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25 共1頁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
1.下列屬于曲線成本的是( )。 |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選項A屬于半變動成本,選項B屬于延期變動成本,選項C屬于半固定成本(也稱階梯成本),選項D屬于變化率遞增的曲線成本。 |
|
2.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證券市場線適用于單個證券和證券組合(不論它是否已有效地分散了風險)。它測度的是證券(或證券組合)每單位系統風險(β系數)的超額收益。證券市場線比資本市場線的前提寬松,應用也更廣泛。 |
|
3.某公司現有發行在外的普通股100萬股,每股面額1元,資本公積300萬元,未分配利潤800萬元,股票市價5元/股;若按10%的比例發放股票股利并按市價折算,公司資本公積的報表列示將為( )萬元。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股本按面值增加:1×100×10%=10(萬元);未分配利潤按市價減少:5×100×10%=50(萬元);資本公積按差額增加:50-10=40(萬元);累計資本公積:300+40=340(萬元)。 |
|
4.某企業生產甲、乙、丙三種產品。這三種產品是聯產品,分離后即可直接銷售,本月發生聯合生產成本978200元。該公司采用售價法分配聯合生產成本,已知甲、乙、丙三種產品分離點上的產量分別為62500公斤、37200公斤和48000公斤,單位售價分別為4元、7元和9元。則甲產品應分配的聯合生產成本為( )萬元。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聯合生產成本分配率=978200/(62500×4+37200×7+48000×9)=1.038,甲產品分配的聯合成本=1.038×62500×4=25.95(萬元)。 |
|
5.某公司經營杠桿系數為1.5,財務杠桿系數為1.8,該公司目前每股收益為1.5元,若使銷售額增加一倍,則每股收益將增長為( )。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總杠桿系數DTL=1.5×1.8=2.7,所以每股收益增長率/銷售增長率=2.7,銷售增長一倍,則每股收益增長2.7倍,每股收益的增長額=1.5×2.7=4.05元,增長之后的每股收益=1.5+4.05=5.55(元)。 |
|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1分,每題均有多個正確答案,每題所有答案選擇正確的得1分;不答、錯答、漏答均不得分) |
6.提高現金使用效率的措施包括( )。 |
正確答案:ABCD 解題思路:現金收支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使用效率,要實現這一目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推遲支付應付款;使用現金浮游量;加速收款;力爭現金流量同步。 |
|
7.企業價值評估與項目價值評估的區別在于( )。 |
正確答案:AB 解題思路:無論是企業還是項目.都可以給投資主體帶來現金流量,現金流越大則經濟價值越大,所以D錯誤;項目產生的現金流屬于投資人,而企業產生的現金流僅在管理層決定分配它們時才流向所有者,如果管理層決定向較差的項目投資而不愿意支付股利,則少數股東除了將股票出售外別無他法,所以C錯誤。 |
|
8.在確定基本模型的經濟訂貨量時,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有( )。 |
正確答案:ABCD 解題思路:按照存貨管理的目的,需要通過合理的進貨批量和進貨時間,使存貨的總成本最低,這個批量叫作經濟訂貨量,所以A是正確的。變動訂貨成本的計算公式為:變動訂貨成本-(存貨全年需求量/每次進貨批量)×每次訂貨的變動成本,所以D正確。變動儲存成本的計算公式為:變動儲存成本-(每次進貨批量/2)×單位存貨的變動儲存成本,可見C正確。C、D正確則可說明B正確。 |
|
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正確答案:BC 解題思路:當一年內要復利幾次時,給出的年利率是名義利率;名義利率除以年內復利次數得出實際的周期利率。 |
|
10.常見的實物期權包括( )。 |
正確答案:ABC 解題思路:常見的實物期權包括:擴張期權、時機選擇權和放棄期權。 |
|
三、判斷題(每題1分,請判斷每題的表述是否正確,每題判斷正確的,得1分;每題判斷錯誤的,倒扣1分;不答題既不得分,也不扣分。扣分最多扣至本題型零分為止) |
11.逐期提高可轉換債券轉換比率的目的是促使債券持有人盡早將債券轉換為股票。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轉換比率越高,債券能夠轉換成的普通股股數越多。轉換價格越高,債券能夠轉換成的普通股股數越少,逐期提高轉換價格可以促使債券持有人盡早轉換為股票。 |
