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24 共1頁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
1.下列不屬于附帶認股權證債券特點的是( )。 |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附帶認股權證債券的利率較低,財務風險比一般債券小。 |
|
2.下列關于認股權證的籌資成本表述正確的是( )。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附帶認股權債券的資本成本,可以用投資人的內含報酬率來估計。算出的內含報酬率必須處在債務的市場利率和普通股成本之間,才可以被發行人和投資人同時接受。 |
|
3.不屬于采用固定股利政策的理由的是( )。 |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選項D是剩余股利政策的優點。 |
|
4.下列屬于股利理論中客戶效應理論的觀點是( )。 |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選項A、B、C屬于代理理論的觀點。 |
|
5.某公司發行期限為15年的可轉換債券,面值1000元,規定在15年內每張債券可轉換為25股普通股票,則可轉換債券的轉換價格為( )元。 |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轉換比率=債券面值÷轉換價格所以,轉換價格=債券面值÷轉換比率=1000÷25=40(元)。 |
|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1分,每題均有多個正確答案,每題所有答案選擇正確的得1分;不答、錯答、漏答均不得分) |
6.某企業在生產經營的淡季,需占用800萬元的流動資產和1500萬元的固定資產;在生產經營的高峰期,會額外增加400萬元的季節性存貨需求,若無論經營淡季或旺季企業的權益資本、長期負債和自發性負債的籌資總額始終保持為2300萬元,其余靠短期借款調節資金余缺,則下列表述正確的有( )。 |
正確答案:AD 解題思路:高峰期的易變現率=![]() ![]() |
|
7.若企業預計銷售增長率高于可持續增長率,預計這種狀況會持續較長時間,且預計企業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已達到極限則企業應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
正確答案:ABC 解題思路: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股利支付率已經達到極限時,企業只能靠增發股票來支持高增長。 |
|
8.關于營運資本籌資政策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有( )。 |
正確答案:CD 解題思路:配合型籌資政策雖然較理想,但使用上不方便,因其對資金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此種籌資政策下,在季節性低谷時除了自發性負債除外,沒有其他流動負債。 |
|
9.下列關于通貨膨脹對于業績評價的影響表述正確的有( )。 |
正確答案:CD 解題思路:通貨膨脹對于業績評價的影響很大。不能認為只有通貨膨脹水平較高時,才會對財務報表造成影響。即使在通貨膨脹相對低的時期,連續幾年的積累會對某些項目的產生很大影響。另外,不能認為本國的通貨膨脹不高,就可以忽視它的影響。無論采用哪一種財務計量的業績評價指標,都會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無論是利潤表還是資產負債表都被通貨膨脹歪曲了。 |
|
10.下列哪些分步法不需進行成本還原( )。 |
正確答案:BC 解題思路:逐步綜合結轉分步法需進行成本還原.按計劃成本結轉若按逐步綜合結轉分步法結轉同樣也需進行成本還原。 |
|
三、計算分析題(每題6分,要求列出計算步驟,除非特別指定,每步驟運算得數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 |
11.某企業生產中使用的A標準件既可自制也可外購。若自制,單位成本為6元,每次生產準備成本500元,年固定生產準備成本為10000元,日產量40件;若外購,購入價格是單位自制成本的1.5倍,一次訂貨成本20元,年固定訂貨成本為5000元。A標準件全年共需耗用7200件,儲存變動成本為標準件價值的10%,固定儲存成本為20000元,假設一年有360天。 要求: (1)通過計算判斷企業應自制還是外購A標準件? (2)若公司選擇自制,假設零件從投產到完工正常生產周期為5天,延遲交貨1天的概率為0.2,延遲交貨2天的概率為0.1,其他均能提前或按照正常生產周期完工,若單位缺貨成本為50元,則A零件合理的保險儲備和再訂貨點為多少? (3)若公司選擇自制,確定企業全年的取得成本和儲存成本(考慮保險儲備)。 |
