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12年注冊會計師考試賬務管理章節練習:標準成本計算

發布時間:2012-05-24 共1頁

標準成本計算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下列關于標準成本系統"期末成本差異處理"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2008年)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采用結轉本期損益法的依據是確信標準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異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費造成的,應當直接體現在本期損益之中,使利潤能體現本期工作成績的好壞,由此可知,選項A正確;同一會計期間可以對各種成本差異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如材料價格差異多采用銷貨成本與存貨法,閑置能量差異多采用結轉本期損益法,其他差異則可因企業具體情況而定。由此可知,選項B的說法不正確。教材中的"差異處理的方法要保持一貫性"是針對前后期之間而言的,并不是針對"同一會計期間"而言的;在調整銷貨成本與存貨法下,本期發生的成本差異,應由存貨和銷貨成本共同負擔,由此可知,選項D的說法錯誤;屬于應該調整存貨成本的,并不結轉計入相應的"存貨"類賬戶,而是保留在成本差異賬戶中,與下期發生的成本差異一同計算,因此,選項C的說法不正確。
 
2.利用二因素分析法固定制造費用的能量差異為(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選項A是三因素分析法下閑置能量差異,選項C是三因素分析法下效率差異,選項D是固定制造費用成本差異的耗費差異。
 
3.成本降低與成本控制的區別是(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選項A、C、D均說反了。
 
4.采用調整銷貨成本與存貨法處理成本差異的依據是(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結轉本期損益法的依據是確信標準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異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費造成的,應當直接體現在本期損益之中,使利潤能體現本期工作成績的好壞。調整銷貨成本與存貨法的依據是稅法和會計制度均要求以實際成本反映存貨成本和銷貨成本。
 
5.下列關于制定正常標準成本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2010年)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直接材料的價格標準,是預計下一年度實際需要支付的進料單位成本,包括發票價格、運費、檢驗和正常損耗等成本,是取得材料的完全成本,所以A錯誤;標準工時是指在現有生產技術條件下,生產單位產品所需要的時間,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時間,以及必要的間歇和停工,如工間休息、調整設備時間、不可避免的廢品耗用工時等,所以B錯誤;直接人工的價格標準是指標準工資率。它可能是預定的工資率,也可能是正常的工資率,C正確;固定制造費用的用量標準與變動制造費用的用量標準相同,包括直接人工工時、機器工時、其他用量標準等,并且兩者要保持一致,以便進行差異分析,D錯誤。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1分,每題均有多個正確答案,每題所有答案選擇正確的得1分;不答、錯答、漏答均不得分)
6.各成本差異科目的貸方登記(  )。



 
正確答案:BC 解題思路:節約差異計入賬戶貸方,會計期末結轉差異時從借方轉出,超支差異計入賬戶借方,會計期未結轉差異時從貸方轉出。
 
7.下列屬于按照結轉本期損益法處理差異的依據有(  )。



 
正確答案:AB 解題思路:結轉本期損益法的依據是確信標準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異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費造成的,應當直接體現在本期損益之中,使利潤能體現本期工作成績的好壞。選項C、D是調整銷貨成本與存貨法的采用依據。
 
8.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有(  )。



 
正確答案:BCD 解題思路:直接材料的價格標準,是預計下一年度實際需要支付的進料單位成本,包括發票價格、運費、檢驗和正常損耗等成本,是取得材料的完全成本,所以B錯誤;材料價格差異多采用調整銷貨成本與存貨法,閑置能量差異多采用結轉本期損益法,其他差異則可因企業具體情況而定,C錯誤;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形成原因與人工效率差異相同,都是由于工時利用方面的有關原因形成的,D錯誤。
 