|
12.營運資本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差,營運資本的多少可以反映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相對于流動比率而言,更適合企業之間以及本企業不同歷史時期的比較。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營運資本是一個絕對數,如果企業之間規模相差很大,絕對數相比的意義很有限;相對于營運資本而言,流動比率更適合企業之間以及本企業不同歷史時期的比較。 |
|
13.由于通貨緊縮,某公司不打算從外部融資,而主要靠調整股利分配政策,擴大留存收益來滿足銷售增長的資金需求。歷史資料表明,該公司資產、負債與銷售總額之間存在著穩定的百分比關系。現已知資產銷售百分比為60%,負債銷售百分比為15%,計劃下年銷售凈利率5%,不進行股利分配。據此,可以預計下年銷售增長率為12.5%。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由于不打算從外部融資,此時的銷售增長率為內含增長率,設為y,則0=60%-15%-(1+y)/y×5%×100%,解得:y=12.5%。 |
|
14.在其他情況不變的前提下,若使利潤上升35%,單位變動成本需下降17.5%;若使利潤上升32%,銷售量需上升14%。利潤對銷量的變動比對單位變動成本的變動敏感。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根據題意可知單位變動成本的敏感系數=35%/(-17.5%)=-2,其絕對值為2,銷量的敏感系數:32%/14%=2.29,因為2.29大于2,所以利潤對銷量的變動更敏感。 |
|
15.采用多元化經營控制風險的唯一前提是所經營的各種商品的利潤率存在負相關關系。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所經營的各種商品的利潤率如果是正相關關系,但是相關系數小于1,則多元化經營也能夠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 |
|
四、計算分析題(每題6分,要求列出計算步驟,除非特別指定,每步驟運算得數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 |
16.甲公司是電腦經銷商,預計2007年度需求量為7200臺,購進平均單價為3000元,平均每日供貨量100臺,每日銷售量為20臺(一年按360天計算),單位缺貨成本為100元。與訂貨和儲存有關的成本資料預計如下:(1)采購部門全年辦公費為10萬元,平均每次差旅費為2000元,每次裝卸費為200元; (2)倉庫職工的工資每月3000元,倉庫年折舊6萬元,每臺電腦平均占用資金1500元,銀行存款利息率為2%,平均每臺電腦的破損損失為200元,每臺電腦的保險費用為210元; (3)從發出訂單到第一批貨物運到需要的時間有五種可能,分別是8天(概率10%),9天(概率20%),10天(概率40%),11天(概率20%),12天(概率10%)。 要求: (1)計算經濟訂貨批量、送貨期和訂貨次數; (2)確定合理的保險儲備量和再訂貨點; (3)計算2007年與批量相關的存貨總成本; (4)計算2007年與儲備存貨相關的總成本(單位:萬元)。 |
正確答案: (1)每次訂貨成本=2000+200=2200(元) 單位變動儲存成本=1500×2%+200+210=440(元) ![]() 送貨期=300/100=3(天) 訂貨次數=7200/300=24(次) (2)平均交貨時間;8×10%+9×20%+10×40%+11×20%+12×10%=10(天) 交貨期內平均需要量=10×20=200(臺) 再訂貨點=200+保險儲備量 ①當再訂貨點為200臺(即保險儲備量=0) 時平均缺貨量:20×(11-10)×20%+20×(12-10)×10%=8(件) TC(S,B)=100×8×24+0×440=19200(元) ②當再訂貨點為220臺(即保險儲備量=20) 時平均缺貨量=20×10%=2(臺)TC(S,B)=100×2×24+20×440=4800+8800=13600(元) ③當再訂貨點為240臺(即保險儲備量=40) 時平均缺貨量=0 TC(S,B)=100×0×24+40×440=17600(元) 根據上述計算結果可知,合理的保險儲備量為20臺,再訂貨點為220臺。 ![]() (4)與儲備存貨相關的總成本=105600+13600+7200×3000+100000+3000×12+60000=21915200(元)=2191.52(萬元) |
|
17.企業利用甲設備生產A產品,每月正常產量為5000件,固定制造費用年預算金額為120萬元,A產品機器小時定額為10小時/件。8月份計劃生產5000件,實際生產4600件,機器實際運行43700小時,實際發生固定制造費用9.3萬元(假設全部以銀行存款支付)。固定制造費用差異直接計入"本年利潤"。 要求對8月份的固定制造費用進行如下處理: (1)計算固定制造費用總差異; (2)計算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 (3)分別計算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閑置能量差異和效率差異; (4)編制支付和分配固定制造費用的分錄(差異采用三因素分析法分析); (5)編制結轉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閑置能量差異和效率差異的分錄。 |