正確答案: (1)自制: ![]() TC(Q*) ![]() =1470(元) TC=7200×6+10000+1470=54670(元) 外購: ![]() ![]() =509(元) TC=7200×6×1.5+5000+509=70309(元) 因為外購相關總成本大于自制相關總成本,所以企業應自制A標準件。 (2)每天生產需要量=7200/360=20(個) 年生產準備次數=7200÷4899=1.47(次) 若延期交貨1天,則交貨期內的需要量=6×20=120(件) 若延期交貨2天,則交貨期內的需要量=7×20=140(件) 不設保險儲備:再訂貨點=5×20=100(件) 缺貨量S=(120-100)×0.2+(140-100)×0.1=8(件) 相關成本TC(S,B)=50×1.47×8+0=588(元) 設保險儲備=20,再訂貨點=5×20+20=120(件) 缺貨量S=(140-120) ×0.1=2(件) 相關成本TC(S,13)=50×1.47×2+20×6×10%=159(元) 設保險儲備=40,再訂貨點=5×20+40=140(件) 缺貨量S=0相關成本TC(S,B)=0+40×6×10%=24(元) 所以合理保險儲備為40,再訂貨點140件。 (3)全年取得成本=7200×6+10000+(7200/4899)×500=53934.84(元) 儲存成本=固定儲存成本+變動儲存成本+保險儲備儲存成本 ![]() |
|
12.B公司目前采用30天按發票金額付款的信用政策。為了擴大銷售,公司擬改變現有的信用政策.有關數據如下:![]() 如果采用新方案,估計會有20%的顧客(按銷售量計算,下同)在10天內付款、30%的顧客在20天內付款,其余的顧客在30天內付款。假設該項投資的資本成本為10%;一年按360天計算。 要求: (1)確定改變信用政策增加的邊際貢獻。 (2)確定改變信用政策增加的應收賬款應計利息。 (3)確定改變信用政策增加的存貨應計利息。 (4)確定改變信用政策增加的稅前凈損益,并分析應否改變信用政策。 |
正確答案: (1) ![]() 改變信用政策增加的邊際貢獻為7200元。 (2) ![]() 改變信用政策增加的應收賬款應計利息-376元。 (3) ![]() (4)其他成本籌額: ![]() 增加收益=7200元 增加的成本=-376+400+1440-8100+2772=-3864(元) 增加的稅前凈損益=7200-(-3864)=11064(元) 應該改變信用政策。 |
|
13.A公司12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如下:![]() 公司收到大量訂單并預期從銀行取得借款。一般情況下,公司每月應收賬款周轉率(按期末時點數計算)保持不變。公司在銷售的前一個月購買存貨,購買數額等于次月銷售額的50%,并于購買的次月付款60%,再次月付款40%。預計1~3月的工資費用分別為150萬元,200萬元和150萬元。預計1~3月的其他各項付現費用為每月600萬元,該公司為商業企業,其銷售成本率為60%。11~12月的實際銷售額和1~4月的預計銷售額如下表: ![]() 要求:根據以上信息: (1)若公司最佳現金余額為50萬元,現金不足向銀行取得短期借款,現金多余時歸還銀行借款,借款年利率為10%,借款在期初,還款在期末,借款、還款均為1萬元的整數倍,所有借款的應計利息均在每季度末支付利息,要求編制1~3月的現金預算。 (2)3月末預計應收賬款、存貨和應付賬款為多少? |
正確答案: (1)因為應收賬款周轉率不變,12月的應收賬款周轉率=1060/530=2(次) 則:預計1月未的應收賬款=1200/2=600(萬元) 預計2月未的應收賬款=2000/2=1000(萬元) 預計3月未的應收賬款=1300/2=650(萬元) 所以:預計1月收現的現金收入=530+1200-600=1130(萬元) 預計2月收現的現金收入=600+2000-1000=1600(萬元) 預計3月收現的現金收入=1000+1300-650=1650(萬元) ![]() ![]() (2)3月末應收賬款=1300×0.5=650(萬元) 由于銷售成本率為60%,則:1月末存貨=1000+1000-1200×60%=1280(萬元) 2月末存貨=1280+650-2000×60%=730(萬元) 所以:3月末存貨=730+750-1300×60%=700(萬元) 3月末應付賬款=1500×50%+650×40%=1010(萬元)。 |
|
四、綜合題 |
14.某外商投資企業準備投資一生產線用于生產新產品,該生產線的成本為110000元,該企業可以對其折舊方法做出選擇,公司可以選用直線法、年數總和法或雙倍余額遞減法,稅法規定使用年限5年,殘值為20000元,所得稅稅率為40%,公司預計該生產線尚有6年的使用年限,6年后的凈殘值預計為0,若該生產線投產后,每年預計可以給企業帶來10000件的新產品的銷量,該產品單位邊際貢獻為42元(該企業變動成本均為付現成本),固定付現成本為400000元。預計新項目投資的目標資本結構為資產負債率為60%,新籌集負債的稅前資本成本為9.02%;該公司過去沒有投產過類似項目,但新項目與一家上市公司的經營項目類似,該上市公司的B為2,其資產負債率為50%,目前證券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為5%,證券市場的平均收益率為10%。 要求: (1)計算項目評價的折現率。 (2)通過計算判斷公司應采用哪種折舊方法? (3)根據所選用的折舊方法評價該項目是否可行? (4)若公司能夠對固定成本進行壓縮,計算使得該項目可行的最高的固定付現成本。(萬元四舍五入取整) |
正確答案: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本量利分析、項目稅后現金流量確定、風險調整折現率的確定和凈現值的確定。 (1)項目新籌集負債的稅后資本成本=9.02%×(1-40%)=5.41% 替代上市公司的負債/權益=50%/(1-50%)=1 替代上市公司的β ![]() ![]() 甲公司的負債/權益=60%/(1-60%)=1.5 甲公司新項目的β ![]() ![]() 股票的資本成本=5%+2.375×(10%-5%)=16.88%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5.41%×60%+16.88%×40%=10% (2)若按直線法計提折舊: 每年的折舊=(110000-20000)/5=18000(元) 直線法提供的各年折舊抵稅流入的現值=18000×40%×(P/A,10%,5)=27293.76(元) 若按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 ![]() 若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 ![]() 由于雙倍余額遞減法折舊稅額減免的現值比直線法和年數總和法的大,所以該公司應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 (3) ![]() ![]() 由于凈現值小于零,所以該方案不可行。 (4)設每年的固定付現成本為X ![]() X=391293.11(元)=39(萬元)。 |
