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25 共1頁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
1.某公司目前臨時性流動資產為300萬元,永久性流動資產為300萬元,固定資產為600萬元。如果公司只在生產經營旺季借入短期借款200萬元,而長期負債、自發性負債和權益資本已達到1000萬元,則該公司所采取的營運資金籌集政策為( )。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該公司的臨時性負債只有200萬元,只融通部分臨時性流動資產的資金需要,另一部分臨時性流動資產100萬元和永久性資產900萬元,則由長期負債、自發性負債和權益資本的1000萬元作為資金來源,所以符合穩健型籌資政策的特點。 |
|
2.某企業2006年新增留存收益為300萬元,所計算的可持續增長率為10%,若2007年不增發新股,且能保持財務政策和經營效率不變,預計2007年的凈利潤可以達到1210萬元,則2007年的股利支付率為( )。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由于2006年可持續增長率為10%,且2007年不增發新股,保持財務政策和經營效率不變,所以,2006年的可持續增長率-2007年的銷售增長率=2007年的凈潤增長率=10%,因此,2007年的凈利潤=2006年的凈利潤×(1+10%),即:2006年的凈利潤=2007年的凈利潤/(1+10%)=1210/(1+10%)=1100(萬元),2006年的股利支付率-(1100-300)/1100×100%=72.73%,因為2007年保持2006年的財務政策不變,所以2007年的股利支付率不變,仍然為72.73%。 |
|
3.成本控制經濟原則的要求不包括( )。 |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成本控制經濟原則的要求包括:經濟原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只在重要領域中選擇關鍵因素加以控制;經濟原則要求成本控制要能起到降低成本、糾正偏差的作用;經濟原則要求在成本控制中貫徹"例外管理"原則;經濟原則要求貫徹重要性原則;經濟原則要求成本控制系統具有靈活性。選項D是因地制宜原則的要求。 |
|
4.某公司年營業收入為1000萬元,變動成本率為60%,經營杠桿系數為2.5,財務杠桿系數為1.6,沒有優先股。如果固定成本增加20萬元,那么,總杠桿系數將增加( )。 |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總杠桿系數=邊際貢獻÷[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利息)]邊際貢獻=1000×(1-60%)=400(萬元)原來的總杠桿系數=2.5×1.6=4因為4=400/[400-原來的(固定成本+利息)]所以原來的(固定成本+利息)=300(萬元)變化后的(固定成本+利息)=300+20=320(萬元)變化后的總杠桿系數=400/(400-320)=5總杠桿系數增加(5-4)/4×100%=25% |
|
5.已知某風險組合的期望報酬率和標準離差分別為15%和20%,無風險報酬率為8%,假設某投資者可以按照無風險利率取得資金,將其自有資金200萬元和借入資金50萬元均投資于風險組合,則投資人總期望報酬率和總標準離差分別為( )。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總期望報酬率=(250/200)×15%+(1-250/200)×8%=16.75%,總標準差=250/200×20%=25%。 |
|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1分,每題均有多個正確答案,每題所有答案選擇正確的得1分;不答、錯答、漏答均不得分) |
6.進行財務預測的方法包括( )。 |
正確答案:ABCD 解題思路:財務預測是指估計企業未來的融資需求,財務預測的方法包括: (1)銷售百分比法; (2)使用回歸分析技術; (3)通過編制現金預算預測財務需求; (4)使用計算機進行財務預測,其內容包括選項B、C。 |
|
7.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包括( )。 |
正確答案:ABCD 解題思路: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包括:歷史成本分析法、工業工程法、契約檢查法和賬戶分析法等,其中,歷史成本分析法包括高低點法、散布圖法和回歸直線法。 |
|
8.在使用最佳現金持有量的"鮑曼模型"時,需要考慮的成本包括( )。 |