9.下列有關表述中正確的有(  )。



 
正確答案:BC 解題思路:直接人工標準成本的用量標準也可選用臺時、機時等,所以A錯誤;正常標準成本考慮了難以避免的損耗,所以大于理想標準成本,正常標準成本應低于歷史平均水平以體現激勵性,所以B正確;在標準成本賬務處理系統中,"原材料"、"生產成本"和"產成品"賬戶只能登記標準成本,所以C正確;標準成本差異分析的方法有兩種,當采用調整存貨與銷貨成本法時,不是全部作為期間費用直接計入當月銷售成本或損益,所以D錯誤。
 
10.下列關于固定制造費用差異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2010年)



 
正確答案:ACD 解題思路:生產能量與實際產量的標準工時之差與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的乘積是能量差異,生產能量與實際工時之差與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的乘積是閑置能量差異。
 
三、計算分析題(每題6分,要求列出計算步驟,除非特別指定,每步驟運算得數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
11.甲公司采用標準成本制度核算產品成本,期末采用"結轉本期損益法"處理成本差異。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其他成本費用陸續發生。在產品成本按照約當產量法計算,約當產量系數為0.5。月初結存原材料20000千克;本月購入原材料32000千克,其實際成本為20000元;本月生產領用原材料48000千克。本月消耗實際工時1500小時,實際工資額為12600元。變動制造費用實際發生額為6450元,固定制造費用為1020元。本月月初在產品數量為60件,本月投產數量為250件,本月完工人庫數量為200件,本月銷售100件(期初產成品數量為零)。甲公司對該產品的產能為1520小時/月。產品標準成本資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
(1)計算變動成本項目的成本差異。
(2)計算固定成本項目的成本差異(采用三因素分析法)。
(3)分別計算期末在產品和期末產成品的標準成本。(2009年新)
答案:(1)材料價格差異=(20000/32000-0.6)×32000=800(元)
材料耗用量差異=(48000-200×250)×0.6=-1200(元)
本月投產約當產量=110×0.5+200-60×0.5=225(件)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1500-225×5)×8=3000(元)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12600/1500-8)×1500=600(元)
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1500-225×5)×4=1500(元)
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6450/1500-4)×1500=450(元)
(2)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1020-1520×1=-500(元)
固定制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1520×1-1500×1=20(元)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1500×1-225×5×1=375(元)
(3).期末在產品標準成本=110×120+110×0.5×(40+20+5)=13200+3575=16775(元)
期末產成品標準成本=100×185=18500(元)
2.E公司運用標準成本系統計算產品成本,并采用本期損益法處理成本差異,有關資料如下:
(1)單位產品標準成本:
直接材料標準成本:6公斤×1.5元/公斤=9元;
直接人工標準成本:4小時×4元/小時=16元;
變動制造費用標準成本:4小時×3元/小時=12元;
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4小時×2元/小時=8元;
單位產品標準成本:9+16+12+8=45元。
(2)其他情況:原材料:期初無庫存原材料;本期購入3500公斤,單價1.6元/公斤,耗用3250公斤。在產品:期初在產品存貨40件,本月投產450件,完工人庫430件;期末在產品60件,原材料為一次投入,完工程度50%。產成品:期初產成品存貨30件,本期完工入庫430件,本期銷售440件。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時,支付工資8820元,支付變動制造費用6480元,支付固定制造費用3900元;生產能量為2000小時。
要求:
(1)計算產品標準成本差異(直接材料價格差異按采購量計算,固定制造費用成本差異按三因素分析法計算)。
(2)計算企業期末存貨成本。(2004年)
 
正確答案:
(1)標準成本差異①直接材料價格差異=(1.6-1.5)×3500=350(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異=(3250-450X6)×1.5=825(元)
②本期完成的產品約當數量=60×50%+430-40×50%=440(件)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8820/2100-4)×2100=42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2100-440X4)×4=1360(元)
③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6480/2100-3)×2100=180(元)
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2100-440×4)×3=1020(元)
④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3900-2000×2=-100(元)
固定制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2000-2100)×2=-200(元)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2100-440×4)×2=680(元)
(2)期未存貨成本
①庫存原材料期末成本=(3500-3250)×1.5=375(元)
②在產品約當數量=60×50%=30(件)在產品期末成本=60×9+30×(16+12+8)=1620(元)③產成品期未成本=(30+430-440)×45=900(元)
④企業期末存貨成本=375+1620+900=2895(元)
 