正確答案: (1)固定制造費用每月預算金額=120/12=10(萬元) 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100000/(5000×10)=2(元/小時) 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4600×10×2-92000(元) 固定制造費用總差異=93000-92000=1000(元)(2) 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93000-100000=-7000(元) (3)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5000-4600)×10×2=8000(元) 固定制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5000×10-43700)×2=12600(元)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43700-4600×10)×2=-4600(元) (4)支付固定制造費用: 借:固定制造費用93000 貸:銀行存款93000 分配固定制造費用: 借:生產成本92000 固定制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12600 貸:固定制造費用93000 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7000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4600 (5)結轉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和閑置能量差異的分錄: 借:本年利潤1000 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7000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4600 貸:固定制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12600 |
|
18.A公司是一個高技術公司,2005年每股銷售收入20元;每股凈利潤2元;每股資本支出1元;每股折舊費0.5元;每股經營營運資本6元,比上年每股增加0.545元;負債率為20%。預計2006年的銷售收入增長率維持在10%的水平,到2007年增長率下滑到5%,以后保持不變。 該公司的資本支出、折舊與攤銷、凈利潤、經營營運資本與銷售收入同比例增長,股數保持不變。2006年該公司的盧值為1.5,2007年及以后的β值為1.2。國庫券的利率為2%,市場組合的平均報酬率為6%。 要求:計算目前的股票價值。 |
正確答案:![]() |
|
五、綜合題 |
19.已知甲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銷售收入為50000萬元和60000萬元,息稅前經營利潤為3000萬元和3500萬元,利息費用為500萬元和600萬元,平均所得稅率為30%和32%,2005年末和2006年末的其他有關資料如下(單位:萬元):![]() 要求: (1)計算2005年和2006年的經營利潤、凈利息、經營利潤率; (2)計算2005年和2006年末的凈經營資產和凈負債; (3)計算2005年和2006年的凈經營資產利潤率、凈經營資產周轉次數、凈利息率、凈財務杠桿、經營差異率、杠桿貢獻率和權益凈利率(資產負債表的數據用年末數); (4)對影響權益凈利率的主要指標進行分析。 |
正確答案: (1)2005年的經營利潤=3000×(1-30%)=2100(萬元) 2006年的經營利潤=3500×(1-32%)=2380(萬元) 2005年的凈利息=500×(1-30%)=350(萬元) 2006年的凈利息=600×(1-32%)=408(萬元) 2005年的經營利潤率=2100/50000×100%=4.2% 2006年的經營利潤率=2380/60000×100%=3.97% (2)2005年末的金融資產=180+80+94=354(萬元) 2005年末的經營資產=8000-354=7646(萬元) 2005年末的金融負債=460+54+810+760=2084(萬元) 2005年末的經營負債=1200-2084=2116(萬元) 2005年末的凈經營資產=經營資產-經營負債=7646-2116=5530(萬元) 2005年末的凈負債:金融負債=金融資產=2084-354=1730(萬元) 2006年末的金融資產=220+60+82=362(萬元) 