|
15.ABC公司2010年有關財務資料如下:![]() 公司2010年的銷售收入為100000萬元,銷售凈利率為10%,2010年分配的股利為5000萬元,如果2011年的銷售收入增長率與2010年的可持續增長率一致,假定銷售凈利率仍為10%,公司采用的是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公司的目標資金結構,即資產負債率應為45%。 要求: (1)計算2011年的凈利潤及其應分配的股利; (2)若公司經營資產和經營負債與銷售收入增長成正比率變動,現金均為經營所需要的貨幣資會,目前沒有可供動用的額外金融資產,預測2011年需從外部追加的資金; (3)若不考慮目標資本結構的要求,2011年所需從外部追加的資金采用發行面值為1000元,票面利率5.6%,期限5年,每年付息,到期還本的債券,債券的籌資費率為9.43%,所得稅率為25%,計算債券的稅后資本成本; (4)根據以上計算結果,計算填列該公司2011年預計的資產負債表。 ![]() |
正確答案: 本題考查知識點可持續增長率、外部融資需求量預測、債券發行價格、資本成本計處和預計財務報表的編制。 (1)計算2011年的凈利潤及其應分配的股利 2010年銷售凈利率=10% 2010年資產周轉率=100000/100000=1 2010年權益乘數=100000/55000=1.818 2010年股利支付率=5000/(100000×10%)=50% 2010年利潤留存率=1-50%=50% 2010年的可持續增長率: ![]() 2011年的銷售增長率=10% 2011年的銷售收入=100000×(1+10%)=110000(萬元) 2011年的凈利潤=110000×10%=11000(萬元) 2011年應分配的股利=11000×50%=5500(萬元) (2)預測2011年需從外部追加的資金 從外部追加的資金=(經營資產銷售百打比x新增銷售額)-(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可供動用金融資產-計劃銷售凈利率×銷售額×(1-股利支付率)=(100%×10000)-(18%×10000)-0-10%×110000×(1-50%)=2700(萬元) (3)計算債券的稅后資本成本設債券稅前資本成本為K, 則:1000×(1-9.43%)=1000×5.6%×(P/A,K,5)+1000×(P/F,K,5) 905.7=56×(P/A,K,5)+1000×(P/F,K,5) 設利率7%,則:56×(P/A,7%,5)+1000×(P/F,7%,5)=56×4.1002+1000×0.7130=94261 設利率8%,則:56×(P/A,8%,5)+1000×(P/F,8%,5)=56×39927+1000×0.6806=904.19 ![]() K=7.96% 債券稅后成本=7.96%×(1-25%)=5.97% (4)計算填列該公司2011年預計的資產負債表 ![]() |
|
16.A公司是一個頗具實力的制造商。上世紀末公司管理層估計某種新型產品可能有巨大發展,計劃引進新型產品生產技術。考慮到市場的成長需要一定時間,該項目分兩期進行。第一期需要購置十套專用設備,預計每套價款90萬元,追加流動資金140萬元。于2010年末投入,2011年投產,生產能力為50萬件:該新產品預計銷售單價20元/件,單位變動成本12元/件,每年固定付現成本40萬元。該公司所得稅稅率為40%。第二期要投資購置二十套專用設備,預計每套價款為70萬元,于2013年年末投入,需再追加流動資金240萬元,2014年投產,生產能力為120萬件,預計新產品預計銷售單價20元/件,單位變動成本12元/件,每年固定付現成本80萬元。公司的會計政策與稅法規定相同,設備按5年折舊,采用直線法計提,凈殘值率為零。公司的等風險必要報酬率為20%,無風險利率為5%。 要求: (1)算不考慮期權情況下方案的凈現值。 (2)假設第二期項目的決策必須在2013年底決定,該行業風險較大,未來現金流量不確定.可比公司的股票價格標準差為28%,可以作為項目現金流量的標準差,要求采用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確定考慮期權的第一期項目凈現值為多少,并判斷應否投資第一期項目。 |
正確答案: (1) ![]() 項目第二期計劃 二期總投資=20×70+240=1640(萬元) 折舊=(70×20)÷5=280(萬元) 稅后營業現金流量=120×20×(1-40%)-(120×12+80)×(1-40%)+280×40%=640(萬元) 終結點回收營運資本240萬元 ![]() (2) ![]() ![]() ![]() ![]() =-0.1637 ![]() N(d ![]() N(d ![]() 期權價值=S ![]() ![]() ![]() 所以:考慮期權的第一期項目凈現值=140.1650-122.4412=17.72(萬元)應選擇第一期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