正確答案:AC 解題思路:最佳現金持有量的"鮑曼模型"就是指存貨模式,采用這種模式考慮的成本包括機會成本和交易成本。 |
|
9.利用市價/收入比率模型選擇可比企業時應關注的因素包括( )。 |
正確答案:ACD 解題思路:市盈率的驅動因素是企業的增長潛力、股利支付率和風險(股權資本成本),這三個因素類似的企業,才會具有類似的市盈率,驅動市凈率的因素有權益報酬率、股利支付率、增長率和風險,這四個比率類似的企業,會有類似的市凈率;收入乘數(市價/收入)的驅動因素是銷售凈利率、股利支付率、增長率和股權成本,這四個比率相同的企業,會有類似的收入乘數。 |
|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正確答案:AD 解題思路:對于折價出售的債券,付息期越短債券價值越低;對于溢價出售的債券,付息期越短債券價值越高,所以A、D的說法正確,C的說法不正確。B的說法不正確,解釋如下:假設債券期限為,n年,每年付息m次,債券面值為P,票面利率-每年的必要報酬率=r,則:每次支付的利息=P×r/m,根據平息債券價值的計算公式可知:債券價值=P×r/m×(P/A,r/m,mn)+P×(P/S,r/m,mn)=P×r/m×[1-(P/S,r/m,mn)]/(r/m)+P×(P/S,r/m,mn)=P×[1-(P/S,r/m,mn)]+P×(P/S,r/m,mn)=P=債券面值,也就是說,對于平價出售的債券而言,付息期的變化并不改變債券價值,債券價值一直等于債券面值。 |
|
三、判斷題(每題1分,請判斷每題的表述是否正確,每題判斷正確的,得1分;每題判斷錯誤的,倒扣1分;不答題既不得分,也不扣分。扣分最多扣至本題型零分為止) |
11.采用平行結轉分步法計算產品成本時,各步驟不計算半成品的成本,也不計算各步驟所耗上一步驟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計算本步驟發生的各項其他費用,以及這些費用中應計人產成品成本的份額。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采用平行結轉分步法計算產品成本時,各步驟不計算半成品的成本,也不計算各步驟所耗上一步驟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計算本步驟發生的各項其他費用,以及這些費用中應計入產成品成本的份額。將相同產品的各步驟成本明細賬中的這些份額平行結轉、匯總,即可計算出該種產品的產成品成本。 |
|
12.貨幣時間價值原則的首要應用是"早收晚付"觀念。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貨幣時間價值原則的首要應用是現值概念。 |
|
13.利用相對價值法所確定的企業價值不是其賬面價值,而是其內在價值。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相對價值法是將目標企業與可比企業對比,用可比企業的價值衡量目標企業的價值。如果可比企業的價值被高估了,則目標企業的價值也會被高估。實際上,所得結論是相對于可比企業來說的,以可比企業價值為基準,是一種相對價值,而非目標企業的內在價值。 |
|
14.分離定理要求企業管理層在決策時應考慮每位股東對風險的態度。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根據分離定理,最佳風險資產組合的確定獨立于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它取決于各種可能風險組合的期望報酬率和標準差,所以企業管理層在決策時不必考慮每位股東對風險的態度。 |
|
15.名義利率指一年內多次復利時給出的年利率,它等于實際的周期利率與年內復利次數的乘積。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當一年內復利幾次時,給出的年利率是名義利率,名義利率除以年內復利次數得出實際的周期利率。 |
|
四、計算分析題(每題6分,要求列出計算步驟,除非特別指定,每步驟運算得數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 |
16.F公司經營多種產品,最近兩年的財務報表有關數據如下(單位:萬元)![]() 要求:進行以下計算、分析和判斷(提示:為了簡化計算和分析,計算各種財務比率時需要的時點指標如資產、所有者權益等,均使用期末數:一年按360天計算): (1)凈利潤變動分析:該公司本年凈利潤比上年增加了多少?按順序計算確定所有者權益變動和凈資產收益率變動對凈利潤的影響數額(金額)。 (2)凈資產收益率變動分析:確定凈資產收益率變動的差額,按順序計算確定總資產凈利率和權益乘數變動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影響數額(百分點)。 (3)總資產凈利率變動分析:確定總資產凈利率變動的差額,按順序計算確定總資產周轉率和銷售凈利率變動對總資產凈利率的影響數額(百分點)。 (4)總資產周轉天數分析:確定總資產周轉天數變動的差額,按順序計算確定非流動資產周轉天數和流動資產周轉天數變動對總資產周轉天數的影響數額(天數)。 |