2006年末的經營資產=9800-362=9438(萬元) 2006年末的金融負債=510+48+640+380=1578(萬元) 2006年末的經營負債=4800-1578=3222(萬元) 2006年末的凈經營資產=經營資產-經營負債=9438-3222=6216(萬元) 2006年末的凈負債=金融負債-金融資產=1578-362=1216(萬元) (3)2005年的凈經營資產利潤率=經營利潤/凈經營資產×100%=2100/5530×100%=37.97% 2006年的凈經營資產利潤率;經營利潤/凈經營資產×100%=2380/6216×100%=38.29% 2005年凈經營資產周轉次數;銷售收入/凈經營資產=50000/5530=9.04(次) 2006年凈經營資產周轉次數=銷售收入/凈經營資產=60000/6216=9.65(次) 2005年的凈利息率=凈利息/凈負債×100%=350/1730×100%;20.23% 2006年的凈利息率=凈利息/凈負債×100%=408/1216×100%=33.55% 2005年的凈財務杠桿=凈負債/股東權益=1730/3800;0.46 2006年的凈財務杠桿=凈負債/股東權益=1216/5000=0.24 2005年的經營差異率=凈經營資產利潤率-凈利息率=37.97%-20.23%=17.74% 2006年的經營差異率=凈經營資產利潤率-凈利息率=38.29%-33.55%=4.74% 2005年的杠桿貢獻率=經營差異率×凈財務杠桿=17.74%×0.46=8.16% 2006年的杠桿貢獻率=經營差異率×凈財務杠桿=4.74%×0.24=1.14% 2005年的權益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利潤率+杠桿貢獻率=37.97%+8.16%=46.13% 2006年的權益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利潤率+杠桿貢獻率=38.29%+1.14%=39.43% (4)2006年權益凈利率比2005年增加39,43%-46.13%=-6.7% ![]() 結論:2006年權益凈利率比2005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凈利息率增加。 |
|
20.新源公司準備上一個與現有業務不同的項目,現有甲、乙兩個投資方案可供投資:甲方案需投資50000元,稅法規定的年限為5年,直線法計提折舊,5年后殘值預計為0,項目投產后實際使用年限為6年,預計每年將增加銷售收入30000元,每年增加付現成本8000元;報廢時實際殘值收入200元。乙項目需投資42000元,用直線法計提折舊,稅法規定的年限為5年,預計殘值2000元,項目投產后實際使用4年,預計每年將增加銷售收入25000元,增加付現成本,第一年5000元,以后每年在前一年的基礎上增加500元,乙項目投產時需墊付營運資本3000元,期滿收回,實際殘值收入8000元,企業所得稅率均為40%。公司的投資顧問提供了三個與新項目類似公司的資料,有關資料如下:![]() 預計新項目資產負債率為60%,無風險的報酬率為8.228%,市場風險溢價為8%,負債的稅后資本成本為10%。 要求: (1)計算該項目的貼現率; (2)若甲、乙兩項目為互斥項目,計算年均凈現值并作出投資決策。 已知;(P/S,13%,1)=0,8850,(P/S,13%,2)=0.7831,(P/S,13%,3)=0.6931,(P/S,13%,4)=0.6133,(P/S,13%,5)=0.5428,(P/S,13%,6)=0.4803 |
正確答案: (1)β資產(A)=0.69/[1+1×(1-40%)]=0.43 β資產(B)=1/[1十0.8×(1-40%)]=0.68 β資產(C)=1.02/[1+0.7×(1-40%)]=0.72 β資產(平均)=(0.43+0.68+0.72)/3=0.61 β權益=0.61×[1+1.5×(1-40%)]=1.159 K=8.228%+1.159×8%=17.5%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10%×60%+17.5%×40%=13% 即項目的貼現率為13% (2)甲方案各年現金流量稅法規定的年折舊=50000÷5=10000(元) NCF0=-50000(元)NCF1~5=(30000-8000-10000)×(1-40%)+10000=17200(元) NCF6=(30000-8000)×(1-40%)+200-200×40%=13320(元) 乙方案各年現金流量:年折舊=(42000-2000)÷5=8000(元) 第四年報廢凈損失抵稅=(42000-4×8000-8000)×40%=800(元) NCF0=-42000-3000=-45000(元) NCF1=(25000-5000-8000)×(1-40%)+8000=15200(元) NCF2=(25000-5500-8000)×(1-40%)+8000=14900(元) NCF3=(25000-6000-8000)×(1-40%)+8000=14600(元) NCF4=(25000-6500-8000)×(1-40%)+8000+8000+800+3000=26100(元) ![]() |