12.某企業A產品7月份的投產和庫存情況如下表所示:

A產品需經兩道工序加工,假設月初在產品第一道工序的在產品為100臺,第二道工序的在產品也為100臺;月末在產品中,第一道工序的在產品為25臺,第二道工序的在產品也為25臺。兩道工序單件產品的材料消耗定額和工時定額如下表所示:

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每公斤材料的標準成本為8元;每小時的標準工資為5元;每小時的標準制造費用為10元。假設企業采用標準成本計算產品成本。
要求:
(1)本月在產品明細賬如下表所示,按標準成本計算制度填寫下列明細賬。

(2)本月購入材料80000公斤,材料的實際價格為每公斤8.5元,本月生產產品領用材料65000公斤,本月實際使用人工工時54000小時,支付的生產工人工資324000元。要求計算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價格差異和數量差異。
 
正確答案:
(1)第一道工序完工率=(70×50%)÷100=35%
第二道工序完-率=(70+30×50%)÷100=85%
期初在產品的約當產量=100×35%+100×85%=120(臺)
期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25×35%+25×85%=30(臺)
本月投入的約當產量=30+650-120=560(臺)

注:在產品材料完工率:100%
(2)分別計算原材料和直接人工價格差異和數量差異材料價格差異=(8.5-8)×80000=40000(元)
材料數量差異=(65000-500×120)×8=40000(元)
工資率差異=(324000/54000-5)×54000=54000(元)
人工效率差異=(54000-560×100)×5=-10000(元)
 
13.某企業五月份計劃投產并完工A、B兩種產品的數量分別為160件和180件,耗用甲材料的標準分別為8公斤/件和4公斤/件,材料計劃單位成本為17元/公斤,五月份實際生產A、B兩種產品的數量分別為150件和200件,實際耗用材料分別為2100公斤和840公斤,其實際成本總共為33600元。
要求:(1)根據產品所耗用的標準材料耗用量分配A、B產品應分攤的實際材料費用。
(2)計算A產品材料費用的標準單位成本和實際單位成本。
(3)計算分析A產品材料費用的成本差異。
 
正確答案:
(1)A產品分擔的實際材料費用為:
150×8×[33600÷(200×4+150×8)]=20160(元)
B產品分擔的實際材料費用為:200×4×[33600÷(200×4+150×8)]=13440(元)
(2)A產品材料費用標準單位成本為:8×17=136(元)
實際單位成本為:20160÷150=134.4(元)
(3)A產品材料費用總差異為:20160-150×136=-240(元)
其中:
價格差異=2100×(20160÷2100-17)=2100×(9.6-17)=-15540(元)
數量差異=(2100-150×8)×17=15300(元)合計:-240元
 
四、綜合題
14.A企業只生產一種產品,其產品成本計算采用標準成本計算系統,有關資料如下:
(1)成本計算賬戶設置設置"原材料"、"產成品"、"生產成本"等存貨賬戶,均按標準成本計價。成本差異賬戶設置9個:材料價格差異、材料數量差異、直接人工資率差異、直接人工效率差異、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固定制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
(2)費用分配和差異結轉方法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在產品直接材料成本約當產成品的系數為1;除直接材料外的其他費用陸續發生,其在產品約當產成品的系數為0.5。成本差異采用"結轉本期損益法",在每月末結轉"主營業務成本"賬戶。
(3)單位產品標準成本

(4)本月生產及銷售情況

(5)有關成本計算的業務數據:月初材料5000千克,本月購入原材料25000下克,實際成本55000元;本月生產領用原材料25500下克。實際耗用工時20000小時;應付生產工人工資85000元;實際發生變動制造費用25000元;實際發生固定制造費用20000元。
要求:
(1)計算購入原材料時所產生的材料價格差異。
(2)計算領用原材料時所產生的材料用量差異。
(3)計算本月發生的直接人工效率差異與工資率差異。
(4)計算本月發生的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和效率差異。
(5)計算本月發生的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效率差異和閑置能量差異。
(6)填寫下列產品成本明細賬。

