它于1990年4月24日由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帶入太空,在25日被施放到613公里高的空間軌道,開始了為期15年探索宇宙奧秘的使命。1990年5月20日,哈勃太空望遠鏡首次睜開了它的電眼觀察宇宙。它的對焦精度設計制造為0.007弧秒,也就是說相當于在965公里之外對準一個直徑0.03米的目標。它升空兩個月以后,科學家發現望遠鏡的2.4米主鏡的精密度長大約為一根頭發絲的1/50,使進入望遠鏡的光線不能全部聚焦,造成成象模糊。原先預期它能辨別140億光年的物體。但是由于主鏡的缺陷,只能清楚地顯示40億光年的物體。另一個大問題是太陽能電池板顫抖。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軌道運行周期為97分鐘,即每隔97分鐘繞地球運行一擊,一天之內日出日沒15次,哈勃望遠鏡24小時要進出地球陰影區15次,科學家發現,哈勃望遠鏡每次進出地球陰影都不斷產生劇烈振動,是由于其金屬支架在地球陰影內外的溫差幅度為150℃--50℃情況下,反復熱脹冷縮所致。進入地球陰影區時,振動持續6分鐘左右;飛出陰影區時,振動約持續20分鐘,這個時段出現的顛簸,造成圖像失真,嚴重地影響了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宇宙遙遠天體這一主要任務的完成。1993年12月2日,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載著7名宇宙員,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中心升入太空,執行對哈勃望遠鏡進行在軌維修的任務。
1、對哈勃望遠鏡是什么物體,判斷對的是( )
A、 它是安裝在"發現"號航天飛機上的天文望遠鏡。
B、 它是由"發現"號航天飛機指揮運行的宇宙探測器。
C、 它是由美國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聯合制造的天文望遠鏡。
D、 它是在近地球軌道上運行的觀測宇宙天體的天文儀器。
2、不屬于哈勃望遠鏡設計制造預期功能的是( )
A、 對焦精度為0.007弧秒
B、 主鏡精密度差大約為一根頭發絲的1/50。 C、 能辨別距地球140億光年的宇宙物體。
D、 平均每天繞地球運行近15圈。
3、"是由于其金屬支架……"一句中的"其"指代的是( )
A、 哈勃望遠鏡
B、 望遠鏡的主鏡頭
C、 太陽能電池板
D、 航天器上的照相機
4、 對哈勃望遠鏡上產生故障的原因,說明不當的一項是( )
A、 主鏡頭有誤差,不符合預定規格
B、 太陽能電池組的控制板結構有缺陷
C、 每次進出地球陰影時都反復熱脹冷縮 D、 其他某些儀器中還有小問題
解答:答案為:1、D 2、B 3、C 4、C。
回答這類題目時,必須先通讀全文一遍,基本掌握了原文大意之后,再看題目。有些題目的答案一目了然,有些則需要透過題意加以分析才能得出答案。一般來說,在回答每一個問題時,必須把文中涉及該題的內容再掃瞄一次,以確定判斷是否正確。
下面我們就文章閱讀理解應當注意一些問題作進一步的分析。
1、理解詞語的含義
文章閱讀中的理解詞語含義,主要是指為解決閱讀過程中的語言困難而弄懂詞語在文章中的特定含義。它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明顯的,其含義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具體的文字;一種是隱晦的,雖然在語境中有具體的內容,但作者并沒有把它用文字明確標示出來,需要考生調動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歸納分析,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在考試公務員中前者居多。
例題:
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沒有外星人?兩位美國學者撰文說,他們花了5年時間,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37個可能是來自地球外文明的訊號。
這兩位學者是利用直徑為26米的射電望遠鏡,來尋找由浩翰宇宙深處發出的未知訊號的。他們以波長21厘米和10.5厘米的電波對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區域分別進行了三次和兩次調查。許多從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學家認為,波長為21厘米的電波在宇宙空間中極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體發出訊號,就很有可能會使用這個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