正確答案: (1)凈利潤變動分析凈利潤增加:1200-1000=200(萬元) 凈利潤-所有者權益×凈資產收益率上年的凈資產收益率=1000/10000×100%=10% 本年的凈資產收益率=1200/15000×100%=8% 所有者權益增加影響凈利潤數額=(15000-10000)×10%=500(萬元) 凈資產收益率下降影響凈利潤數額=15000×(8%-10%)=-300(萬元) (2)凈資產收益率變動分析凈資產收益率的變動=8%-10%=-2% 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凈利率×權益乘數上年總資產凈利率=1000/12500×100%=8% 本年總資產凈利率=1200/60000×100%=2% 上年權益乘數=12500/10000=1.25 本年權益乘數=60000/15000=4 總資產凈利率下降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影響=(2%-8%)×1.25=7.5% 權益乘數上升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影響=(4-1.25)×2%=5.5% (3)總資產凈利率變動分析總資產凈利率變動=2%-8%=-6% 總資產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上年總資產周轉率:10000/12500=0.8 本年總資產周轉率=30000/60000=0.5 上年銷售凈利率=1000/10000×100%=10% 本年銷售凈利率=1200/30000×100%=4% 總資產周轉率變動對總資產凈利率的影響=(0.5-0.8)×10%=-3% 銷售凈利率變動對總資產凈利率的影響=0.5×(4%-10%)=-3% (4)總資產周轉天數分析總資產周轉天數變動=360/0.5-360/0.8=720-450=270(天) 上年非流動資產周轉天數=360/(10000/5000)=180(天) 本年非流動資產周轉天數=360/(30000/30000)=360(天) 非流動資產周轉天數變動影響=360-180=180(天) 上年流動資產周轉天數=360/(10000/7500)=270(天) 本年流動資產周轉天數=360/(30000/30000)=360(天) 流動資產周轉天數變動影響=360-270=90(天) |
|
17.甲公司2005年底發行在外的普通股為5000萬股,當年銷售收入15000萬元,經營營運資本5000萬元,稅后利潤2400萬元,資本支出2000萬元,折舊與攤銷1000萬元。資本結構中負債占20%,可以保持此目標資本結構不變。目前每股價格為3元。預計2006~2007年的銷售收入增長率保持在20%的水平上,2008年及以后銷售收入將會保持10%的固定增長速度。該公司的資本支出、折舊與攤銷、經營營運資本、稅后利潤與銷售收入同比例增長。已知無風險收益率為2%,股票市場的平均收益率為10%,2006~2007年公司股票的β系數為2.0,2008年及以后公司股票的"系數為2.25。 要求: (1)計算2006~2009年各年的股權現金流量; (2)計算2006~2009年各年的股權資本成本; (3)計算2006~2008年各年的折現系數(保留四位小數); (4)計算2009年及以后各年的股權現金流量現值; (5)計算甲股票每股價值并判斷是否應該購買。 |
正確答案: (1) ![]() (2)2006~2007年該公司的股權資本成本=2%+2.0×(10%-2%)=18% 2008年及以后年度該公司的股權資本成本=2%+2.25×(10%-2%)=20% (3)2006年的折現系數=1/(1+18%)=0.8475 2007年的折現系數=0.8475/(1+18%)=0.7182 2008年的折現系數=0.7182/(1+20%)=0.5985 (4)2009年及以后各年的股權現金流量現值,=2154.24/(20%-10%)×0.5985=12893.13(萬元) 企業股權價值=1120×0.8475+1344×0.7182+1958.4×0.5985+12893.13=15979.69(萬元) 每股價值=15979.69/5000=3.20(元) 由于該股票價格(3元)低于股票價值(3.20元),所以應該購買該股票。 |
|