(7)計算月未存貨成本。
 
正確答案:
(1)材料價格差異=(實際單價-標準單價)(元)
(2)材料用量差異:(實際用量-實際產量的標準用量)×標準單價=(25500-5000×5)×2=1000(元)
(3)本月實際完成約當產量=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本月完工產成品數量-月初在產品約當產量=4900+600×0.5-500×0.5=4950(件)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產量的標準工時)×標準小時工資率=(20000-4950×4)×4=800(元)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實際小時工資率-標準小時工資率)×實際工時=(85000/20000-4)×20000=5000(元)
(4)變動制造費用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產量的標準工時)×標準小時費用分配率=(20000-4950×4)×1=200(元)
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實際小時工資率-標準小時分配率)×實際工時=(25000/20000-D×20000=5000(元)
(5)固定制造費用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實際數-預算數=實際數-標準小時分配率×生產能量=20000-0.8×20000=4000(元)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產量的標準工時)×標準小時費用分配率=(20000-4950×4)×0.8=160(元)
固定制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生產能量×標準小時分配率一實際工時×標準小時費用分配率=20000×0.8-20000×0.8=0(元)
(6)


(7)月末材料存量=5000+25000-25500=4500(千克)
月末材料成本=4500×2=9000(元)月末在產品成本=12960(元)
月末產成品=400+4900-4600=700(件)
月末產成品成本=700×33.2=23240(元)
月末存貨總成本=9000+12960+23240=45200(元)
 
15.某工廠只生產一種產品,其單件產品的有關資料如下所示:

本月賒購材料90000千克,單價0.16元/千克,本月實際投產產品8000件(完T率為100%),實際耗用材料88000千克,本月生產產品耗用工時3600小時,本月實際發生的工資費用15120元;變動制造費用為9600元,實際發生.的固定制造費用為5000元。
要求:
(1)確定材料采購價格差異,并編制相應會計分錄。
(2)分析本月投產產品的材料用量差異,直接人工差異、變動制造費用差異以及固定制造費用差異(三因素分析法),并編制相應的會計分錄。
 
正確答案:
材料:實際成本=90000×0.16=14400(元)
標準成本=90000×0.15=13500(元)
價差:(0.16-0.15)×90000=900(元)
借:原材料13500
材料價格差異900
貸:應付賬款14.11
(2)材料用量差異:
實際成本=88000×0.15=13200(元)
標準成本=8000×10×0.15=12000(元)
量差:(88000-8000×10)×0.15=1200(元)
借:生產成本12000
材料用量差異1200
貸:原材料13200
人工:
實際工資:15120元
標準工資=8000×0.5×4=16000(元)
工資率差異:[(15120/3600)-4]×3600=720(元)
人工效率差異:(3600-8000×0.5)×4=-1600(元)
借:生產成本16000
工資率差異720
貸:應付工資15120
人工效率差異1600
變動制造費用:
實際小時費用分配率=9600/3600=2.67(元/小時)
標準小時費用分配率=1/0.5=2(元/小時)
耗費差異:9600/3600-2)×3600=2400(元/小時)
效率差異:(3600-8000×0.5)×2=-800(元/小時)
借:生產成本8000
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2400
貸: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800
變動制造費用9600
固定制造費用:
實際數:5000元
標準數:8000×0.5×1=4000(元)
標準分配率=5000/(10000×0.5)=1(元/小時)
耗費差異=實際-預算=0
效率差異=(3600-8000×0.5)×1=-400(元)
閑置能量差異=(產能標準工時-實際工時)×標準分配率=(10000×0.5-3600)×1=1400(元)
借:生產成本4000
閑置能量差異1400
貸:效率差異400
固定制造費用5000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