18.夢達鞋業有限公司2007年初打算添置一條生產線,使用壽命為10年,由于對相關的稅法規定不熟,現在正在為兩個方案爭論不休: 方案一:自行購置,預計購置成本為200萬元,稅法規定的折舊年限為15年,稅法規定殘值率為購置成本的10%。預計該資產10年后的變現價值為55萬元。 方案二:以租賃方式取得,租金公司要求每年末支付租金26萬元,租期為10年,租賃期內不得退租,租賃期滿設備所有權不轉讓。承租人需要自行支付運輸費、安裝調試費和途中保險費等合計15萬元。夢達公司的所得稅率為25%,稅前借款(有擔保)利率為8%,項目要求的必要報酬率為10%。已知:(P/A,6%,10)=7.3601,(P/A,8%,10)=6.7101,(P/S,10%,10)=0.3855,(P/S,8%,10)=0.4632,(P/S,6%,10)=0.5584 要求: (1)根據稅法規定,判別租賃的稅務性質; (2)計算租賃方案融資的數額; (3)計算購置方案折舊抵稅現值; (4)計算租金抵稅現值和租金現值; (5)計算購置方案10年后該資產變現的相關現金凈流入量現值; (6)用差量現金流量法計算租賃方案相對于自購方案的凈現值,為夢達公司作出正確的選擇。 |
正確答案: (1)根據題意可知:該項租賃在期滿時資產所有權不轉讓;租金在租賃期內等額支付,租賃期占資產使用年限的比例=10÷15=66.67%,低于稅法規定的75%;租賃最低付款額的現值=26×(P/A,8%,10)=174.46(萬元) 低于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的90%(200×90%=180萬元)。因此,該租賃合同的租金可以直接抵稅。 (2)租賃方案融資的數額=200-15=185(萬元) (3)購置方案的每年折舊=200×(1-10%)÷15=12(萬元) 每年折舊抵稅額:12×25%=3(萬元) 折現率=8%×(1-25%)=6% 折舊抵稅現值=3×(P/A,6%,10)=22.08(萬元) (4)折現率=8%×(1-25%)=6% 每年的租金抵稅=26×25%=6.5(萬元) 租金抵稅現值=6.5×(P/A,6%,10)=47.84(萬元) 租金現值=26×(P/A,6%,10)=191.36(萬元) (5)變現收入為55萬元變現時資產的賬面價值=200-12×10=80(萬元) 變現損失減稅=(80-55)×25%=6.25(97元) 相關現金凈流入量=554-6.25=61.25(萬元) 折現率為10%,現值=61.25×(P/S,10%,10)=23.61(萬元) (6)租賃方案相對于自購方案的凈現值=185-22.08-191.364+47.84-23.61=-4.21(萬元) 由于租賃方案相對于自購方案的凈現值小于0,因此應選擇自行購置。 |
|
五、綜合題 |
19.企業擬投產一新項目,預計新項目產品的市場適銷期為4年,新產品的生產可利用原有舊設備,該設備的原值220萬元,稅法規定的使用年限為6年,已使用1年,按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稅法規定的殘值為10萬元。目前變現價值為150萬元,四年后的變現價值為0。生產A產品需墊支營運資本50萬元。預計新產品投產后本身每年會為企業創造40萬元的息前稅后經營利潤,但新產品的上市會使原有B產品的價格下降,致使B產品的銷售收入每年減少2萬元,從而使B產品本身所能為企業創造的息前稅后經營利潤減少。該公司目前的資產負債率為60%,投產新項目后資本結構不變,負債的稅前資本成本為11.67%(平價發行、分期付息,無手續費); 該公司過去沒有投產過類似項目但新項目與一家上市公司的經營項目類似,該上市公司權益的β值為1.6,其資產負債率為50%。目前證券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為5%,證券市場的平均收益率為10%。兩個公司的所得稅稅率均為40%。已知:(P/S,10%,1)=0.9091,(P/S,10%,2)=0.8264,(P/S,10%,3)=0.7513,(P/S,10%,4)=0.6830 要求: (1)計算類比企業不含財務風險的盧值; (2)計算目標企業含財務杠桿的β值; (3)計算目標企業的股東要求的報酬率; (4)計算目標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5)計算項目每年的折舊額; (6)計算項目的投資額; (7)計算各年與項目相關的息前稅后經營利潤; (8)計算項目結束時回收的資金數額; (9)計算經營期各年的實體現金流量; (10)按照實體現金流量計算項目的凈現值,并判斷是否應該投產該項目。 |
正確答案: (1)可比企業的負債/權益=50%/(1-50%)=1 不含財務風險的β值=β權益/[1+(1-所得稅率)×負債/權益]=1.6/[1+(1-40%)×13=1 (2)目標企業的負債/權益=60%(1-60%)=1.5 目標企業含財務杠桿的β值-β資產×[1+(1-所得稅率)×負債/權益]=1×[1+(1-40%)×1.5=1.9 (3)目標企業的股東要求的報酬率=5%+1.9×(10%-5%)=14.5% (4)負債的稅后資本成本=11.67%×(1-40%)=7% 目標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7%×60%+14.5%×40%=10% (5)第-年折舊=(220-10)×5/21=50(萬元) 第二年折舊=(220-10)×4/21=40(萬元) 第三年折舊=(220-10)×3/21=30(萬元) 第四年折舊=(220-10)×2/21=20(萬元) (6)舊設備變現時已經計提了一年的折舊額(220-10)×6/21=60(萬元) 折余價值=220-60=160(萬元)變現價值為150 萬元變現損失抵稅=(160-150)×40%=4(萬元) 項目的投資額=變現價值+變現損失抵稅+墊支營運資本=150+4+50=204(萬元) (7)各年與項目相關的息前稅后經營利潤=40-2×(1-40%)=38.8(萬元) (8)回收的營運資本為50萬元回收時固定資產的折余價值=220-(60+50+40+30+20)=20(萬元) 變現價值為0變現損失抵稅=(20-0)×40%=8(萬元) 項目結束時回收的資金數額=50+8=58(萬元) (9)第一年的實體現金流量=38.8+50=88.8(萬元) 第二年的實體現金流量=38.8+40=78.8(萬元) 第三年的實體現金流量=38.8+30=68.8(萬元) 第四年的實體現金流量=38.8+20+58=116.8(萬元) (10)折現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10% 凈現值=88.8×(P/S,10%,10%,1)+78.8×(P/S,10%,2)十68.8×(P/S,10%,3)+116.8×(P/S,10%,4)-204=73.31(萬元) 由于凈現值大于0,所以應該投產該項目。 |
|
20.東方公司2004至2006年主要財務數據如表所示(單位:萬元):![]() 要求: (1)計算2006年超常增長所需的資金,分析2006年超常增長的資金來源,并說明權益乘數提高的原因; (2)如果2007年打算通過增加外部負債保持2006年的實際增長率,其他三個財務比率保持不變,除留存收益外,全部使用負債補充資金,計算2007年末的權益乘數: (3)假設2007年四個財務比率不能再提高了,但是仍然想使實際增長率達到25%,計算需要籌集的權益資本和增加的負債的數額; (4)如果2007年打算通過提高資產周轉率保持2006年的實際增長率,其他三個財務比率保持不變,不發行新股,計算2007年的資產周轉率。 |
正確答案: (1)該公司2006年的實際增長率為25%,超過了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20%。 超常增長的銷售額-實際銷售額-可持續增長銷售=7500-6000×(1+20%)=300(萬元) 超常增長銷售所需資金=300/2.5=120(萬元) 實際留存收益=300(萬元) 其中:按可持續增長率增長提供的留存收益=240×(1十20%)=288(萬元) 超常增長產生的留存收益=300-288=12(萬元)負債提供資金=1260-960=300(萬元) 其中:按可持續增長率增長需要增加負債=960×20%=192(萬元) 超常增長額外負債=300-192=108(萬元) 因此,超常增長額外所需的120萬元資金,有12萬元來自于超常增長本身引起的留存收益增加,另外的108萬元來自于額外增加的負債。正是這一增量權益資金和增量負債的比例不同于原來的資本結構,使得權益乘數提高到1.7241。 (2)2007年末總資產=2007年計劃銷售額/計劃資產周轉率=7500×(1+25%)÷2.5=3750(萬元) 留存收益提供資金=7500×(1+25%)×5%×80%=375(萬元) 因為,除留存收益外,全部使用負債補充資金所以,2007年末的股東權益=1740+375=2115(萬元) 2007年末的權益乘數=3750÷2115=1.77 (3)2007年銷售額=7500×(1+25%)=9375(萬元) 2007年留存收益提供資金=7500×(1+25%)×5%×80%=375(萬元) 2007年末的總資產=9375÷2.5=3750(萬元) 2007年末的股東權益=3750÷1.7241=2175.05(萬元) 需要籌集的權益資本=2175.05-(1740+375)=60.05(萬元) 2007年末的負債=3750-2175.05=1574.95(萬元) 2007年需要增加的負債=1574.95-1260=314.95(萬元) (4)2007年銷售額=7500×(1+25%)=9375(萬元) 2007年留存收益提供資金=7500×(1+25%)×5%×80%=375(萬元) 2007年末股東權益=1740+375=2115(萬元) 2007年末總資產=2115×1.7241=3646.47(萬元) 2007年資產周轉率=9375÷3646.47=2.57(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